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美軍退役空軍軍官支招“保臺” 是出謀劃策還是逢迎送爽?

鄭劍

鄭劍,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台聯臺情諮詢專家,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國際政治、軍事安全、台灣問題等研究。著有《孤島殘夢—國民黨在台灣的日子裏》、《台灣秘史—前所未聞的台灣故事》、《潮起潮落—海協會海基會交流交往紀實》、《折衝共融——變動中的兩岸關係》|,合著有《跨越太平洋—中美首腦外交50年》、《猛醒吧日本》、《拉賓之死》,參與《世界戰爭史通鑒》、《中國學者論未來戰爭》等書撰寫,在境內外發表大量學術文章。參與組織多部歷史文獻電視片和紀錄片攝製。

鄭劍

鄭劍(資料圖)

作者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 鄭劍

美軍退役空軍軍官支招,抗拒大陸武統的招數有六個之多,是出謀劃策還是逢迎送爽?

Guermantes Lailari,中文名吉耐獅,美國空軍退役軍事外交官,據説長期研究反恐、非正規作戰和導彈防禦等問題。

據説此公對台灣問題特別關心,經常給台灣當局出謀劃策。為表彰其“功績”,蔡英文當局2022年授意涉外部門給其“台灣獎助金學人”稱號和資助。這位美國人2023年還專門跑到台灣,受聘為政治大學、“國防”大學駐點訪問學者。同時擔任台灣軍方背景“國防”安全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由此可見,這位美國人是台灣軍政當局的“香餑餑”了。

也不知道他忙得過來忙不過來,但錢肯定是賺了不少。

拿人錢財就得替人辦事,不然就沒得拿了。

3月2日,吉耐獅專門投書檯灣媒體,給苦惱于特朗普新政的賴清德當局支招,也給美國政府和國會出主意。

但都是些什麼招數呢?管用不管用呢?是真心出謀劃策還是逢場作戲?

大家看看他的“高見”就不難體會了。

這位美軍退役軍官先是渲染一番台海戰爭的緊迫性,稱大陸方面已經對和平統一“愈來愈沒有信心”;解決台灣問題唯有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進行武力統一,台海戰爭“已經逐步逼近”。

他還稱,許多台灣人仍對威脅視而不見,就像以色列人直2023年10月6日還以為哈馬斯不敢發動攻擊一樣(2023年10月7日,哈以衝突爆發)。

台灣應該怎麼辦?

吉耐獅先是故弄玄虛,稱他將通過本文提出歷屆美國和台灣當局,當然也包括大陸方面,都視為“禁忌”的建議,一個六個之多!

都是些什麼“高招”呢?

第一個,針對特朗普對台灣當局承擔服務責任不夠、軍費需要提升的指責,從台灣地區高達5775.8美元(截至2025年1月)外匯儲備中每年額外撥出200億美元用於防務,讓台灣當局年度防務開支達到400億美元,即佔GDP的5%,這就滿足特朗普的要求了。他還稱,台灣“現在若不動用這筆資金(指外匯儲備),未來就可能會由大陸來決定其用途。”

這個招數可謂荒唐!吉耐獅先生好像不太了解外匯儲備是啥意思,似乎認為外匯儲備就是擁有者的存款,可以隨時隨意取用。就像網上有人講,中國大陸那麼多外匯儲備很不安全,應該當福利發給老百姓一部分。

實際上,外匯儲備可不是賴清德當局零存零取的存款。

外匯儲備包括境外貨幣、‌外幣有價證券(如外國和其他地區當局發行的公債、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及股票等流動性較強的金融資産)、‌外匯支付憑證(涵蓋匯票、支票、銀行存款憑證等可兌換為境外貨幣的金融工具)、特別提款權(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國際儲備資産,部分國家和地區將其納入外匯儲備統計範疇‌)及‌黃金儲備(部分國家和地區將黃金列為外匯儲備組成部分)。也就是説,外匯儲備這個用詞是有誤導性的,它實際上並不是可以隨意取用的。比如,外匯儲備由中央銀行通過發行本幣購入,本質是‌央行資産負債表中的負債‌,需優先保障進口、外債償還等剛性支出,不能直接用於財政開支或社會福利;應保證隨時準備用於調節國際收支、干預匯率、支付關鍵物資進口等。至於“特別提款權”,更是“受制於人”,必須按照國際規則使用,恪盡國際性責任。像這位吉耐獅先生這種取用“存款”的“高見”,根本不具可行性,他還是應該先學學金融常識。

至於台灣“現在若不動用這筆資金(指外匯儲備),未來就可能會由大陸來決定其用途”這種判斷,倒是符合常識的。

第二個,針對特朗普對台灣製造的半導體徵收最高達100%關稅的威脅,吉耐獅的招數更複雜一些:一方面,美國應該將對台灣徵收的關稅收入用於支付台灣無法自行生産的對美軍購費用。另一方面,台灣當局的軍費不必用於對美軍購了,“原本規劃用於台灣對外軍購的資金,能夠轉而用於延長訓練並擴編軍隊人力,尤其是後備部隊”。

這個招數可謂更拙劣。

特朗普會幹嗎?把從台灣那裏榨取的關稅用於台灣,這不成了“活雷鋒”了。特朗普指責台灣偷走美國的技術,從美國那裏賺了大量的錢,他要的是真金白銀、臺積電遷美,絕不是提供更多的援台資金。

至於台灣當局以更大的投入擴編訓練現役和預備役部隊,那也是天方夜譚。資金、場地、裝備、軍心士氣都是大問題。況且,本來民進黨當局將義務役士兵的服役期從4個月延長到一年,台灣的年青人就已經怨聲載道了。如果再加上吉耐獅提出加強對166萬後備役軍人的訓練的建議,即由現在每兩年輪訓5萬人次/輪次訓練週期一週,加每年輪訓8千人次/輪次訓練週期兩周,拓展到每年輪訓100萬人次、每輪次訓練週期不少於30天,那麼台灣的年輕人不炸了鍋才怪。這對把選票視為生命線的民進黨而已,不到一黨獨大、為所欲為的境界,比如完成“大罷免”,是不敢貿然行事的。

第三個,美國國會更新《作戰授權法》,使其適用於台灣。這樣的話,特朗普將擁有更大的行動自由來應對大陸的武力威懾和行動。

這還不夠,吉耐獅進一步提出第四個招數,美臺重新締結“共同防禦條約”(MDT)。該條約可以是雙邊性質,或發展為多邊協定,納入韓國、日本、菲律賓及其他國家。

且不説這種顛覆美國在武力介入台灣問題上長期推行戰略模糊政策,轉而實施戰略清晰的招數,是否符合特朗普的交易政治和詭詐思維,即便美國真的走這一步,中美關係必將徹底破裂。賴清德當局當然樂觀其成,但是美國的利益集團不見得願意。如果願意,中美關係早就崩盤了。

吉耐獅的第五個招數是,讓台灣地區成為美國領地。路徑有三,一是非合併領地(如關島),二是非合併且未通過組織法領地(如美屬薩摩亞),三是合併但未通過組織法的領地(如帕邁拉環礁)。最理想的選擇是美臺簽署“自由加盟協約”,台灣地區作為“自由聯繫邦”,將是“主權獨立”的聯合國會員,美國擁有負責台灣地區防禦與安全事務的權利。

更有甚者,吉耐獅還提出第六個招數:讓台灣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説白了,第四、五招,就是把中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納入美國。

這種招數更天真,這是中美大戰、世界大戰的引火招數,根本不值一文!

“台獨”分裂分子中有些人倒是很願意聽,他們很早便贊成“美國託管台灣”、“台灣成為美國第51個州”等等論調。但是,現實很骨感,這叫“想太多”!

那麼這位吉耐獅是如何評估這六個“高招”的可行性的?

他認為,第二、三、四最有可能成功,因為這些方案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而且當前美國政壇不分朝野一致力挺台灣;第一、五、六“較不可能推動”,因為政治障礙大,時間來不及。

怎麼説評價這六大招數呢?總的看,這些招數既缺乏可行性,也不符合常識,甚至還缺乏基本的理智,可謂連地攤水準都不如。這些招數不得不使人們對吉耐獅這位先生的“智囊”身份高度懷疑。

從履歷來看,這位吉耐獅作為一名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比較熟悉的軍事外交官出身的人士,相信應該是懂一點常識懂的。或許他之所以提出這種拙劣的招數,很大程度上是拿到台灣當局的錢,在台灣吃香喝辣,必須應付一下。洋洋灑灑的建言,其功能可能只是讓賴清德當局和島內綠營一些人聽起來爽爽而已。

怪不得賴清德當局誤判形勢、誤讀美國、誤認自己,原來有一幫洋大忽悠當智囊啊!

再回頭看看吉耐獅那個長相,那張大嘴巴,那個金字塔形的腦袋,正是應了那句古話:相由心生。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