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稻米配額、美豬標示 島內學者示警別輕易讓步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社會萬象      2025-04-05 11:09:00

 

圖為大賣場販售的美國牛肉。(台灣“中時新聞網”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4月5日訊: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台灣地區課徵32%對等關稅,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4日率領部門主管召開記者會説明因應措施。外界關切行政機構可能在農業貿易方面讓步,如放寬稻米配額、關稅及豬肉標示等,且農業部門提出180億元(新台幣,下同),大多用於補貼。學者表示,稻米配額增加將面臨挑戰,而標示應採一致性規範,不應輕易讓步,且台當局要做的是增加産品競爭力,而不是提供補貼。

美國從2022年起,躍升為台灣地區最大農産品輸出國,據農業部門統計,台灣地區2024年農業出口總值達49.2億美元,其中銷美達18%、8.9億美元,並以花卉及其種苗、毛豆、茶葉、水産品等。台灣地區進口美國産品則達36.9億美元,貿易逆差達28億美元。

美國貿易代表署日前公佈的《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重申,台灣地區對美豬、美牛、稻米、基改食品等限制為“不必要的貿易障礙”,也點名台灣查核的頻率干擾業者正常營運,造成業者不願購買美國豬肉。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教授楊明憲坦言,就農産品而言,台灣地區已是逆差,美國沒有理由課徵關稅。台當局對於稻米等敏感品項,則採關稅配額、每年約14萬噸皆免關稅,其中有約半數配額為美國;而配額外關稅,目前為每公斤45元、相當於200%至300%關稅,配額要不要增加、配額外關稅可能都會面臨更大挑戰。

就美國不滿美豬標示原産地及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等,楊明憲直言,標示産地只是最基本的資訊,島內消費者甚至還要求標示有無含萊克多巴胺,行政當局提供的是透明化資訊,且原産地標示也是符合相關規範。

針對農業部門提出180億元,大多用於補貼,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曾志超認為,相信原本有競爭力的行業應該受關稅影響較小、美國還是會買,受衝擊較大為原本較無競爭力,補貼後恐怕仍難以銷美,台當局要做的是增加産品競爭力而不是補貼。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