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駐日美軍首次向外轉移

以退為進!駐日美軍首次向外轉移
據日本媒體報道,12月中旬,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沖繩縣名護市接受採訪時宣佈,駐沖繩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批約100名後勤人員已開始向關島轉移部署。這是自2006年美日兩國商定駐日美軍調整部署計劃以來,駐日美軍首次向海外轉移,引發外界關注。

40575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沖繩被美國“託管”,直到1972年5月,沖繩施政權才移交給日本,但美國仍在當地保留了大量美軍基地。資料顯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佔日本國土面積0.6%的沖繩,是駐日美軍的首要據點,分佈著超過70%的駐日美軍基地。

  2006年,美日兩國達成駐日美軍重組計劃,商定將駐沖繩的美海軍陸戰隊部分轉移至海外,並在2014年前完成轉移工作。不過,受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計劃陷入停滯的影響,上述轉移工作一度被凍結。直到今年7月,兩國才在外長防長“2+2”會談期間確認年內開始轉移的安排。

  當前駐沖繩的美海軍陸戰隊總兵力約1.9萬人,根據美軍方案,其中4000人從12月開始移至關島,另有5000人遷移到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最終在2028年將駐沖繩美軍人數降至1萬左右。美聯社稱,首批100名後勤人員將在2025年內完成向關島的搬遷,為後續部隊分階段進駐提供便利。不過,美軍尚未公佈第二批駐日美軍向關島搬遷的具體情況。

  日本防衛省稱,即將移防關島的4000名美軍人員,主要來自駐科特尼兵營的美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旅總部、駐施瓦布兵營的第4海軍陸戰團和駐瑞慶覽兵營的第4戰鬥後勤支援營等。日本共同社透露,為推動駐日美軍搬遷,日本曾出資28億美元協助美軍建設關島布拉茲軍營和其他軍事設施。

民眾飽受其苦

74485_700x700

  駐日美軍在日本擁有治外法權,不受日本司法管轄,引發的安全事故、飛機噪聲、犯罪事件等問題長期嚴重影響沖繩民眾日常生活。美軍佔領沖繩後,憑藉強制手段大量徵收當地土地用於軍事基地建設,基地道路和跑道割裂了本就狹小的島嶼,廣泛分佈的軍事設施讓沖繩地方政府無法分區域模組化開發和利用土地。噪聲、飛行安全等問題,導致外來企業赴當地投資建廠的意願較低。沖繩經濟長期嚴重依賴美軍基地,産業結構較為畸形。

  日本媒體稱,駐日美軍多年來製造的犯罪案件和事故讓沖繩民眾飽受其苦。據沖繩縣統計,1972年至2023年,駐日美軍及相關人員共犯刑事案件約6200起,其中不乏殺人、搶劫、縱火等惡性案件。僅2023年,駐沖繩美軍士兵、文職人員及隨軍家屬的刑事犯罪檢舉數量就達72起,較2022年增加18起,創20年來新高。這些案件的棘手之處在於,駐日美軍不受日本國內法律管轄,當地警方無權進入美軍基地進行犯罪調查。

  美軍軍機頻繁起降産生巨大噪聲,空中險情發生後,掉落的零件多次砸中民宅,對周圍的住宅、學校等造成嚴重影響。據統計,駐沖繩美軍及相關人員製造的交通事故,累計導致約4900人死傷。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曾指出,沖繩民眾遭受的美軍傷害“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美軍此次移防儘管讓沖繩民眾略松了口氣,但無法令其擺脫困境。據報道,留駐的美軍正謀求將基地搬遷至邊野古地區,這是沖繩最好的海藻床和珊瑚礁所在地,也是瀕臨滅絕的儒艮棲息地。另外,日本自衛隊也不斷加快在沖繩及周邊島嶼擴建軍事設施的步伐。

留足干預“後手”

  美軍從沖繩轉移,表面上是為減輕沖繩當地負擔,實際上是將承壓和風險較大的“第一島鏈”防務更多留給日本。美軍調整佈局後,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干預意願和能力並未下降。美海軍陸戰隊正推行所謂“以陸制海”作戰理念,將3個陸戰團相繼轉型為“瀕海團”,其偵察能力和機動速度將比陸戰隊其他部隊更強,反應也更靈活。

  2022年3月,美海軍陸戰隊首個“瀕海團”在夏威夷依託第3陸戰團組建完畢。2023年11月,第2個“瀕海團”在日本沖繩依託第12陸戰團完成改編。預計第3個“瀕海團”將於2025年在關島依託轉移至此的第4海軍陸戰團組建。3個“瀕海團”將在2030年具備“完整作戰能力”,沿3條島鏈呈動態梯次分佈式部署,構築多層“遠征前進基地”,以完成對關鍵海域的封控。除關島外,日本政府還在北馬利亞納群島的天寧島等地,出資修建軍事基地和訓練場。日本自衛隊將和美軍共同使用這些場地並開展聯合訓練,以強化美日同盟的威懾力和危機應對能力。

  可見,駐日美軍轉移表面上看是“拳頭後撤”,實則是“以退為進”,企圖在關鍵時刻保持重拳出擊狀態,滿足其“大國競爭”戰略框架下的對抗需求。美軍這些戰略“後手”,將為地區安全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和負面影響。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