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一家防務公司推出一款名為“無形”的自主控制軟體,通過採用集群架構,可以控制大規模無人載具,實現無人機集群、無人車輛集群和無人艦艇集群等多任務平臺的無縫協同。該公司稱,該軟體將加速無人機集群技術的實戰化應用進程。
眾所週知,無人機集群是無人機技術和集群智慧技術融合發展的結果,它不是多個無人機的簡單組合,而是一種智慧化演算法,能夠使大量無人機協同行動,擁有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
201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無人機集群”後勤補給概念,計劃在未來兩棲作戰中部署成規模的無人機集群,為登陸部隊提供保障。美國海軍陸戰隊期望將無人機集群作為未來後勤運輸主力,解決部隊戰場投送,以及後續供給、維持、醫療、維修和撤離等一系列難題。
201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工程兵團與美國陸軍合作,在多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基地測試集群化的補給運送無人機,單個無人機的運輸量約50磅(22千克),驗證自動補給運作模式。隨後,美軍進一步將無人機的運輸量提升到300磅(134千克),達到實際部署要求並送往作戰部隊試用。
美軍試驗初步表明,無人機集群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100架小型無人機可以運送數量可觀的食品包、彈藥包等後勤補給物資,能有效解決美軍在戰場上的後勤補給問題。
2019年,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快速響應技術辦公室開展一項名為“最後一千米蜂群”後勤計劃,並進行技術演示。其間,由32架小型四旋翼無人機組成的無人機集群在接到指令後,從後勤補給點搭載食品等小包裝物資前往目的地,為戰場上分散執行任務的作戰分隊提供即時支援保障。這些小型無人機航程約500米,航速10米/秒,有效載荷1至1.3千克,從接收指令到完成物資投送僅需2分鐘。
美軍設想將“最後一千米蜂群”計劃作為兩棲作戰中為登陸部隊提供高效物資保障的解決方案。其應用構想是由一定數量的無人機從兩棲登陸艦或後勤支援艦上裝載物資後起飛,為岸灘登陸部隊運送食物、彈藥等小件物資。由於無人機集群可多批次、規模化、近實時投送補給,因而能夠帶來可觀的物資保障效益。
2023年2月2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簽署“海軍陸戰隊設計2030”配套後勤願景。這份文件主要研究如何將武器彈藥、食物和醫療器械運送到遍佈數千平方千米範圍的各個部隊,特別強調向位於敵方導彈射程內的前沿部隊進行補給。
美軍認為,現有的後勤保障方式或將成為影響美軍部隊在未來戰場上取勝的“障礙”。特別是在分佈式作戰時,如何在不同島嶼之間將食物、彈藥、燃料和醫療用品等快速、精準地投送至分散的前沿部署部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組成無人機集群的單架無人機體積小、受空間限制小,在沿海或島嶼環境中運用方便。成群結隊的補給無人機可以分散開來,穿越危險地帶,到達分散的陣地,既能避免後勤人員置身高風險環境中,還能提供戰場物資即時保障能力。
因此,美軍設想通過使用大量小型、廉價的無人機集群配送物資,解決分散在戰場各個區域士兵的後勤問題。在這一方面,美國海軍陸戰隊近年來在演習中頻繁測試的TRV-150戰術無人機是候選機型。據悉,該計劃的下一階段測試目標是從32架向1000架發展的無人機集群式投送。
無人機集群被美軍列為能夠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顛覆性技術之一,伴隨著人工智慧、大模型等新興技術不斷突破,能夠高度自主協同的無人機集群呼之欲出,為未來高對抗戰場環境中的作戰提供高效、智慧化後勤保障解決方案。然而,無人機集群在實踐應用方面長期存在一些技術難題,包括集群智慧感知、通信、決策等。美軍如何突破這些技術限制,推動無人機集群後勤應用走向戰場,尚需觀察。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