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掀起兩岸熱議文化傳承熱潮

《哪吒之魔童鬧海》掀起兩岸熱議文化傳承熱潮
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冠軍、中國影史觀影人次冠軍、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冠軍……近段時間來,國産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強勁發展潛力。2月18日,《哪吒2》票房(含預售)突破123.19億元,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這個神話故事中踩著風火輪的少年,與“小黃人”“艾莎公主”頂峰相見,為全球動畫電影史書寫了屬於中國的華彩篇章。

《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

《哪吒之魔童鬧海》國際版海報。

《哪吒之魔童鬧海》國際版海報。

  “魔童”哪吒正以驚艷之姿進入全球視野。在北美上映以來,國産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不僅創下近年來中國國産電影北美首週末票房最高紀錄,還在國際評分網站(IMDb)上拿到了8.4的高分,超過六成海外觀眾給出了滿分10分的高評價,“我不懂中文,但還是被故事感動了”“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影片激起的文化漣漪,遠比票房數字更打動人心。正如好萊塢製片人羅伯特?金所言,“中國電影正在用世界級的敘事打破文化壁壘”,《哪吒2》此次出海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好故事,架起文明互鑒之橋,讓觀眾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哪吒2》凝結中華文化與現代科技

《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海報

《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海報

  “魔童”哪吒屢創佳績背後,正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七色寶蓮”的設計靈感來自博山爐,呆萌“結界獸”以三星堆青銅器為原型,畫面運用墨紫、鎏金等中式色彩,塤、笛、簫、古箏等民族樂器悉數登場……挖掘傳統文化寶藏、呈現東方美學神韻,讓千年文脈在大銀幕煥發新生,作品才能産生更深遠的傳播力、影響力。

  《哪吒2》的角色數量是前作的3倍,僅特效鏡頭(超過1900個)就超過上一部全片的鏡頭量(1800多個)。《哪吒2》深度融合中國傳統繪畫和AI視覺技術,特效鏡頭近2000個,特效元素超10000個,全國138家動畫公司參與,主創團隊4000余人,一個1分鐘的動作分鏡畫了半年之久……

  台青羅鼎鈞在島內媒體撰文指出,近年來,大陸電影工業在特效、劇本、導演、演員等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大陸電影人愈發注重實景與特效的結合,如《哪吒2》中的水戰和魔法場景完美融合,增強了觀眾的沉浸感。技術上的飛躍,使國産電影不僅僅是追趕好萊塢,而是具備了在全球競爭的實力。

島內各界熱盼《哪吒2》早日上映

《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1

《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劇照。

  電影中凝結的優秀中華文化與現代科技引發觀眾好評如潮,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台灣民眾紛紛期盼該片能早日在台灣上映。

  在島內社交平臺留言區,滿滿是對《哪吒》系列的盛讚:“第一部就很好看了,在台灣串流平臺,評分很高啊”“哪吒畫風非常棒,很細膩的感覺”“三十年前就已經被祖國水墨動畫感動,有《哪吒》這樣優質作品一點都不驚訝”。

  “劇情好,親情好,友情好,科技好,配音好。”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受訪時用“五個好”總結自己在大陸觀影感受。他説,《哪吒2》裏有人類共通的情感聯結,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與外顯,體現了大陸最新動畫技術。

  台灣媒體人張方遠表示,《哪吒2》的票房大熱見證了大陸電影産業將隨著科技“井噴”,站起來並跑起來,更體現了大陸觀眾對於本土電影的自信與支援。《哪吒2》出海也將讓世界看到中國動畫技術的進步及講故事能力的成熟。

  台灣青年羅鼎鈞説,《哪吒2》等大陸電影若能順利引進台灣地區,將有助於兩岸文化融合,也會讓更多台灣觀眾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震撼。

《哪吒2》火了,在島內掀起文化思考

《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

《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

  《哪吒2》所展現的深厚文化底蘊、精湛製作水準和創新藝術能力,也在寶島台灣,掀起一波對於文化傳承的思考。

  “近年來,大陸高度重視弘揚傳統文化。《哪吒2》等影視作品的橫空出世,絕非偶然,恰恰是這一時代背景下的縮影。”台灣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副理事長孫聞詩説,《哪吒2》的成功,背後折射出大陸文化産業的蓬勃發展和欣欣向榮。

  相比于大陸電影市場的百花齊放,曾經在華人社會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台灣電影,如今卻日漸凋零,鮮有佳作問世。島內輿論指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的文化産業正因“去中國化”“文化台獨”,失去創作的文化土壤和根基。

《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海報1

《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海報

  臺前海軍艦長呂禮詩説,“《哪吒2》是中國人自己的故事”。臺前外事官員介文汲表示,這些具有文化底蘊的中國故事情節,都是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古人的想像通過聲音、影像、劇情立體地呈現在眼前,是非常現代化的視聽享受,充滿吸引力。

  台灣時事評論員雷倩進一步指出,哪吒是我們文化裏的傳奇,如今能夠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的故事,代表了文化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強大。

  台灣女教師區桂芝認為,“台灣的核心,就是中國文化,台灣人最可貴之處,就是有中國文化的傳統。”她表示,“台灣人在否定中國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否定自己。”

  台灣時事評論員謝寒冰指出,賦予“老東西”新的時代意義,並且能讓現代人接受,這才是最重要的。“台灣真的不要故步自封,真的要迎頭趕上。”台灣時事評論員蔡正元在政論節目中説,能把動畫做到這麼一個巔峰之作,真的不簡單。他不禁感嘆道,光哪吒的形象就改了100多個版本,台灣有多少導演會努力到這種情形?

  台灣青年撰稿人羅鼎鈞認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哪吒、封神等題材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觀眾對此並不陌生。近年來,台灣市場對於大陸影視作品的接受度提升,尤其是優質電影更容易受到歡迎。

  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錶示,兩岸共同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各自優勢發展中國神話宇宙,不僅能在影視、遊戲、動漫等産業實現巨大經濟效益,還能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

國台辦:希望《哪吒2》等相關電影儘快在台上映

最強春節檔

“最強春節檔”

  遺憾的是,正當《哪吒2》在海外市場陸續正式上映之際,中國台灣地區觀眾卻不知何時才能在家門口的影院,欣賞這部國産動畫電影。

  對於島內網友期待觀看《哪吒2》的呼聲,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月12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大家可以看到,今年春節期間上映的多部電影,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體現了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展現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掀起“中國風”熱潮。

  朱鳳蓮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根脈和歸屬。台灣民眾熱議《哪吒之魔童鬧海》等電影,充分説明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深厚的情感共鳴。我們希望相關電影能夠儘快在台灣上映,讓更多台灣民眾直接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了解大陸電影文化産業發展的強大實力和強勁勢頭。我們也歡迎來大陸參訪交流的台灣同胞抽出時間在大陸看看電影,去打卡一些電影的取景地。

  (資料綜合中新網、新華社、央視新聞、光明日報、人民網等)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