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組建統合作戰司令部,邁向“能戰之國”

日本組建統合作戰司令部,邁向“能戰之國”
3月24日,日本防衛省在東京正式設立“統合作戰司令部”,並任命首任司令官,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進一步加強與美軍的協同作戰。該機構的運作將對日本軍事發展、日美軍事同盟關係和地區安全格局産生重大影響。

405753

  報道稱,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設立於東京都市谷的防衛省內,編制240人,首任司令官由原統合幕僚副長南雲憲一郎擔任。該機構將統一指揮日本陸海空自衛隊及太空、網路等跨領域作戰力量,行使所謂“反擊能力”決策權,並直接與駐日美軍司令部對接。據悉,駐日美軍司令部計劃從東京都西部的橫田基地遷至東京市中心,縮短與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實際距離,以提高緊急情況下的協同效率。

  對日本自身而言,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具有兩重意圖。一方面是為提升自衛隊指揮效率,加強“跨域聯戰”能力。統合幕僚監部既承擔防衛省輔佐職能,又負責自衛隊日常指揮及與美軍協調。統合作戰司令部成立後將直接對首相負責,集中原屬統合幕僚監部的作戰指揮許可權,除統一調度陸海空自衛隊外,更可整合太空、網路、電子戰等新型作戰領域力量,實現跨領域聯合作戰。

  另一方面,則是強化攻擊作戰能力。統合作戰司令部主要行使自衛隊的指揮監督權,可依據主觀判斷對敵方導彈基地等目標實施先制打擊。此舉與2022年底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提出的“發展和部署反擊能力”形成政策閉環。然而,日本並沒有對行使反擊能力設置客觀的界限,只要認為敵方對其存在威脅,就可以發動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刻意模糊“反擊”與“進攻”的概念邊界,通過引入三菱重工研發的“統一指揮軟體系統”,將主觀威脅判斷轉化為軍事行動指令,實質上突破了和平憲法禁止行使戰爭權的根本原則。

  從同盟關係看,統合作戰司令部的成立標誌著日美軍事協同進入深度綁定新階段。當前,日本自衛隊與駐日美軍的指揮體系相對獨立。駐日美軍司令部位於橫田基地,其許可權僅限于指導日美聯合演習、協調《日美地位協定》的運用等。為配合日本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美國計劃將駐日美軍司令部提升至由四星上將擔任領導,直接與統合作戰司令部建立對接機制,並授予駐日美軍在聯合訓練及組織聯合作戰行動中的有限指揮許可權,從而提升日美軍事一體化水準。

  此外,統合作戰司令部還將負責與美軍開展情報資訊交換戰略合作。有分析稱,該司令部將接入美軍“聯合全域指揮控制”框架,實現戰時數據實時互通,進一步強化日美兩軍戰略協調。此舉意味著日本自衛隊將作為美國亞太軍事體系中的“戰略支點”,在“第二島鏈”等區域承擔更多任務,顯著推高地區緊張局勢。

838ff4b048e4994c67e839c00cc246782770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加速膨脹,軍事擴張呈現體系化特徵:2014年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保法案,儘管在野黨強烈反對仍得以強行通過;日本防衛預算屢創新高,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文件構建進攻性軍事框架;借《互惠準入協定》在亞太多國建立軍事合作網路……統合作戰司令部的成立是這一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進展,標誌著日本正在機構設置和功能運轉等領域,從根本上瓦解戰後和平體制根基。

  日本意圖通過設立統合作戰司令部,實現日美作戰指揮體系融合運作、情報共用及行動協同等戰略目標。首先,提升指揮效率。統合作戰司令部將憑藉統一指揮職能,逐步消除日本陸海空自衛隊各部隊間長期存在的調度阻礙,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快速反應與機動部署能力。

  其次,整合情報資源。統合作戰司令部引入三菱重工研發的統一指揮系統,對多個方向的情報來源進行整合,涵蓋雷達監測數據、衛星偵察資訊、無人機採集情報等。同時,接入駐日美軍司令部天基預警系統,構建一元化資訊判定機制,增強作戰情報支撐。

74485_700x700

  再次,強化聯動部署。推動日美協同行動及武器裝備聯合部署,為美軍提供後勤補給、反潛護航等支援,增強美軍地區行動能力。日本統合作戰司令部的組建,是日美加速軍事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標誌,也是日本突破“專守防衛”原則的關鍵一步,給日本自身軍事建設及地區安全格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

  近年來,日本謀求“軍事正常化”,推動“轉守為攻”,發展“反擊作戰能力”,但其作戰系統在預警、決策等核心環節嚴重依賴美軍情報支援。隨著統合作戰司令部組建運作,日本對美國依賴程度將進一步加深。從情報獲取到技術支撐,從作戰指揮到作戰分工,日本都逐漸向美國傾斜。

     未來,日本自衛隊甚至可能出現類似韓國軍隊完全由駐韓美軍司令部調動指揮的模式,徹底淪為美軍附庸。日本在野黨對此深感擔憂,紛紛指出日美過度一體化將嚴重影響日本自衛隊指揮權獨立性。

  與此同時,日本被動捲入戰爭的風險急劇增大。“日從美主”的結構特點使日本自衛隊被美國地緣戰略目標深度束縛。未來,日本自衛隊部署情況、發展方向、戰略指向都將由美國決定,美日同盟淪為美軍“工具”的風險顯著增加。有評論人士稱,在亞太地區可能爆發的衝突中,美國或操控日本,讓其充當“馬前卒”和“急先鋒”,一旦局勢失控,日本必然成為最大受害者。

  作為自衛隊指揮體制變革的重要標誌,統合作戰司令部既是日本打破戰後體制的操作平臺,更是綁定日美同盟的制度紐帶,日本妄圖以此將自衛隊打造成具備主動進攻能力的“正常軍隊”。歷史上,日本曾是發動侵略戰爭的加害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如今非但不認真反思歷史,反而百般玩弄“文字把戲”開脫罪責,甚至借強化同盟之名加速邁向“能戰之國”,值得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高度警惕。

  日本這一舉動給地區安全帶來巨大衝擊。日美協同指揮推高了其在地區熱點敏感事務上的進攻性、冒險性和投機性,打破了亞太地區現有戰略平衡,使地區安全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標誌著日本軍事指揮體制發生重大變革,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進一步暴露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束縛、加速邁向“能戰之國”的戰略企圖。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