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當局錯誤能源政策的"灰犀牛效應"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5-03-12 10:26:57

 台島夜話


  作者 蔡炫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台灣的能源政策近期再因電價調漲與否引發爭議,電價審查會議本月舉行,內部規劃住宅、小型商店等民生用電預計全面調漲25%,如今趕在七月用電旺季再拋政策風向,民進黨當局企圖要讓全民買單。

  就當外界質疑賴當局能源政策錯誤,對此臺電回應,受到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國際電業皆受衝擊,各方都採直接補貼或電價適度調整等措施因應,強調與能源政策無關。如今,台當局補貼臺電同時調漲電價、臺電還將虧損歸因于烏俄戰爭,以及核電政策與日本福島食品進口開放的矛盾面向。這些問題如同灰犀牛般成為可預知的危機,潛伏在台灣的能源政策中,隨時可能對社會和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錯誤政策的兩面手法

  民進黨當局調漲電價自去年針對大型工業用戶調漲12.5%,以此減少公營電力公司臺電的財務虧損,今年若將矛頭指向一般家庭和小型商家,勢必造成物價整體波動,而將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顯然,台當局一邊補貼臺電,一邊大幅調漲電價,已經淪為一套錯誤政策的兩面手法。

  這一政策的矛盾之處在於,台當局一方面透過補貼來減輕臺電的虧損,另一方面卻加碼對一般住家等調漲電費,大型工業用戶是否還要調漲卻沒明説。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經濟市場成本上升,進而帶動整體物價,最終引發通貨膨脹。此外,補貼政策可能加重財政負擔,形成惡性迴圈。

  臺電免責陷入菁英主義

  臺電長期以來積累了鉅額虧損,累計虧損達到新台幣超過3000億元(新台幣,下同),截至去年年底,臺電又將虧損歸因于全球原物料的價格上漲,特別是國際武裝衝突造成能源價格飆升。然而,這種説法全然忽視自身管理和運營效率等內部因素,而將所有責任推給外部環境,儼然論為一種專業霸權的表現,試圖免除自身責任,缺乏對自身反思的菁英主義。

  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去年嗆聲不再供電給桃園以北、用電量5MW以上的數據中心,脫口指出北部前年已缺電近200億度,某種程度難掩臺電供電的大小眼,這種説法也會影響桃園産業發展和全臺供電規畫。臺電無法做到電力供應穩定,如果還能自行決定供應地點,反而遏止産業無法紮根,這樣如何吸引外商投資?也難怪臺電始終無法回歸市場機制。

  核電與福島食品進口政策的矛盾

  反核團體批評國民黨支援核電不顧核安全,民進黨卻在去年正式解除日本福島核食,一次宣佈開'放五縣食品進口管制,允許在日本當地流通全數進口台灣,此舉當時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強力抨擊。如今,反核團體在核電政策方面批評國民黨支援核電,認為全然不顧核安全;然而,民進黨早就解除對日本福島食品的進口限制,這種政策矛盾令人質疑,凸顯民進黨當局在核安全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蔡英文曾稱台灣不缺電是不爭事實,企圖弱化長期執政下能源轉型和生態保育的無為而治,當初誓言要在2025年將天然氣發電佔比提高到50%,使得臺電緊接計劃增設240萬瓩的天然氣機組,設于桃園大潭的天然氣電廠,一度引爆影響生態的藻礁危機。如今依然沒有解決缺電危機,卻讓全台民眾承擔這一連串華而不實的能源政策。

  台灣能源政策紛擾不休,無不揭示當前整體政策的內在失衡,台當局一方面補貼臺電,另一方面卻加碼提高民生電價,形成矛盾且不公平的政策導向,不知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全因錯誤政策的兩面手法。臺電將鉅額虧損歸因于國際局勢變動,忽略自身經營效率問題,企圖以外部因素掩蓋內部管理的缺失,反映出決策層的菁英主義心態。此外,當局對核能安全的雙重標準,允許日本福島食品進口卻反對核能發電,進一步暴露能源政策的矛盾。政策的失誤不僅影響島內經濟,更關乎台灣産業競爭力與國際投資環境,若無法真正面對能源轉型的挑戰,恐怕只會陷入不斷修補漏洞的惡性迴圈。唯有深入檢討並調整現行政策,才能避免灰犀牛事件的發生,確保台灣能源政策能夠帶來社會的長遠福祉。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