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世界霸權與反霸權鬥爭十分激烈的一年
為維護霸權利益,美國變本加厲推進所謂“大國競爭”,利用安全議題和軍事手段挑動陣營對抗,遏制打壓對手。在繼續拱火烏克蘭危機,通過代理人戰爭消耗俄羅斯的同時,美國在歐洲強化軍事部署,啟用位於波蘭的防空反導基地,與北約盟國頻繁開展聯合軍演,強化對俄羅斯的軍事遏壓。在亞洲方向,美國在菲律賓部署“堤豐”陸基中程導彈系統,設立駐日太空軍司令部,並利用領土領海主權及海洋權益爭端挑撥周邊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惡意製造摩擦和危機。
美國不負責任的行徑加劇國際秩序動蕩,但維護和平、共謀發展仍是國際社會人心所向,無論是“新熱戰”還是“新冷戰”,都不得人心。在10月召開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上,日本在美國支援下試圖兜售“亞洲版北約”構想,遭到東盟以及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反對而胎死腹中。
中國向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事件回放: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此次導彈發射,是火箭軍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有效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準,達到了預期目的。
新聞點評:中國組織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實驗是為了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準。中國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堅定奉行自衛防禦核戰略,不搞軍備競賽,明確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堅持將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準。
美日升級安保條約加強軍事捆綁
事件回放:4月,美日對《美日安保條約》進行了“60餘年來最大規模的升級”。雙方確定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聯合研發防衛裝備。日本將新設“統合司令部”,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並與駐日美軍司令部進行直接協調和資訊共用。
新聞點評:《美日安保條約》此次升級,將推動雙方軍事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速。美國執迷所謂“大國競爭”對日進行軍事鬆綁,為其發展進攻性力量提供助力;日本借機“暗度陳倉”,企圖架空和平憲法,實現“軍事大國”迷夢。雙方打著“秩序規則”旗號,幹的卻是陣營對抗、攪局生事的勾當。
北約增員擴軍加劇陣營對抗
事件回放:3月7日,瑞典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10月1日,北約秘書長表示,增加北約部隊人數和裝備將是其“優先任務”之一。北約計劃新增49個作戰旅、使作戰旅的總數增至131個,地面部隊總兵力將比目前驟增60%。
新聞點評:北約吸納瑞典入約,進一步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今年以來,北約舉行“堅定捍衛者”“堅定正午”等大規模演習,加劇地區陣營對抗。美國利用“恐懼行銷”讓歐洲國家對其産生“安全依賴”,部分歐洲成員國考慮將防務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的指標從目前的2%提升至3%。
俄烏衝突、巴以衝突、敘利亞混亂,引發了一系列危局、變局和困局。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數十個國家經歷衝突戰亂,致死人數超過20萬,同比上升37%。
進入第3年的俄烏衝突出現新變數。烏軍在8月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動突襲,將戰場擴大到俄境內。美、英、法放寬對援烏遠端武器的使用限制,俄則以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作為回應。是通過談判達成政治解決方案,還是任由局勢升級失控甚至引發威脅人類生存的核戰爭,俄烏衝突的走向考驗各方政治智慧。
俄羅斯降低“核門檻”應對西方加碼援烏
事件回放:8月6日,烏克蘭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起進攻。11月,美、英、法授權烏克蘭使用援助的遠端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縱深目標。俄隨即更新《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降低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並使用“榛樹”中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打擊烏境內目標。
新聞點評:俄烏衝突已經超過1000天,雙方在戰場上處於僵持階段,在停戰前提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使用西方製造的導彈襲擊俄本土已使俄烏衝突具有全球性質。俄降低“核門檻”進行戰略威懾,也有遏止西方進一步擴大對烏軍事援助的考量。
巴以衝突影響不斷外溢。以色列先是出動重兵進攻加沙,爾後揮師北上打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並與伊朗隔空過招,進行了兩輪報復與反報復的打擊行動。12月,以色列抓住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迅速崩潰的時機,對敘軍事設施展開狂轟濫炸。以色列多線作戰,國際信譽嚴重受損,但沉重打擊了中東“抵抗軸心”。在中東地緣格局重塑過程中,“強權即公理”的殘酷現實,無時無刻不在拷問世人良知。
巴以衝突延宕多方捲入亂局
事件回放:去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巴以衝突今年持續延宕,迄今已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衝突産生多重外溢影響。以色列與伊朗實施兩輪迴圈報復,以色列針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製造大規模通信設備爆炸事件,葉門胡塞武裝多次襲擊途經紅海等海域的船隻。
新聞點評:停火是拯救生命、恢復和平的前提。新一輪巴以衝突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美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一再投出反對票,導致聯合國安理會始終不能採取必要行動推動加沙停火。衝突的外溢影響,使中東地區多方力量捲入亂局,令國際社會重新審視海洋通道安全等潛在威脅。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推翻政府接管權力
事件回放:11月27日,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向政府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相繼佔領阿勒頗、哈馬、霍姆斯等重鎮。12月8日,敘反對派武裝宣佈“解放大馬士革並推翻阿薩德政權”。12月10日,敘利亞過渡政府正式接管權力。
新聞點評:敘利亞局勢一直受到美國、土耳其、伊朗、俄羅斯等外部力量干預和影響。此次敘政局突變,各方紛紛通過各種手段佈局塑勢。以色列軍隊趁機狂轟濫炸摧毀敘軍事能力,在以敘軍事緩衝區敘利亞一側設立“防禦區”。敘國內各方勢力之間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該國政治版圖可能更加碎片化。
“防務企業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一個客戶——美國政府。幸運的是,這位客戶有著雄厚的財力以及長期支付帳單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美國一家網站的薦股文章的開篇語,讓世人再次領教了一切服務於軍工複合體利益的美式“戰爭經濟學”。
2024財年美國國防預算高達8860億美元,再次刷新歷史紀錄,超過其後9個國家國防預算的總和。這裡固然有搶佔未來戰爭制高點的考量,但底層仍是“軍工促繁榮”的邏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把窮兵黷武當成確保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鑰匙”,但這把“鑰匙”更有可能打開的是“潘多拉魔盒”。
不僅如此,美國還通過製造地緣緊張和陣營對抗,在全球範圍內販賣“安全焦慮”。於是,人們看到,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一些國家的防衛預算卻逆勢大幅增長。德國在政府財政預算縮減的背景下,國防預算增長3.4%,達565億美元;法國國防預算增長7.5%,達497億美元;日本防衛預算更實現了16.5%的增長,達559億美元,其中裝備採購費增長3.3倍……這裡面,不少資金落入美國軍工企業的腰包。
美推出“聯合戰爭概念”備戰智慧化戰爭
事件回放:1月29日,美軍以戰略指導文件的形式確立“聯合戰爭概念”,指導智慧化戰爭能力開發。2月,該概念的重點工程“聯盟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CJADC2)系統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同月,美軍成立人工智慧特遣部隊。
新聞點評:為維護全球軍事霸權,美國不遺餘力搶佔未來智慧化戰爭制高點。“聯合戰爭概念”確立“擴展機動戰”作戰指導思想,探索脈衝式作戰樣式,將智慧演算法全面嵌入美軍全球火力、聯合全域指揮控制、資訊優勢、競爭性後勤四大核心戰鬥力要素,美軍備戰大國智慧化高端戰爭進入新階段。
多國無人作戰力量加速成軍
事件回放:2月,美國空軍公佈建立無人僚機機隊的計劃。5月,烏克蘭無人系統部隊成立。9月,美國海軍進行混合艦隊試驗,測試各作戰域無人平臺與有人艦船的一體化作戰能力。12月,俄羅斯宣佈將組建無人系統部隊。
新聞點評:無人作戰體系可部署性強,搭載智慧模組後提升作戰效能,將對未來戰爭模式産生深遠影響。隨著軍事科技發展和地區衝突加劇,無人作戰力量在聯合作戰力量體系中所佔比重不斷增加。在加快無人裝備研發部署的同時,一些國家緊鑼密鼓組建無人作戰部隊,並加大演訓力度。
歐洲深化國防工業合作提升防務自主
事件回放:3月,歐盟公佈首份《歐洲國防工業戰略》。7月,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波蘭聯合推出“歐洲遠端打擊倡議”。11月,歐洲防務局宣佈,多個歐洲國家將共同研發導彈防禦系統、電子戰系統和其他軍事裝備。
新聞點評:歐洲國防工業長期面臨投資不足和一體化進展緩慢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歐洲的戰略自主。今年,歐盟公佈多份聚焦重塑國防工業的戰略文件,歐盟國家2024年國防開支升至3260億歐元。隨著相關戰略文件與合作計劃的落地,歐洲國家有望在推進武器系統的統一標準和聯合研發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面對動蕩失序、戰亂頻仍的國際安全形勢,中國始終站在和平與正義一邊,與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積極勸和促談,努力提供國際公共安全産品,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和平、穩定和進步的力量。
一年來,中國繼續向黎巴嫩、南蘇丹等地派遣維和部隊,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向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派遣護航編隊,守護全球關鍵海上通道安全;派出和平方舟醫院船執行“和諧使命-2024”任務,出訪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等國並提供醫療服務。中國軍隊舉辦“海洋命運共同體”國際海軍院校長論壇、幾內亞灣安全形勢專題研討會等活動,共商地區安全形勢,推動構建安全共同體。與此同時,中國與巴西等“大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國際熱點問題的斡旋與調解,並就解決其他國際安全問題協調立場、統一行動。
殲-35A等先進裝備亮相第十五屆中國航展
事件回放: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舉行。空軍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殲-35A、紅-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等首次公開亮相,海軍首次組織實裝參展,無人裝備成為本屆航展突出亮點。
新聞點評:國産武器裝備建設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為我軍戰略轉型注入新動能。本屆航展,展品覆蓋陸、海、空、天、電、網等多領域,全方位展示我國航空航太及國防領域的創新成果,給國民帶來滿滿的安全感,向世界傳遞開放合作的和平力量。
中國的發展和中國軍隊的強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維護自身安全穩定的同時,為實現世界各國普遍安全和持久和平不懈努力。中國軍隊將始終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大國軍隊擔當播撒和平希望,繼續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國防部網、中國軍號、央視新聞客戶端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