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加緊推進印太戰區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美軍加緊推進印太戰區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建設方面動作頻頻。3月初,駐沖繩美海軍陸戰隊宣佈,第12瀕海作戰團第12瀕海戰鬥隊正式組建完成。3月中旬,美陸軍第3多域特遣部隊披露,正在接收“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並計劃年內開展前沿部署訓練。

  作為美軍應對戰爭形態變化最近成立的新型作戰力量,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和陸軍多域特遣部隊的加速組建,將對印太地區力量平衡和軍事博弈産生重要影響,相關動向值得地區國家與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近年來,為維護軍事霸權,美軍將印太戰區作為重點戰區打造,持續強化印太戰區軍力部署,重點推進戰區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初步構建了多軍種、多領域新型作戰力量體系。

  2017年,美陸軍宣佈組建5支多域特遣部隊,用於應對衝突,其中2支常駐印太戰區。目前,印太戰區專用的第1多域特遣部隊已完成組建並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第3多域特遣部隊計劃于2027財年組建完畢。無獨有偶,2020年3月,美海軍陸戰隊發佈《兵力設計2030》文件,計劃在2030年前,專為印太戰區組建3個瀕海作戰團。

     目前,首個瀕海作戰團已組建完畢,計劃在2025年形成完全作戰能力;第2個瀕海作戰團將於2025年完成組建,2027年前後形成完全作戰能力;第3個瀕海作戰團預計2027年前組建,2030年前形成完全作戰能力。

  2022年11月,美軍率先在印太司令部內設立太空軍司令部,統一指揮印太戰區衛星導航、太空通信和導彈預警等天基任務,印太戰區就此成為首個編配太空作戰指揮機構的海外戰區。同年12月,美軍在韓國烏山空軍基地建立駐韓太空軍部隊,駐韓美軍率先成立編配太空作戰力量的野戰司令部。2024年2月,美軍又在日本橫田基地設立駐日太空軍部隊。至此,印太戰區目前已成為美軍太空作戰力量體系最完備的海外戰區。

  印太戰區是美軍優先發展無人智慧海上作戰力量的海外戰區。2023年夏末,美太平洋艦隊組建第1無人水面艦艇中隊,負責測試和部署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這是美海軍首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水面艦艇部隊。2024年5月,太平洋艦隊組建第3無人水面艦艇中隊,負責開發小型無人水面艦艇相關技術、戰術和程式。在美軍各戰區中,印太戰區是唯一一個同時配備大、中、小型無人水面艦艇的戰區。

構建懾戰一體新格局

387d7cd7aca94b0f6b6b130e177b1c685da28c5e

  當前,美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陸軍多域特遣部隊、海軍無人水面艦艇部隊等新型作戰力量正加速融入印太美軍力量體系。從美軍公佈的相關文件和演訓活動看,印太戰區美軍意圖通過建設部署瀕海作戰團等新型作戰力量,實現其三大戰略目標。

  強化一體化威懾。美軍認為,面對同等量級的對手,只有形成核常兼備、多域聯動、靈活反應的一體化威懾能力,才能在競爭中佔據上風。與傳統作戰部隊相比,瀕海作戰團、多域特遣部隊等新型部隊編制精幹、裝備輕便,能夠快速部署至前沿地域,迅速對各類危機事態作出反應,從而有效提升美常規威懾的靈活性和可信度。此外,美太平洋艦隊無人水面艦艇部隊是美軍新型作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阻斷與威懾。

  實施分佈式作戰。分佈式作戰是印太戰區戰役級作戰概念,基本構想是在印太戰區分散配置作戰力量,依託先進的網路資訊系統聚合作戰效能,提高部隊生存力的同時增強作戰靈活性。根據美軍設想,一旦與地區國家發生衝突,瀕海作戰團、多域特遣部隊和無人水面艦艇部隊將作為“內線部隊”隱蔽且分散地部署在前沿群島和水域之中,依託有利環境執行反潛反艦、防空反導、對陸打擊等任務,扼控關鍵水道;同時,與“外線部隊”內外策應,構建多層火力環,壓制對手海空力量。

  賦能聯合全域作戰。聯合全域作戰是當前美軍聯合作戰頂層概念,旨在融合海陸空網等所有作戰領域的力量,實施聯合作戰。2022年以來,美軍之所以率先在印太戰區構建太空作戰力量體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揮天基系統在聯合全域作戰中的關鍵賦能作用,使聯合全域作戰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瀕海作戰團除了執行作戰任務外,還可執行前沿態勢感知任務,為海空作戰提供情報支援。其多域特遣部隊編配的多域效應營具備全域感知、跨域協同和網路電磁攻擊能力,是陸軍參與並支撐聯合全域作戰的重要依託。

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

  近年來,美國沉迷于霸權美夢,積極擴軍備戰,使國際形勢愈發變亂交織。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儼然已經變成世界上的破壞性角色”。美軍加快組建並部署瀕海作戰團等新型作戰力量,將給地區軍事平衡和國際安全局勢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

  加劇軍備競賽。2024年,美海軍陸戰隊司令埃裏克·史密斯聲稱,組建瀕海作戰團的目的就是懾壓潛在對手,維護軍事優勢。美執迷于擴張軍備,大搞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反映的是其對早已過時的冷戰思維的執迷,對求和平、促發展的歷史潮流的悖逆。

  製造對立對抗。激化矛盾、製造對立進而實現非對稱制衡,是美國扮演“離岸平衡手”的慣用伎倆。美軍在沖繩常駐第12瀕海作戰團、在菲律賓部署第1多域特遣部隊“堤豐”中導連、在澳大利亞輪換部署第3多域特遣部隊,主要目的就是強化對日菲澳等亞太盟友的軍事捆綁,將盟友鎖定在美國的戰車上。近年來,一些地區國家間關係緊張,美國在其中扮演了極不光彩和不負責任的角色。

  推高戰爭風險。環顧世界,從巴以衝突到烏克蘭危機,每一場重大衝突背後幾乎都有美國的影子。當前,美軍在印太戰區緊鑼密鼓地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有意製造地區緊張局勢,以此推進其戰略目標。這將進一步削弱大國間戰略互信,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