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軍審背後的民防“即興演出”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5-03-27 13:43:57

台島夜話

作者 蔡炫 台灣資深媒體人

賴清德宣佈今年推行“2025城鎮韌性演習”,台中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進行三方會報,針對基本戰力調查,民防團隊高達182萬人,全市3分之2人口都被列入民防團隊,屆時徵集或參加點訓人員,是否將會納入適用軍事審判,臺防務主管部門起初沒有説明遊戲規則,恐讓“城鎮韌性演習”淪為“即興演出”。

台中市長盧秀燕驚呼逾六成人納民防都適用軍審?如果沒有如何規範?為了因應非常事變及戰時支援需要,台中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戰力綜合協調及災害防救三會報同步舉行,如今卻被是否符合軍審制度給模糊焦點。事實上,“城鎮韌性演習”如何晉陞全面化的防衛體系,加強非軍事部門攻防機制,尤其在撇除軍方的即興演出、吹捧地方的城鎮作戰,以及自強同心的多頭馬車下,恐難打造韌性台灣的民防神話。

撇除軍方的即興演出

賴清德定調民防演習將“完全不靠軍人支援”,目的在於展示民防與災防體系的應變能力,無視台灣的民防與災防制度仍在草創,面對基層執行能力與整體戰術尚未純熟,少了軍方還能凸顯防衛量能?一般民防單位多數缺乏足夠的人力、裝備與訓練,應付基本任務已經疲於奔命,加上後備人員年齡偏高,如何達到戰時應變。台當局在人力資源的管理恐怕分配不均,地方政府如何獲得奧援,缺少軍方恐讓民防演習淪為一盤散沙。

“城鎮韌性演習”以“無劇本”的方式進行顯得莫衷一是,缺乏明確課目還想提高協防能力,跳脫過去島內演習經驗,勢必造成地方政府在執行層面亂舞章法。台灣過去演習課目採取“有劇本”模式,包含“萬安演習”採用防空演習的“程式訓練”,不僅縮短應變時間,還能加速單位應對。如今,“城鎮韌性演習”幻想“無劇本”演出,置入單獨“應變訓練”的環節進行,考驗單位的臨場反應,恐讓民防演習淪為“即興演出”。

吹捧地方的城鎮作戰

賴清德強調“城鎮韌性演習”要讓台當局與地方的“協調機制”合併,是將每個城鎮視為“個別堡壘”,一旦遭遇緊急狀態,就能自主防禦,每個堡壘當作一個“城堡”自食其力。事實上,在歐洲地區已是基本戰略,尤其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軍事組織早有各種指引。台灣目前全民防務手冊的內容中,主要是以城市切分的四級行政單位,包含里長也要擔負“戰時協力民防團負責引導民眾進入避難處所”、“戰時協調供給水單位設置供水站”、“戰時協助安置災民,提供維生所需物資並統計回報上級需求??”等,如果挂一漏萬,吹捧地方政府真能神功護體?

“城鎮韌性演習”要以無劇本的方式面對現代化攻勢,加上資訊戰與心理戰隨著傳播科技日新月異,一旦台當局與地方沒有研擬一套共同因應錯假消息的辯證策略,如何因應戰時的民眾恐慌與社會分裂,勢必會讓敵對行動的初級戰略得逞。在現有的常態演習模式中,如何涵蓋這些情境,驗證社會的應對能力未定知天,演習若無設定既有劇本,難保民防演習淪為便宜行事。

自強同心的多頭馬車

賴清德宣示“城鎮韌性演習”結合防務、民生、災防與民主四大主軸,除了民間防災演習的“萬安”及“民安”,對於納入後備動員的“自強”與“同心”演習只字未提,還有四項演習的課目重疊又無區別,如何能以“城鎮韌性”作為核心?“萬安、民安”主要權責機關調度地方資源,“自強、同心”則是支援機關調度後備軍人或武器的動員訓練,目標空泛容易導致資源分散與執行困難,如何平衡軍事威脅與自然災害的應對,還要實時應對同時提升民生與防務能力,儼然背離實質韌性的提升手段,甚至淪為多頭馬車的民防系統。

“城鎮韌性演習”號稱提升“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與“瀕臨衝突狀態”,恐與現行編組法規分崩離析,根據相關規定,各地方政府與單位在戰時必須編組四個民防系統組織,由行政主管機關指揮,反應戰爭帶來的各種災變。簡而言之,必須整並民防總隊、民防團、特種防護團、聯合防護團四個民防系統,總則並未提及如何應對“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與“瀕臨衝突狀態”,可見演習內容過於抽象,在操作性上恐難發揮整體強度。

賴清德喊出“2025城鎮韌性演習”試圖為台灣建立更為全面的防衛體系,但從目前的政策設計與實務經驗來看,具體執行仍然面臨嚴峻挑戰,包含撇除軍人的即興演出、吹捧地方的城鎮作戰,以及自強同心的多頭馬車下,缺乏更為具體的策略整並與行動落實,如何真正強化台灣的防衛能力與社會韌性。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