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加速網路部隊建設

美國陸軍加速網路部隊建設
美國陸軍近日宣佈即將完成第5支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的組建工作,這標誌著美陸軍首支網路營將實現滿編運作。自2024年中期美陸軍啟動大規模兵力結構轉型以來,繼通信營之後,網路營成為第二支完成重構並投入運作的新兵種部隊,意味著美陸軍在多域作戰能力建設上步入加速階段。


  美陸軍網路戰司令部司令巴雷特表示,新組建的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將納入第11網路營。第11網路營作為美陸軍首支直屬的網路空間作戰部隊,經過約半年時間完成滿編部署,編制人數達300人,下轄4個連和5支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

     未來,該營將在戰場上運用射頻效應等手段,為地面部隊提供戰術性網路作戰支援,並負責執行電子戰和資訊戰任務。各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則主要為師、旅級戰鬥群快速提供進攻性作戰力量。

     與此同時,第12網路營也在加緊組建中。相較于第11網路營,第12網路營將至少增加2支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以滿足美陸軍在大規模地面交戰中的網路戰需求。

kkk

  美陸軍強調,這些新的網路作戰力量將參與任務執行全過程:在危機階段或競爭激烈的“灰色地帶”,網路營各連隊將率先行動,通過網路空間和電磁領域的操作,為美陸軍打造競爭優勢;在武裝衝突臨近時,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將密集開展網路戰、電磁戰和資訊戰,確保指揮官在大規模作戰中掌握決策主導權;交戰期間,網路營將助力己方部隊獲取戰場資訊優勢,實施“信火一體”的綜合打擊;地面行動結束後,網路部隊將參與關鍵設施和指揮機構的網路安全維護、資訊防禦及電磁空間管理,協助穩固戰後局勢。

  美陸軍除組建網路營外,還在旅級戰鬥群中融入網路作戰要素。比如,第51遠征軍事情報旅新設網路—電磁戰連,以強化情報和網路電磁領域的融合。各旅級戰鬥群在軍事情報連中增設網路—電磁戰排,多數保障旅的指揮機構中也新增電磁頻譜管理和網路安防等相關崗位。

  美陸軍表示,計劃到2030年將網路電磁作戰部隊規模擴充至6000人,包含至少5支網路營。同時,預備役和國民警衛隊中的網路戰專家人數,也將從5000人增加到7000人。

多域轉型發力

  美陸軍此次改革重點在於組建多域特遣部隊,而多域特遣支援營是其關鍵支撐。根據改革方案,該營將整合通信、網路、電磁、情報等多領域力量,實現跨域功能融合。其人員將從陸軍各專業兵種中選拔,網路營和通信營的成立為其提供重要人力支援。

  在傳統兵力方面,美陸軍依據“瞄準點2035”轉型計劃,構建5種類型的陸軍師,包括空降聯合強擊師、空中突擊師、輕型師、重型師和突防師,旨在提升作戰靈活性和多樣性。這5類師級單位體現了美陸軍兵力的重組與整合,規模大於原有建制。

     以突防師為例,其由3個裝甲旅,以及航空旅、炮兵旅、工兵旅、防禦旅和師保障旅各1個組成,還下轄師部營、師屬裝甲騎兵中隊和通信營。此外,在旅級戰鬥群中設置網路電磁作戰部隊,有助於推動該層級部隊在網路戰和電磁戰方面統籌規劃和行動協調。

  美陸軍還重新規劃了戰區、軍、師之間的架構關係,戰區將成為調配多域兵力的中樞機構。基於此,美陸軍宣佈從2026財年起,開始建設戰區資訊優勢分遣隊。該分遣隊預計由60余人組成,負責在戰區層面對情報、通信、太空、網路和電磁領域的資源進行整合,為戰區指揮官提供決策依據。

各方評價不一

  外媒稱,目前美國國內外對於美陸軍新組建網路營等新兵種評價不一。支援者認為,從陸軍師級架構的頂層設計,到通信營等新型兵力組建,表明美陸軍正加速轉型。特別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政府加大對太空、網路和電磁領域政策支援和財政投入,美陸軍網路營等新兵種建設符合這一發展趨勢。

  批評者則認為,美陸軍網路營面臨與網路空間司令部作戰小隊職責分工不清等問題。巴雷特等人將網路營的任務描述為“開展陸上戰術級別的網路作戰行動”,但網路空間作戰的強度難以控制,影響範圍涵蓋戰略到戰術多個層面。有外國軍事專家分析,依靠傳統編制體制來界定任務並不現實。

  此外,資金穩定性和人員招募難題,也制約著遠征網路電磁作戰小隊的正常運作。美陸軍近年來預算有所增加,但改革轉型資金主要用於裝甲車等武器裝備更新,對網路戰和特種作戰等多域戰力融合建設投入不足。同時,人員招募,尤其是網路電磁技術人才的招募,一直是美陸軍長期面臨的挑戰。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