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賴當局將“去中國化”與”反中” 結合,加快“以武謀獨”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4-12-30 15:53:32

深度分析紅

  作者 周忠菲 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賴清德上臺,標誌著民進黨開啟第三個四年執政期。建立 “親美反中” 體制,實現“以武謀獨”,是“事實台獨“掌權下,民進黨當局追求的核心政治目標。

  中共二十大,把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進新修改的《中國共産黨章程》,展現了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分裂勢力的堅定決心。賴清德在“去中國化”問題上不斷加碼,藉口“中國威脅”,加快“以武謀獨”,這種圖謀必將被徹底粉粹。

  一、“去中國化”是“台獨”的政治工具

  在台灣這片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上,多年來出現一種異常,這就是“本土化”、“去中國化”、“去中華化”、成為“台獨”勢力企圖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主權意識”,圖謀實現“台灣獨立“、”事實獨立”的政治工具。“台獨”勢力對這些政治工具的使用,除了謀求在島內造成錯誤的國家認同之外,還有更加深層的“安全目標”,這就是讓台灣同胞不僅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還要進一步把中國“確定為敵國”。“台獨”勢力認為,這除了能夠加固“台獨”的“法理”基礎外,還能實現“台獨”在地區安全中的“戰略價值”。即以“對抗中國”,迎合美日軍事擴張的需要,換來對“台獨政權”的“保護”。

  李登輝上臺執政後,“台獨”勢力就在“去中國化”問題上“草灰埋線”。李登輝打著“本土化”的幌子,宣稱“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是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結合的産物”,開始為“台獨”意識“正名”。1997 年,推出《認識台灣》,宣講“台獨”意識,首次在教科書中,以“日治”取代“日據”一詞。1999年,李登輝公開推出“兩國論”,海峽局勢動蕩。

  陳水扁執政期間,民進黨在教育領域大肆推行“去中國化”。主要措施如:在青少年課綱中推行“台灣史”,將中國史列入了世界史範圍,在公務員考試中取消“中國字樣”等等。為全面推行“去中國化”,民進黨大造輿論,一方面拋出“台灣要走自己的路”、“走台獨之路”、“中國不是本國,是另外一國”等“法理台獨”的理念,另一方面,提出“決戰境外”的戰略思想,不但在政治上公開否認“中國認同”,同時在地緣上挑明“一邊一國”,製造“安全衝突”(由於不符合當時美國的戰略需求,被斥為“麻煩製造者”)。

  實際上美日在暗中支援“台獨”。經過陳水扁8年執政,“台灣主體性”明顯朝“去中國化”方向發展,“去中國化”也成為民進黨推行“台獨”的政治工具,不僅在島內出現分裂勢力的惡性蔓延,而且朝“與中國對抗”,”與中國為敵”的方向發展。

  二、蔡英文將“去中國化”與“中國威脅”結合

  2016年蔡英文上臺執政。表面上,對陳水扁時期激進的“法理台獨”路線“有所糾正”,實際上是小心翼翼地推行李登輝的“兩國論”。手段是將“去中國化”與“中國威脅”結合。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快“去中國化”進程,試圖徹底斬斷兩岸的歷史聯繫,如課綱、語言、歷史、宗教、影視等方面的不斷“去中國化”,委任“台獨文化急先鋒”,擔任文化部、教育部負責人等(典型的如取消馬英九推動的“微調課綱”後,又推出更具“台獨”意味的“12 年國教課綱”)。

  二是將“去中國化”與“中國威脅”結合,推行與中國“為敵國”的“台獨”路線。最典型的例證是蔡英文在獲得“總統大選”民進黨提名人之後,前往投票站時,透過社交媒體,拋出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台灣外部面臨中國大陸的威脅;第二個條件是台灣的內部挑戰很多,領導人要承受很多壓力,承受很多攻擊,帶領台灣繼續前進。第三個條件是,領導人必須是一個好隊長。要擔起所有責任。相當於定義:“台灣面臨中國威脅的危險”。

  民進黨提出“中國威脅”,目的是與美國勾連。如特朗普上臺後提出“印太戰略”,蔡英文第一時間在台灣“外交部”設立“印太辦公室”,顯示台灣對“印太戰略”的高度配合。如2017年美國出臺《美國安全戰略》報告,其後美國國會通過的幾個法案,政策出發點就是進一步清晰“中國威脅”,讓民進黨在地區安全上,配合美國逼近中美臨界點的需要,扮演“拱火”角色。

  蔡英文正式提出“中國威脅”是在2020年。在其二任後期,拋出“兩岸互不隸屬”,確定“聯美抗中”。實現了民進黨“與大陸為敵”的宗旨。在國際上宣稱,不僅民進黨需要“反對中國威脅”,台灣社會也需要“反對中國威脅”。兩岸關係和平前景,受到嚴重損害。

  三、賴清德將“去中國化”與”反中” 結合,加快“以武謀獨”

  賴清德是以“事實台獨”身份執政。在“去中國化”方面,以繼承蔡英文時期的運作方式為主,如海基會要員出面説“不是炎黃子孫”,釋放將取消“中正紀念堂”的資訊,組織“黑熊學院”,“青鳥運動”,在高雄組織媚日活動等。這方面文章很多,不贅述。

  重點觀察,賴清德執政以來,其主要特點就是將“去中國化”與”反中訴求”進行結合,宣揚“中國威脅論”,進一步加快“以武謀獨”。

  依託的背景,是拜登政府的對外戰略,主張通過投射美國軍事力量,實現“美國回來了”。這種選擇加大了”美國在全世界製造敵人”的態勢。中美對抗也迅速加劇,美國則不斷地武裝台灣。不僅增加對臺軍售,還將軍售升級為軍援,妄圖將台灣打造成美國在中國周邊的前沿軍事堡壘,或者成為引爆海峽戰爭的導火索。

  正是看到與美國勾連,“對抗中國”,惡化兩岸關係的機會,賴清德強調,當前台灣最大的外部挑戰是“中國大陸的威脅”,表示他有三個“使命感”,最大的使命就是“加強台灣的防守能力”,“保護台灣”。台灣“外事部門”、“防務部門”還囂張地發出警告,要求中國大陸不得做出任何“過激反應”。

  典型例證是12月初,在過境”夏威夷時,賴清德發表以“中國威脅”為主題的演講,在演説中提出台灣在“加強防衛”方面的具體行動,以及將採取的“三個積極措施”。這是暗示美國,可以在與中國的對抗中,利用台灣這枚棋子,包括台灣的“軍事存在”。

  賴當局將“去中國化”與”反中” 結合,加快“以武謀獨”,這是“無望的掙扎”。大陸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尖銳地指出 “台獨”是絕路。大陸絕不會為“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