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十二月國際大事件盤點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4-12-31 09:45:05

十二月國際大事件盤點

12月1日 美國總統拜登赦免兒子亨特·拜登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赦免令,赦免自己的兒子亨特·拜登,使其免於因非法持槍和稅務犯罪被判刑入獄。拜登在一份白宮網站公佈的聲明中説,亨特“遭選擇性和不公平”對待,而這一切僅僅因為亨特是他兒子。拜登指責國會中的政治對手煽動針對亨特的指控,進而打擊自己。

2023年12月13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在國會前舉行記者會。(圖源:新華社)

2023年12月13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在國會前舉行記者會。(圖源:新華社)

現年54歲的亨特是拜登唯一在世的兒子。今年6月,他被裁定濫用藥物時非法持槍相關的三項重罪罪名成立,並在9月初的稅務犯罪審理中對全部9項指控認罪。僅稅務案的判決,就有可能使亨特·拜登面臨最高17年監禁和130萬美元罰金。


12月3日 韓國發生緊急戒嚴風波

12月3日,在韓國首爾火車站,電視上播放韓國總統尹錫悅宣佈緊急戒嚴令的畫面。(圖源:新華社)

12月3日,在韓國首爾火車站,電視上播放韓國總統尹錫悅宣佈緊急戒嚴令的畫面。(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3日晚10時25分許,韓國總統尹錫悅發表緊急談話,宣佈實施緊急戒嚴。尹錫悅稱,此舉旨在剷除“從北勢力”,維護憲政秩序。戒嚴司令部隨後成立,陸軍大將樸安洙被任命為戒嚴司令官。發佈的戒嚴佈告內容包括禁止國會和地方議會、政黨活動,禁止政治結社、集會、示威等政治活動,所有言論和出版都受戒嚴司令部管控。

在發佈緊急戒嚴令6個小時後,尹錫悅通過電視直播宣佈,決定接受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令。韓國上一次出現“戒嚴令”還是在1979年10月時任總統樸正熙遇刺之後,韓軍高官全鬥煥于同年12月發動“雙十二政變”奪取政權,又于次年擴大戒嚴以鎮壓反對力量。時隔40多年再次發佈“戒嚴令”,韓國上下舉國震動。


12月4日 法國巴尼耶政府垮臺

這是12月4日法國巴黎的國民議會就對政府不信任動議投票表決前的辯論現場。(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4日法國巴黎的國民議會就對政府不信任動議投票表決前的辯論現場。(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4日晚,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針對法國總理巴尼耶領導的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這是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法新社稱,執政還不滿三個月的巴尼耶政府在此次不信任投票中垮臺,將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成立以來“任期最短”的政府。

這場變局也引發了外界對於法國總統馬克龍能否順利完成任期的猜測。外媒分析指出,馬克龍的任期在2027年結束,即使巴尼耶政府垮臺,馬克龍仍將繼續擔任總統。此前已有部分反對派呼籲馬克龍辭職,但他堅決否定了這一可能性。


12月6日 以色列增強戈蘭高地兵力

這張以色列國防軍12月6日發佈的照片顯示,以軍部隊駐紮在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圖源:新華社)

這張以色列國防軍12月6日發佈的照片顯示,以軍部隊駐紮在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圖源:新華社)

以色列國防軍當地時間12月6日發表聲明稱,鋻於以軍總參謀部和北方司令部自5日以來的局勢評估,以及敘利亞內部衝突的發展,以國防軍決定加強其控制的戈蘭高地地區的空中和地面兵力部署。聲明還稱,以國防軍正關注事態發展,併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

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部一塊狹長地帶。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佔領戈蘭高地部分地區,並於1981年將這一被占領土正式兼併。國際社會不承認以色列對這一地區的主權。根據1974年以色列同敘利亞簽訂的脫離接觸協議,以敘雙方在戈蘭高地東側設立軍事緩衝區,聯合國脫離接觸觀察員部隊在緩衝區內行動,持續監督以敘停火。


12月7日 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

這是12月8日拍攝的巴黎聖母院外景。(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8日拍攝的巴黎聖母院外景。(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7日晚,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儀式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法國總統馬克龍出席儀式併發表演講。當天下午,儀式舉行前,馬克龍在總統府愛麗舍宮會見前來出席儀式的各國元首和政府代表。馬克龍在愛麗舍宮會見了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舉行三方會談。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後,一直對公眾關閉。在修復工作完成後,巴黎聖母院定於12月7日舉行重新開放儀式。12月8日至15日,巴黎聖母院對遊客開放時間為15時30分至22時。12月15日之後,巴黎聖母院將恢復火災前的開放時間,即7時45分至19時。據稱,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後,預計每年將迎來1400萬至1500萬遊客。


12月8日 敘利亞政局突變

這是12月8日拍攝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街景(手機照片)。(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8日拍攝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街景(手機照片)。(圖源:新華社)

當地12月8日,敘利亞局勢劇烈震蕩,反對派武裝宣佈攻佔霍姆斯並已進入大馬士革。反對派武裝人員隨後出現在敘國家電視臺,並在電視講話中宣稱已“解放大馬士革並推翻阿薩德政權”。俄羅斯外交部8日稱,巴沙爾·阿薩德在與多個衝突方談判後辭去敘利亞總統職務。

自11月27日起,敘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及極端組織人員發生大規模交火,敘局勢在十余天內急轉直下,最終“變天”。分析人士指出,這是敘政府長期困境不斷積累疊加近期地緣衝突外溢效應的結果,或將導致該國內部紛爭加劇,給動蕩的中東局勢再添變數。


12月13日 貝魯被任命為法國新總理

12月13日,在法國巴黎,弗朗索瓦·貝魯出席權力交接儀式。(圖源:新華社)

12月13日,在法國巴黎,弗朗索瓦·貝魯出席權力交接儀式。(圖源:新華社)

法國總統府當地時間12月13日發佈公告,總統馬克龍當日任命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為新總理,接替遭國民議會彈劾而辭職的巴尼耶。該任命于當天中午對外公佈。法國官方發佈簡短新聞公報,確認了馬克龍的相關任命。馬克龍當天上午接見貝魯,法國輿論普遍認為兩人商討了新政府組建相關事宜。

貝魯現年73歲,是中間派政治人物,長期活躍在法國政壇,曾多次擔任法國國民議會議員,曾任司法部長、教育部長等職務,還曾多次參選法國總統。他于2007年創立中間派政黨民主運動黨,並擔任主席至今。貝魯被認為是馬克龍的政治盟友。


12月14日 韓國國會通過尹錫悅彈劾案

這是12月14日在韓國首爾拍攝的韓國國會表決現場。(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14日在韓國首爾拍攝的韓國國會表決現場。(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4日,韓國國會召開全體會議,就總統尹錫悅彈劾動議案再次進行投票表決,表決結果204票贊成、85票反對,3票棄權,8票無效,彈劾案獲國會通過。按照流程,彈劾動議案在國會獲得通過後,將提交韓國憲法法院審理,審理過程不超過180天。

尹錫悅是韓國歷史上繼盧武鉉、樸槿惠之後第三位在國會遭彈劾的總統,其前途命運將由憲法法院決定。此前,盧武鉉涉險過關,樸槿惠則遭到罷免。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13日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支援率已跌至上臺以來最低的11%,不支援率升至85%,逾七成民眾希望尹錫悅立即下臺或被彈劾。


12月16日 德國總理朔爾茨未通過信任投票

這是12月16日在柏林拍攝的德國國會大廈一角。(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16日在柏林拍攝的德國國會大廈一角。(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16日,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對總理朔爾茨領導的政府進行信任投票,最終結果是朔爾茨未能獲得多數議員支援。根據德國《基本法》,若朔爾茨不能贏得信任投票,總統可在總理建議下解散聯邦議院,並在60天內舉行新一屆聯邦議院選舉,以確定新任總理人選。

今年11月以來,執政聯盟內部三個黨派在財稅政策等議題上出現嚴重分歧。11月6日,朔爾茨解除了自民黨主席克裏斯蒂安·林德納的財政部長職務,隨後自民黨宣佈退出執政聯盟。德國此後一直處於少數派政府執政狀態。德國輿論認為,此次信任投票是朔爾茨尋求為提前舉行選舉鋪平道路,以期在選舉中獲得連任。


12月19日 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年度記者會

12月19日,普京在“年度盤點”活動上講話。(圖源:新華社)

12月19日,普京在“年度盤點”活動上講話。(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舉行“年度盤點”活動,對即將過去的一年進行總結,以現場問答和直播連線形式回答國內外記者和俄羅斯公民的提問。在大約4個半小時裏,普京回答了76個問題,內容涉及經濟、社會、國際熱點等多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圍繞經濟民生、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等多個民眾關心的問題闡明立場,展現出不屈服於西方壓力的態度。普京在談到俄中關係時表示,近年來,俄羅斯與中國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雙邊活動建立在互信基礎上。


12月21日 特朗普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

8月28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附近,船隻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圖源:新華社)

8月28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附近,船隻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21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説,巴拿馬運河是“美國重要國家資産”,並威脅美國將“收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總統穆利諾22日就此發表聲明回應説,巴拿馬運河及其毗鄰區域永遠屬於巴拿馬,巴拿馬的主權和獨立不容談判。

1903年,美國通過支援巴拿馬獨立,與巴拿馬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佔領及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為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收回運河區的主權,巴拿馬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根據條約,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馬將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駐在運河區的美軍將全部撤出。


12月24日 敘利亞達成“繳槍”協議

這是12月8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拍攝的武裝人員。(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8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拍攝的武裝人員。(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24日,“敘利亞沙姆解放武裝”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表示,已同敘其他武裝派別領導人就解散所有武裝派別並歸由新國防部領導達成協定。據此前報道,12月8日,“敘利亞沙姆解放武裝”宣佈“解放大馬士革並推翻阿薩德政權”。沙拉先前多次表示,任何武器都不應在國家控制之外,必須解散所有武裝派別,在新國防部領導下統一軍隊。

不過,據法新社報道,“敘利亞民主力量”沒有派代表參加決定解散各派武裝的會晤。“敘利亞民主力量”發言人表示,這一組織並不拒絕接受整編,但需“與大馬士革方面直接對話以解決全部問題”。“敘利亞民主力量”由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主導,在敘利亞內戰期間獲得美國以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為名非法派出的駐軍大力支援,控制敘東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主要石油和糧食産區。


12月25日 亞塞拜然航空發生墜機事故

12月26日中午12時,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人們為亞塞拜然飛機失事遇難者默哀(視頻截圖)。(圖源:新華社)

12月26日中午12時,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人們為亞塞拜然飛機失事遇難者默哀(視頻截圖)。(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25日,亞塞拜然航空公司一架從阿首都巴庫飛往俄羅斯格羅茲尼的客機在哈薩克西部城市阿克套近郊墜毀。機上共有62名乘客、5名機組人員,其中38人喪生。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當天宣佈12月26日為全國哀悼日,悼念阿航墜機事故遇難者。

亞塞拜然航空公司27日宣佈,“外部物理和技術干擾”是導致客機失事的一個因素。目前,亞塞拜然總檢察院兩名工作人員在格羅茲尼與俄總檢察院、俄偵查委員會人員協作。俄羅斯、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相關部門在事故現場配合展開客機失事調查。


12月29日 韓國濟州航空發生客機空難

這是12月29日在韓國務安機場拍攝的事故救援現場。(圖源:新華社)

這是12月29日在韓國務安機場拍攝的事故救援現場。(圖源:新華社)

由泰國曼谷起飛的濟州航空7C2216號航班于韓國當地時間12月29日上午9時7分許,在位於全羅南道的務安機場降落時墜毀。機上175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除2名乘務員獲救,其餘179人全部遇難。失事客機機型為波音737-800,機齡15年。

據韓國媒體報道,此次事故是韓國國內發生的飛機事故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起。韓國政府當晚宣佈即日起至2025年1月4日24時的7天為國家哀悼期,並在事故現場以及全羅南道、光州市、首爾市、世宗市等17個市、道設置靈堂,所有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降半旗誌哀。


12月29日 美國前總統卡特離世

這是2014年7月17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在亞特蘭大卡特中心出席活動的資料照片。(圖源:新華社)

這是2014年7月17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在亞特蘭大卡特中心出席活動的資料照片。(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12月29日,美國卡特中心宣佈,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當日在佐治亞州普萊恩斯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0歲。美國白宮當天宣佈,2025年1月9日為全國哀悼日,美國總統拜登呼籲美國人民在那一天向前總統卡特“表達敬意”。

卡特1924年10月1日出生於佐治亞州普萊恩斯。他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在他任內,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卡特還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戴維營協議》。卡特200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社、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