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民進黨搞政治罷免還是“社會霸淩”?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5-02-08 12:28:55

台島夜話

作者 蕭衡鐘 台灣聯合大學助理教授

台灣地區民意機構新會期報到後罷免案成焦點,朝野民意代表紛紛關切,民進黨民意機構總召柯建銘一手主導的大罷免案,因與黨中央的不同調,而宣稱這是地方民眾的自主行動;基於賴清德“雙少”的薄弱民意,四成鼓譟少數霸淩六成民意的沉默多數,引起社會內部動亂,也讓這場罷免淪為“社會霸淩”。

親綠團體利用路易莎咖啡埔裏酒廠門市進行罷免聯署收件,由於業者事後收掉戶外桌椅,公告拒絕所有政黨的政治活動,竟遭支援罷免的網友出征,而以“罷免是民眾權利何謂政治活動!爛店家”謾罵,儼然忽略店家自主意願,甚至喊出青鳥抵制十萬杯的恐嚇言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討論。從“投機民主”的政治盤算,到政治霸淩的擴散,甚至對於罷免操作流連忘返,在在凸顯民進黨當局以小博大的政治盤算。

民進黨大玩罷免“投機民主”

民進黨利用團體作為前鋒,號召罷免操作聯署,鎖定特定民意代表率先發難,塑造“非政治化”的中立形象,企圖弱化藍綠鬥爭指控。然而,諸如青鳥集團等的團體早被質疑是“血統不純”,舉凡人力動員到資金來源爭議不休,各種政治操作的痕跡明顯。民進黨刻意避免直接介入,卻在暗地支援罷免行動,不僅染指了公民運動的純粹性,也凸顯出“投機民主”政治操作。

“投機民主”的罷免戰術在於規避廣大民意的集體反撲,由於同屬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藍白陣營擁有約六成的支援度,輕鬆碾壓賴當局的四成民意。罷免運動本是一種反制手段,民進黨利用團體,轉移焦點到特定人物,進而弱化公共議題的理性討論。一旦基層罷免行動失敗收場,民進黨便與之切割,降低自身的政治出險。這種操作表面上是民眾訴求,實則為精心包裝的代理人之戰,企圖翻轉朝小野大的劣勢,還能在亂局中全身而退。

政治霸淩蔓延民間

民進黨在罷免案中已經淩駕正常的政治競爭,針對特定政治人物進行集體抵制,伴隨媒體的抹黑及輿論的操作,儼然癱瘓立會運作,民意代表人人自危,誰還有心處理民生法案,已對台灣的政治文化造成傷害。這種霸淩不僅存在於政黨之間,由於側翼團體作為前哨,為求在短時間內達成聯署,進而使出各種光怪陸離手法,而讓政治霸淩逐漸在民間蔓延開來。

這類政治霸淩的不良風氣,呈現一種選邊站隊的威逼情勢,在校園、職場以至公開活動等不同領域,臺派“為所欲為”已在輿論市場開始發酵,仇恨動員的投票行為恐將引發民怨。然而,當政治領域充斥著霸淩風氣時,對於整個社會的普世價值與行為模式,無疑産生了負面的示範效應。

流連忘返的罷免之路

賴當局上任以來頻繁發動罷免行動,迫使行政當局與地方遍地烽火,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從縣市首長到民意代表的頻繁罷免,不僅耗費大量的社會資源,也讓民眾感到疲憊與厭倦。柯建銘早已宣告“這個會期一定是罷免會期”,輾壓綠營剩餘的鴿派聲量,主張罷免必須先聲奪人,喊出“大罷免是由國民黨先開始”的謊言,2022年九合一選舉才剛結束,民進黨就急著在基隆市發動罷免市長;2024民意代表選舉結束隔年,就在今年新春喊出“全罷”國民黨等在野黨民代。顯然,民進黨當局不是在罷免就是在發動罷免的路上。

民進黨掀起的罷免遊戲,手拿民脂民膏圖謀政治利益,罷免成功者在三個月內必須補選。換言之,今年除了政治罷免以外,也將迫使民生議題蕩然無存。明年又是2026百里侯之爭,台灣光是空轉可是足足三年,賴當局上任三年卻一事無成,卻還想著在罷免路上爭取連任?

民進黨的罷免操作恐怕敗象已露,才會打著“臺派民主”四處點火,從“投機民主”到“政治霸淩”,甚至將罷免視為政績,都對台灣的政治發展與社會安定産生負面影響。遺憾的是,民進黨還在罷免路上流連往返。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