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校園罷免淪表像的“樂隊花車” ?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5-03-18 13:48:02

台島夜話

作者 蔡炫 台灣資深媒體人

民進黨全力推動大罷免,就連元智大學校內書店都赫然出現聯署站,不禁讓人想起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學生會長郭又睿遭罷免,因接待馬英九基金會交流的陸生團,遭到少數學生不滿進而發動罷免,事實上並非大獲全勝,投票率竟不到一成,儼然已是激進少數的操弄行徑,也讓校園罷免淪為一場表像“樂隊花車”。

樂隊花車效應(Bandwagon Effect)是指人們受到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動影響,參加者只要跳上這臺樂隊花車,就能輕鬆享受遊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仿佛“進入主流”。依照臺大教務處2024學年度統計資料顯示,社科院學生共計1874人,換算下來連10%都沒達到,這個罷免結果真是主流意見?由於目前大學自治的投票率逐漸下滑,現行制度沒有提供顯著具體配套,導致學生參與的熱度冷卻,對於校園事務參與被動,如今應以多數意見為底氣的自發組織,卻已走向少數壟斷,陷入一種淩駕沉默多數的表面意見。

鼓噪少數成為樂隊花車

這起罷免案投票率僅有9.98%,顯示多數學生對此事件參與有限,卻被少數事後透過炒作行徑,誤導外界以為代表全體學生的主流意見,進而遭到有心人士進行操作。校園罷免一旦淪為少數人的工具,跳脫探討公共事務的比例原則,進而掩蓋多數的偏離解讀,也讓這種表像“樂隊花車”淪為訴諸群眾的謬誤解讀。

少數暴力也在這場罷免鬧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企圖干預其他意見份子的投票動向,選委會證實提案人當日在投票所周圍“公開拉票”,期間巡邏投票所並詢問領票數,雖然不能認定與罷免結果有關;當少數人以譟進手法操作罷免,無視程式公平還堂而皇之,企圖干預排隊投票的學生意志,如此刻意壓迫多數意見,也讓鼓噪手法成為罷免之傷。

政治黑手的背後影武者

民進黨王定宇等民意代表遭郭又睿指出試圖介入學生會自治,利用意識形態操作罷免製造仇恨,由於王定宇在社群轉發訊息,並以“尊重校園自主,臺大成功罷免第一響!”刻意要與政治罷免裏應外合,無疑就是操作輿論的政治作為。倘若校園自治淪為民意機構罷免的前哨站,不僅有蹭罷免結果之嫌,儼然干預了學生會的內部運作,甚至可能還將政治黑手伸入其中。

當少數人利用程式漏洞或激進手段,企圖替代整體民意的多數決,迫使制度根基遭到嚴厲挑戰,難怪會有“解構學生會”訴求出現。臺大學生自治圈素來存在“進步派”、“務實派”的兩種類型,前者偏向各類議題,同時強調社會責任;後者專注校內事務,提升學權施政成果,如今卻在進步派學生長期掌權下,也被政治組織壟斷校園話語權。

對話交流陷入兩面手法

臺大學生會接待陸生團本于多數決的意志,目的在於展現兩岸學生交流的良善目的,相較台灣陸委會的實質作法卻是口是心非,表面訴諸堆積兩岸善意,卻又暗地以各種政策進行反制。賴當局的兩岸走向顯然“反制優先”,也讓對話交流成為説一套又做一套的鬧劇。

民進黨在2016年重新掌權也再度開啟兩岸壁壘,從官方到民間的交流逐漸限縮,結果是讓“兩岸關係就是沒關係”成為主軸,違反兩岸共榮的基礎原則,如何促進正向交流。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學生率團參訪,主張的是“學術歸學術,政治歸政治,政治退出校園”,卻在民進黨當局所謂“對等尊嚴、健康有序交流”之下,刻意要將學術活動抹紅,甚至策動黨籍民代及側翼人士大打認知作戰。顯然,賴當局既沒能力和緩兩岸關係,又想把持交流的話語權,還把這種矛盾帶進校園。

臺大社科院罷免案投票率淪為一場表像“樂隊花車”,少數透過高調行動塑造氛圍,褻瀆主流意見,淪為話語權的遮羞布。此類現象不僅損害校園自主,凸顯政治黑手早已染指其中,當罷免成為政治博弈的廉價工具,學生自治如何逃離被操弄的命運。兩岸交流本該以正向為主,卻因意識形態受到打壓,導致台灣青年學子忙著罷免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葬送理性溝通的良善風氣。校園自主應建立在普世價值,而非成為少數人的權力遊戲,當你以為跳上這臺樂隊花車,殊不知,你可能被當成馬戲團的小丑而已。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