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特朗普“現實主義”下的“分手擂臺” 棄臺論來了?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5-03-04 12:59:29

台島夜話

作者 滕昕雲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白宮上演“分手擂臺”引發關注,美國國會內部早已出現削減軍援聲浪,烏克蘭原以為憑藉西方支援換取長期抗衡俄羅斯,卻未料到美國政壇風向變化迅速,援助態度開始轉趨保守,當戰略價值不再符合美國利益,最終背離盟友間的道義承諾,逐步走向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指政治受到人性弱點的影響,且在缺乏世界政府的平衡下,導致外交策略淪為權力利益至上,為了利己而産生交惡;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分手擂臺”搬上臺面,意謂美國“代理人戰爭”策略轉型,加上美歐之間國際角力,凸顯北約支援無疑隔穴搔癢,當賴當局仍把籌碼梭哈美國,又不考量自身利用價值,民進黨急撲火棄臺論恐也無濟於事。

美國“代理人戰爭”轉向 “節流新政”

美國在全球事務中逐漸擺脫直接介入實質戰爭的策略模式,而以“代理人之姿”對抗主要競爭對手,烏俄戰爭過去被視為美俄角力的代理戰場,美國借由軍援與戰略支援,試圖牽制俄羅斯的勢力擴張。然而從特朗普政府上任迫使“代理人”策略轉型,伴隨而來的是利益競逐,美國目前雖然持續提供情報與軍援,卻急於對烏克蘭獲取實質利益,作為換取安全保障唯一籌碼。賴當局若未及時調整兩岸政策,恐將捲入大國對抗棋局的“代理人”,面臨與烏克蘭的相同命運,淪為大國博弈下的棄子。

特朗普政府執行“聯邦瘦身”計劃,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展開“節流新政”,對於援助烏克蘭的資源分配自然産生分歧,無疑暴露了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現實考量,在自身利益與國際責任間搖擺不定。這對台灣而言已是警訊,無法再輕易指望美國提供及時且穩定的安全保證,賴當局必須趕緊調整兩岸政策,避免淪為代理戰爭的犧牲品。

北約“支援模式”淪為“隔穴搔癢”

烏克蘭作為一個戰略要地,對俄羅斯而言不可或缺,使得西方在地緣政治的角逐中急於納入陣營,從而形成一個聯合勢力。西方國家一方面高喊民主自由,另一方面卻在戰略利益的驅使下,將烏克蘭當作牽制俄羅斯的重要棋子,北約雖然表面提供軍事支援,但實質上其戰略援助往往僅停留在“隔岸觀火”層面,無法徹底解決地區安全問題。導致烏俄戰爭並未因為西方介入結束,反而加劇了兩方對壘,當民進黨當局將北約視為同一陣營,儼然無視澤連斯基在美國白宮受辱慘劇。

特朗普正用冷酷的手段逼烏克蘭停戰,用粗暴的態度要求歐洲盟友追隨,北約在烏俄戰爭的角色也反映出集體防衛機制,對於非正式盟國的局限性,並未直接介入烏克蘭的地面衝突,而是以提供情報與武器為主,顯示出盟約內部的謹慎及對戰爭風險的顧慮。對台灣而言,既非北約體系的正式盟友,依賴外部軍事支援根本難如登天,賴當局理應思考兩岸走向,切莫美國與北約兩邊下注,兩方早已在烏克蘭問題上互踢皮球,“隔穴搔癢”怎會有隔山打牛之效。

焦土戰略與速戰速決

當民進黨高呼“抗中保臺”且賴清德不斷挑釁大陸,加上特朗普表明拒絕承諾介入兩岸衝突,上任以來鎖定各國經濟制裁,除了關稅之外,還對台灣開出“軍事預算應達到GDP10%”條件。即便如此,台灣是否具備在短時間內迅速轉換作戰模式,在必要時展現焦土戰略,還要抵禦速戰速決,恐怕難逃枯本竭源的最終命運。

中國大陸在軍事動員、指揮調度以及快速集結兵力方面,正在加速完善相關制度,速戰速決不僅是為了在短暫衝突中迅速達成戰略目標,更是一種針對國際政治與經濟制裁的防禦手段。面對台海局勢,這一戰略調整可能意味著北京在必要時會採取更為果斷且迅速的軍事行動,以期在戰略上佔得先機。台灣必須從中認清自身弱點,別再幻想倚賴外援發揮整體協同作戰能力,面對特朗普不止一次對臺積電施壓,賴當局始終束手無策,難道還能倚賴外援進行軍事佈局?

當前國際局勢變幻莫測,烏克蘭的悲歌不僅僅是一個遠方國度的戰爭故事,更是對台灣敲響的警鐘。美國“代理人戰爭”策略的轉型、北約支援模式的局限性,以及焦土戰略與速戰速決的實戰啟示,在大國博弈的棋局中,台灣絕不能再充當任人擺布的棋子。美國在應對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立場,已經清楚展現特朗普現實主義路線,如果賴當局還不能看清牌面,恐讓台灣民眾置身風口浪尖。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