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華府製造?USAID控臺的“隱形戰線”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5-02-18 10:54:59

微信圖片_20220517092659

作者 蔡炫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及其相關基金會透過資金流動、媒體合作及非政府組織(NGO)滲透其他國家或地區遭到爆料,借由“推動民主與人權”名義,在全球各地運作影響輿論風向,甚至直接介入內政。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美國開放社會基金會淪為USAID的“白手套”,多年以來遠端資助特定台灣團體,其中包括倡導廢除死刑的相關組織,利用“遠端養殖”操控台灣輿論,也成為USAID控臺的“隱形戰線”。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凍結並計劃裁撤USAID,遭到揭露島內許多單位都曾拿過USAID的錢,且是透過索羅斯開放基金會獲得,被點名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開回應子虛烏有。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社群平臺上面稱呼USAID為“犯罪組織”,特朗普則在行政命令中認為該政策勞民傷財。但事實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沃爾茲道出真話,主要仍是USAID未能符合抗中戰略,也就間接證實養殖台灣輿論背後是竟是一場代理人之戰。

美國遠端養殖 USAID控臺“隱形戰線” 

美國政府透過USAID資助非政府組織及大量媒體,借由“新聞自由”之名,在全球各地執行輿論滲透計劃,形塑符合美國利益的政治風向。根據國際媒體揭露,USAID的資金不僅流向東歐、拉美等地的媒體組織,也深度滲透亞洲,台灣地區正是其中一個重要戰場。使得部分國家或地區及政治人物淪為美國戰略利益的工具,當地民眾以為自己是在參與社會運動,卻可能是養殖場內的“實驗對象”,而不自覺淪為USAID的“隱形戰線”。

根據媒體爆料,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OSF)是美國最主要的“白手套”之一,長期暗中資助台灣特定社運團體及網紅,透過金援建立影響力,再結合媒體網路來操作輿論,甚至間接影響行政部門決策。這類操作模式,類似于美國在中國香港、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等地推動的“顏色革命”,透過資助特定團體來影響輿論,進而挑動社會矛盾,目的促使“政治變動”。

特朗普禁絕金援 USAID資金濫用

USAID在全球擴張影響力不容忽視,卻讓特朗普政府對其資金運作存有質疑,早在2020年,特朗普就曾暫停部分USAID資金,並且禁止該機構員工進入辦公室,直指其資金運作未與美國政策優先事項保持一致。當時,美國國內許多批評聲浪認為,USAID大量資助海外NGO,卻未能有效促進美國的戰略利益,反而成為某些特定政治勢力的主要金援。

這種批評並非空穴來風,美國監察機構早已指出,在2023年的調查報告中USAID在許多國家的資助項目不僅與當地政策産生衝突,甚至成為推動反政府運動的資金來源。特朗普政府二次執政大砍USAID預算,避免資金持續外流至不符合美國利益的組織,過去USAID在全球推動既定“影響輿論”策略,而台灣地區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據點,難怪多數特定組織對於金援一事避而不談。

USAID與政治側翼的産地

台灣的民間團體長期以來多數仰賴當局補助與企業贊助,如今海外資金逐漸成為背後的影武者,開放社會基金會網站暴露從2016年至2023年期間,透過不同管道金援多個台灣民間團體,而其中許多與特定政黨關係密切,成為USAID的白手套而影響台灣輿論,已被視為政治側翼的産地。

USAID資助的週邊組織,似乎聚焦特定政黨的核心議題,當中包含廢死人權、媒體改革、言論審查等政策方向,正與美國在全球推動的民主輸出策略高度一致。例如,台灣近年興起的反死刑運動、特定媒體改革以及言論審查政策,都與美國資助的NGO推動方向不謀而合。這讓外界質疑,這些議題是否真的是台灣內部的“公民運動”,還是外部勢力的推波助瀾。

台灣應警惕“外援”背後的政治意圖,USAID與其“白手套”基金會所推動的輿論影響計劃,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發關注與警惕,這些資金的流向與其政治後果不容忽視。尤其,這些資金流向特定政黨側翼,進而加劇了台灣的政治極化,透過輿論操作,特定政治勢力得以將某些議題塑造成“轉型正義”或“民主進步”象徵,而反對這些立場的聲音,則往往被邊緣化與污名化,淪為外部勢力精心操控的輿論實驗室。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