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赴臺交流:一場雙向奔赴的青春之約

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赴臺交流:一場雙向奔赴的青春之約
11月27日至12月5日,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勇院士擔任團長、7所高校共40名師生組成的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赴臺交流。在台期間,訪問團與台灣6所高校和1所高中開展交流,並參訪了台灣有關歷史文化名勝古跡及企業展館。台灣各界熱烈歡迎和積極支援這一場雙向奔赴的青春之約,“馬龍旋風”席捲全島,大陸師生訪問團也感受到了台灣民眾的熱情和友善。

40名師生組成訪問團 行程豐富

11月30日,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1月30日,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是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赴臺參訪。該團以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為團長,由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7所高校的40名師生組成。

11月29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到中國文化大學參訪,並進行體育交流。圖為兩岸師生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1月29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到中國文化大學參訪,並進行體育交流。圖為兩岸師生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在台期間,訪問團參訪了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新竹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長庚大學等台灣高校,以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據了解,訪問團與6所台灣高校圍繞教育數字化與線上教育、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教學等主題深入交流,針對人工智慧、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拓展學術合作空間,並在進一步深化合作、擴大交換生規模等方面達成共識。

  大陸師生還參訪了台塑企業文物館、臺積創新館等企業展覽場館,了解台灣科技産業發展情況;參觀了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101大樓、台北孔廟、日月潭等多處歷史古跡、自然景觀以及體育設施、科技文化場館等,廣泛結交新朋友,深入體驗台灣風土人情。

“馬龍旋風”席捲全島

11月30日,有台灣民眾到台北故宮博物院歡迎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其中包含熱情的大小球迷。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1月30日,有台灣民眾到台北故宮博物院歡迎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其中包含熱情的大小球迷。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訪問團此行在台灣地區廣受關注。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奧運冠軍馬龍受到台灣民眾熱烈歡迎,“馬龍旋風”席捲全島,一名拿到馬龍簽名球拍的小朋友説,“想去大陸學乒乓球”。來自清華大學的奧運冠軍楊倩表示,在台灣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與台灣同學們結下了真摯的友誼。

11月28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在台北參觀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體驗拓印。圖為北京體育大學學生、乒乓球世界冠軍馬龍(中)。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1月28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在台北參觀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體驗拓印。圖為北京體育大學學生、乒乓球世界冠軍馬龍(中)。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邱勇在12月4日晚間的歡送晚宴上表示,要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構建更多平臺,讓兩岸青年走得更近、走得更親。兩岸高校各有優勢、各具特色,具有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礎。面向未來,要推動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具韌性的大學,進一步加強兩岸教育深度合作,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引領作用,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邱勇對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及台灣各界朋友給予的週到安排、提供的各種便利表示感謝。他代表清華大學正式邀請馬英九先生到校訪問,並誠摯邀請台灣高校的師生和社會各界的朋友到大陸訪問交流,“我們也熱切期盼與台灣的新老朋友在大陸再次相聚”。

蕭旭岑吁重啟旅遊觀光等兩岸交流

12月4日上午,兩岸清華師生共同到新竹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梅貽琦墓園拜謁。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2月4日上午,兩岸清華師生共同到新竹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梅貽琦墓園拜謁。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11月29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到中國文化大學參訪,並進行體育交流。圖為馬英九(左)與馬龍(右)為乒乓球交流環節開球。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1月29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到中國文化大學參訪,並進行體育交流。圖為馬英九(左)與馬龍(右)為乒乓球交流環節開球。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11月30日受訪表示,希望重啟旅遊觀光等形式的兩岸交流。蕭旭岑説,幾天來很多熱情的台灣民眾主動對他表示,真心覺得這個大陸師生團來台灣交流非常好。從去年的丁寧到今年的馬龍,台灣眾多喜愛乒乓球的民眾都感到非常振奮,大陸師生團所到之處,都受到民眾歡迎,這是好的也是真實的情況。大陸師生在台灣接觸到熱情的台灣民眾,也會更加了解和喜歡台灣。

  蕭旭岑指出,民進黨當局對台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祭出“禁團令”,將赴大陸旅遊警示提升為“橙色”來恐嚇民眾;到現在還對大陸赴臺交流的團組有過多的審核和不必要的程式作業,造成很多團無法來台交流。他呼籲台當局進一步開放兩岸交流,調整相關政策,讓兩岸真正恢復過去的交流狀態,才能夠避免走向衝突。

臺輿論:掀“馬龍旋風”,彼此善意交融

  11月28日晚間,大陸高校師生團遊覽台北西門町。馬英九文教基金會 供圖

11月28日晚間,大陸高校師生團遊覽台北西門町。馬英九文教基金會 供圖(來源:中新網)

  此次參訪備受台灣輿論關注。奧運冠軍馬龍無疑是台灣媒體關注的焦點,多家臺媒以“馬龍旋風”形容其在台掀起的轟動。中時新聞網報道,“馬龍旋風”橫掃全臺,引起話題不斷,社交平臺有大量討論馬龍行程的帖文。12月4日師生團抵達新竹清華大學時,粉絲歡呼聲甚至蓋過歡迎賀詞,“讓人誤以為是馬龍粉絲見面會”。

  臺媒還關注到,12月2日師生團前往新北市九份知名餐廳用餐,當地店家聽聞後無不歡喜迎接。商戶表示,大陸師生團來訪,除了可以緩解兩岸緊張的關係外,也能為當地帶來曝光度與商機,“良善的交流更多,台灣才會更好”。

  大陸師生團在行程中凝結交融的善意也為輿論樂見。台灣“風傳媒”12月4日刊發觀點文章《兩岸交流的正能量》指出,師生團對台灣的態度相當友善,對景點、美食更是讚譽有加;大量台灣民眾也以熱情、好奇的目光期待師生團到來。兩岸民間的良性互動正是此行的主要意義。

11月28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在台北參觀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11月28日,大陸高校師生團在台北參觀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來源:中新網)

  《中國時報》12月3日評論文章表示,在兩岸關係緊繃的當下,這場青年學子的交流難能可貴。大陸師生團人才濟濟,所到之處都有粉絲拍照。也有多名陸生表示,在與台灣學生交流時,能體會到友好、熱情的真摯感情。日後兩岸若有更多交流,不但能彼此增進了解、減少誤會,更能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進步成長。

  台灣歷史學者武之璋4日投書《中國時報》指出,團中的大陸年輕人談吐得體、氣質高雅,拆穿了民進黨當局為抹黑大陸長期編造的謊言。新竹清華大學學生毛蕓瑄也在近日一篇文章中表示,部分台灣民眾因受片面資訊影響,對大陸存有誤解甚至排斥情緒,大陸師生團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此種刻板印象。

  “民間的融合是穩定兩岸關係的‘壓艙石’。”《旺報》12月4日社論指出,幾天下來,民眾熱情相待,彼此善意交融,構成真實的兩岸民間交流畫面。盼台灣相關部門重拾“九二共識”,用更有溫度的方法打破僵局,為兩岸帶來和平機遇。

國台辦:將一如既往支援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

12月11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12月11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來源:中新網)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2月11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台灣各界熱烈歡迎和積極支援這一場雙向奔赴的青春之約。台灣民眾看到了以奧運冠軍馬龍、楊倩為代表的大陸青年的青春風采,看到了他們了解台灣的誠意和善意,台灣小朋友得到馬龍的簽名球拍,有的説“很開心,全家人都喜歡馬龍”,有的説“感覺更有動力去練習,希望有機會來大陸學習乒乓球”。大陸師生訪問團也感受到了台灣民眾的熱情和友善,所到之處“歡迎來到台灣”“謝謝你們來”的聲音不絕於耳;感受到了台灣民眾願意和大陸交流的真情實意,他們收到很多台灣民眾手寫的信件和明信片,也收到很多台灣民眾用心準備的小禮物……很多台灣青年和訪問團成員相約來年再見,期待兩岸有更多的交流。他們用自身行動和努力促進了兩岸的交流合作,拉近了兩岸同胞距離,詮釋了濃濃的同胞親情。

12月1日,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一行遊覽位於南投縣的日月潭。中新社發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 供圖

  12月1日,大陸高校師生赴臺訪問團一行遊覽位於南投縣的日月潭。中新社發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 供圖(來源:中新網)

  對於島內出現一些阻擋兩岸交流的政治性言行,朱鳳蓮回應,以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為代表的大陸青年青春靚麗、博學優雅、有禮友善的形象,給台灣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受到熱烈歡迎。民進黨當局和一些綠營政客出於政治私利,大肆炒作,混淆視聽,借機煽動兩岸民眾對立,阻撓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用心十分險惡,也傷害了兩岸同胞感情。相信兩岸青年加強交流、走近走親的大勢是不可阻擋的。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朱鳳蓮強調,國務院台辦將一如既往支援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持續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交流交心搭建更多平臺、創造更多機會,讓兩岸青年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資料綜合中新網)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