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在山東曲阜舉辦

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在山東曲阜舉辦
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3月31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開幕,台灣地區共有500余位各界人士與會。包含兩岸青年同祭孔、“走近孔子”台灣青年行讀儒學體驗營等活動。該活動自2023年開始舉辦,旨在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共同守護兩岸文化根脈,強化兩岸精神紐帶,增進同胞心靈契合。

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在山東曲阜開幕 

910845e2-af20-4384-aec5-02177cc9a7f9

圖片來源: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官方澎湃號

  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3月31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開幕,台灣地區共有500余位各界人士與會。

  “‘春會’諧音‘春回’,也意味著海峽兩岸同胞于春暖花開的季節在大陸團聚。”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在致辭時表示,希望台灣青年通過參加本次春會能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是炎黃子孫,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産生責任感,更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脈絡和歷史意義,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

  出席春會的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表示,今年的春會延續前兩年的精髓,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期許通過春會,將中華禮樂文明的火種傳續後世、傳播四方。”>>>詳文

  現場舉行了“海峽兩岸《論語》讀寫接力大會”頒獎儀式。本次共遴選100幅書法作品在春會現場展示,充分展現了兩岸書法的藝術魅力。活動現場,莊重肅穆的“佾舞”、節奏明快的街舞“孔夫子請指教”、輕盈飄逸的扇舞“和扇之美”輪番上演。

  孔子文化春會期間,還舉行了斯文在茲儒家四聖家學會講、“走進孔子”台灣青年行讀儒學體驗營、海峽兩岸禮樂嘉年華、就道·弘道敬師禮、海峽兩岸崇聖成人禮等文化活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守護海峽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

兩岸青年同祭孔活動在曲阜孔廟舉行

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兩岸青年同祭孔活動在曲阜孔廟舉行

  4月1日,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兩岸青年同祭孔活動在曲阜孔廟舉行。李明芮 攝(來源:中新網)

  4月1日,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兩岸青年同祭孔活動在曲阜孔廟舉行。擊鼓鳴鐘,“啟戶”聲起,孔廟大成門緩緩打開,兩岸參祭人員正衣冠、拾肅容,在身著古代服飾的司禮官引導下,依次步入大成殿祭拜至聖先師。在孔子講學的杏壇前,杏花正茂,兩岸參祭人員齊誦經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參加祭孔儀式帶給我一種時空交錯的感受,讓我親身參與並見證儒家文化的延續。”台灣青年羅晨之説,置身祭孔儀式現場,聆聽古樂、觀瞻行禮,使《論語》中的思想不再局限于書本,而是成為可觸可感的現實。

  “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而曲阜作為孔子的故鄉,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到這裡參加祭孔儀式,我深感榮幸。”台灣青年唐亦翔在參加完祭孔儀式後説,曾經,自己對孔子和儒家文化的認知僅存于課本的字裏行間,而當踏入曲阜,親身參與祭孔儀式,才真切觸摸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蘊。“儒家思想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脈絡之中,身為青年應不斷傳承。”

  “親眼見到規模宏偉、古色古香的建築,親身參與莊重肅穆的祭孔儀式,仿佛與歷史撞了個滿懷。”台灣青年卓鬱絜表示,來到曲阜,穿過孔廟的一道道門拜謁至聖先師孔子,他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跨越時空的生命力。“不虛此行,這是一趟文化溯源之旅。”>>>詳文】 

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禮樂嘉年華

4月1日,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禮樂嘉年華在山東曲阜啟動,活動現場進行崇聖成人禮儀式。中新社記者 李明芮 攝

  4月1日,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禮樂嘉年華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啟動,活動現場進行崇聖成人禮儀式。中新社記者 李明芮 攝(來源:中新網)

  4月1日,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禮樂嘉年華在山東曲阜啟動。兩岸青年師生以“詩禮樂”為脈絡,為現場觀眾奉上古典舞《相和歌》、舞蹈《武佾舞》以及合唱《孔子頌》等文藝節目。由至聖孔子基金會禮樂團隊執禮的“崇聖成人禮”,來自海峽兩岸的24名受禮學子,在大家的共同見證下,接受家族責任、個人理想與使命的加冠之禮。

  據了解,禮樂嘉年華作為孔子文化春會的特色內容,採用遊園會的形式,100多個攤位展示非遺和文創産品以及社團的各種創意活動。

  “孔子文化不是高懸在廟堂之上的理論,而是紮根于日常生活的做人道理。”孔子第79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表示。據孔垂長介紹,此次禮樂嘉年華為兩岸青年搭建了多元的展示平臺,包含非遺市集、文創展臺、音樂派對等適合年輕人的活動。“這既是對《論語》中‘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的實踐,也是當代青年用創意激活傳統的大膽嘗試。”

  “從孔子時代的樂舞,到今天的禮樂嘉年華,儒家文化始終倡導‘《禮》以節人、《樂》以發和’。”孔垂長説,禮樂嘉年華正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生機、融入生活的生動體現。“禮樂文化並非故紙堆裏的教條,而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生活美學。”

“斯文在茲”——儒家四聖家學會講舉辦

  4月1日,“斯文在茲”——儒家四聖家學會講4月1日在山東曲阜舉辦。孔、顏、曾、孟四氏後裔以及眾多學界專家與會,共同探討儒家四聖家學的傳承、轉變和當代價值。“斯文在茲”——儒家四聖家學會講是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讓儒家四聖家學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至聖孔子基金會會長孔垂長首倡孔、顏、曾、孟四氏後裔再聚首,在四氏學舊址舉辦儒家四聖家學會講。孔垂長表示,儒家家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在家族層面的具體體現和傳承方式。“四氏嫡裔跨越時空再次相聚,不僅是對先祖精神的追思,更是對‘斯文在茲’信念的莊重回應。”

  孟子第七十六代嫡長孫孟令繼表示,人猶如一粒種子,成長環境恰似孕育種子的土壤,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茁壯成長的幼苗。“在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受到熏陶,養成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

  曾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令霞表示,在曾氏家族中,自省循禮是人人牢記的準則,孝道傳家也是曾氏家學的重要內涵。“孝道不僅僅是一种家庭美德,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在現代社會,我們要傳承和弘揚曾氏家學,讓仁孝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顏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顏秉剛詳細闡述了顏氏家學的相關內容。他介紹,顏氏家學以儒家文化為基礎,注重家族成員對儒家經典的學習實踐。“在當代,《顏氏家訓》依然具有重要價值,它為現代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視早期教育、培養獨立人格、注重實踐能力等啟示。”

蕭旭岑:兩岸交流無法割斷

wc930x592_d0e4e52b16c74e6ba6351b0d0cee8ec6

  4月1日,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兩岸青年同祭孔在山東曲阜孔廟舉行。圖為八佾舞表演。中新社記者 李明芮 攝(來源:中新網)

  3月31日,山東曲阜舉行的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開幕,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接受採訪時表示,兩岸一定要通過不斷地交流、了解,來認識彼此,累積感情。

  蕭旭岑表示,很高興能帶著台灣年輕人到山東來參加孔子文化春會。希望孔子的和而不同、互相尊重,推己及人、互相包容等思想和智慧能引導兩岸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

  談及兩岸青年同祭孔子活動,蕭旭岑表示,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到傳承千年的信仰,兩岸的聯結是政治力量切不斷的。

  “經過這次文化之旅、祭孔之旅,儒家文化的‘DNA’一定會在台灣青年的血液裏更加深化。”蕭旭岑表示,希望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能讓台灣青年深刻領悟儒家文化精髓,將中華文化融入生活日常,進而在心底播撒下文化傳承的種子,使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紐帶愈發堅韌牢固。

  (資料綜合中新網、濟寧新聞客戶端等媒體報道)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