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暨主題聯歡晚會在羅源縣鳳山鎮九大中心田徑場舉行。羅原 攝(來源:中新網)
3月30日,中華一家親·2025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暨福籽同心愛中華·福建省第十二屆“三月三”畬族文化周活動在福州啟動。本次文化周活動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圓中國夢”為主題,在羅源縣設主會場,臺江區、連江縣及福州大學設分會場。
3月30日晚,本屆“三月三”文化周開幕式暨主題聯歡晚會在羅源鳳山鎮九大中心田徑場拉開帷幕。晚會分為“緣結山海情”“福籽民族花”“同心兩岸圓”三大篇章,歌舞、器樂、訪談、情景表演、雜技等多種表現形式,為觀眾帶來各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視聽盛宴,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誼,表達了各民族同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願景。
畬族原生態無伴奏清唱如清泉流淌,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時光;特色歌舞《歌唱三月三》與民族器樂《聲聲不息》交織,演繹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迴響;《福天福地“簪”福氣》通過創意舞蹈,展現福州女性勇毅獨立的精神風貌。
晚會還特別設置訪談互動環節,藏族女孩次仁央金講述了她在福建援藏幹部的集體關愛下成長成才的感人經歷,展現了閩藏兩地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台灣鄉建鄉創團隊代表分享了在八閩大地創新創業創造、促進兩岸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表達了兩岸同胞攜手奮進的心願。>>>【詳文】
開幕式上演精彩歌舞節目。記者 林雙偉 攝(來源:福州日報)
本次文化週期間,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驗互動、傳統武術交流、傳統音樂交流等活動,吸引了兩岸各民族同胞廣泛參與。
3月30日上午,“福籽同心愛中華”青少年學生主題演講大賽展演活動在福州大學旗山校區舉行。在展演環節,來自5所學校的獲獎學生代表以史料梳理、家史講述、實地探訪等形式,從不同視角詮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深刻內涵。演講內容涵蓋教師支援新疆教育的奉獻實踐、台灣夫妻跨越海峽的尋根歷程等,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根基與現實價值。
3月30日下午,在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舉行的中華文化互動體驗活動中,觀眾們盡情體驗非遺技藝、品嘗非遺美食、感受非遺魅力。潮格民間肩頭戲、畬族服飾製作技藝、畬族剪紙、畬藥錘板拍打療法以及閩劇等一一展示,為活動添彩。
3月31日上午,在福州民族小學,兩岸學子共同參與文化體驗,感悟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與禮儀之美。臺上,福州民族小學各族少年在老師帶領下誦讀經典名作《將進酒》;台下,兩岸少年共同參與漆畫、印染、刺繡等活動。此外,同心武術·各民族傳統武術交流活動在羅源松山鎮八井村舉辦,八井拳、咏春拳、連城拳、五祖拳等拳法輪番上陣,將武術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活動為兩岸武術愛好者提供了交流互鑒的平臺,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多樣性與技藝之美,促進了兩岸民間武術文化的友好交流。”活動相關負責人説。
3月31日,《愛我中華》這首耳熟能詳的民族團結讚歌在羅源松山鎮竹裏村福籽音樂節舞臺上再次唱響。兩岸青年以民族音樂為橋梁,讓溫暖彼此交融。
大聯歡活動現場舞蹈《樣樣美》表演。中新網記者 蔣雪林攝(來源:中新網)
農曆“三月三”是傳統節日。2014年起,廣西將“三月三”作為法定的傳統公眾假日,通過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展示多民族文化交融。
3月31日,2025年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廣西三月三”大聯歡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辦,桂臺同胞約300人攜手歡度“廣西三月三”。
活動中,廣西與台灣的表演者獻上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桂臺嘉賓積極參與“旱地龍舟”“齊心向前”“同心鼓”等節目互動,現場參觀體驗壯錦、壯族繡球、麼乜、扎染等民族工藝製作,場面熱鬧融洽。
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廣西三月三”活動已成功舉辦10屆,累計有台灣140多個團組、3500多人來桂出席活動,舉辦200多場聯誼活動和參訪交流活動,成為了民族文化匯聚的盛宴、民族精神凝聚的舞臺、民族團結進步的盛會,成為密切桂臺各民族同胞往來、深化桂臺人文交流互鑒的亮麗品牌。>>>【詳文】
台胞體驗畬醫畬藥。記者 王毅 攝(來源:福建日報)
又到一年“三月三”,這是畬族人民做畬餐、唱畬歌、跳畬舞,喜迎賓朋的日子。
烏米飯、清明粿、竹筒蝦、粽子、糍粑、青紅酒……3月28日,以“福聚晉安 鳳舞畬鄉”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示範展示點暨“三月三”畬族文化活動,在福州市晉安區日溪鄉舉辦。當頭戴鳳凰髻、身穿鳳凰服的畬族姑娘用畬鄉好味道迎接台灣同胞時,“榕臺一家親”便有了具象化的呈現。
“來試試我們的烏米飯、清明粿,再喝一杯青紅酒。”在一座畬家百年古民居內,宴客的長桌上,日溪鄉日溪村畬族姑娘藍福彬一邊為來自福州市台協會的台商台胞斟酒添菜,一邊介紹起畬鄉美食。“烏米飯是用竹筒蒸出來的,清明粿是用新鮮的艾草製作的,還有青紅酒是用紅曲、糯米、水釀製而成,它們都是畬族的一大特色。”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畬鄉,這裡山清水秀、待客熱情,而且從美食中還可以品出兩岸同源的味道。”台商李振棟在品嘗過畬鄉美食後説,“台灣的少數民族部落裏也有用竹筒製作的竹筒飯;每逢清明、端午,我們也用艾草做美食;而青紅酒的口感就像是台灣客家人釀的米酒,看來真是榕臺一家啊!”
畬族文化廣場,歡慶“三月三”的畬族表演拉開序幕。畬歌對唱、畬舞表演、畬拳演繹、畬藥展示等節目輪番登場,可謂“畬韻”十足。一場畬鄉宴拉近了畬鄉民眾與台灣同胞的心。活動現場,五對畬鄉鄉親與台商台胞結成對子,未來彼此將常來常往,共同促進“畬韻”與“臺味”走近走親。
舞蹈《歡樂三月三》表演,傳遞著濃郁的畬鄉風情。中新網記者葉茂攝(來源:中新網)
“共敘畬鄉情·同心促融合”蕉城區2025年蕉臺各族群眾共度“三月三”畬族文化周活動,4月9日在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畬族鄉亭坪村的中華畬族宮啟動,通過畬族傳統歌舞、非遺展演等形式深化兩岸文化交流。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三月三’的畬族文化活動,和過節一樣,非常熱鬧。”來自台灣花蓮縣的曾琳説,很喜歡畬族的文化,他們的服飾和銀飾十分精美和特別,期待體驗畬族竹竿舞和品嘗畬族特色美食。
活動現場的節目展演,有歌曲、舞蹈、畬族武術、畬族雙音、詩歌朗誦等多種表現形式,呈現各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視聽盛宴。舞蹈《歡樂三月三》舞步飛旋中,傳遞著濃郁的畬鄉風情;畬族武術《武耀中華魂》一招一式中,盡展山地兒女英姿;台灣同胞帶來的合唱《我們都是一家人》,餘音繞梁,唱出中華兒女的心聲……啟動儀式在合唱《歌唱祖國》中落下帷幕。
當天的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民族團結入我心、巧手繪畫民族情”繪畫打卡點、“探索非遺魅力”手工技藝體驗區、“最炫民族風”趣味運動體驗以及“食在蕉城、味在民族”畬鄉美食宴和寧德市美術協會畫展點。
(資料綜合中新網、福建日報、福州日報、廣西民族報等)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