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專家談台灣近代建築史:“陸源臺流,文脈共通”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兩岸交流      2025-04-10 17:29:33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 (李百加)“台灣近代建築史是經由大陸不同時期、類型建築原型外延,並在中國建築近代轉型發展背景下所形成的地區建築分支,呈現出‘陸源臺流,文脈共通’的特徵。”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教授黃莊巍表示。

  4月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兩岸一體史觀下台灣近代建築歷史的源流、脈絡與特徵”講座在北京中國歷史研究院舉行,台灣史與建築學的交叉研究成為專家學者的關注焦點。

  黃莊巍以“閩台海疆時期”“日據時期”及“台灣光復初期”為時間脈絡,深入剖析台灣近代建築發展歷程。他指出,中原文化經福建以閩南文化形態傳入台灣,由此構成台灣地方建築文化底色。在近代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中,外國建築文化通過多種傳播渠道被引入台灣。外來建築文化的本地化與中國建築的西化相向而行、融合發展,成為台灣近代建築史的“主軸”。

  黃莊巍表示,兩岸近代建築史承遞關係顯著,台灣建築歷史在兩岸一體史觀視角下呈現出“普遍的特殊”:即台灣建築的地域性特徵,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中的普遍現象;其多源、多渠道的西化特徵,也是近代中國建築轉型進程中廣泛存在的共性表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程朝雲表示,台灣史與建築學的交叉研究意義重大,為兩岸一體視角提供宏觀思考空間與微觀細節呈現。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孫詩萌指出,台灣學者雖在此研究領域存在一定優勢,但學界長期存在回避、混淆等問題。大陸對台灣近代建築史源流、特徵的厘清,能展現兩岸建築文化歷史上的緊密關聯。不僅為兩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也有力駁斥了所謂“孤島史觀”的混亂認知。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史研究中心秘書長李細珠表示,日據時期殖民者在台灣掠奪性的建設,本質是為樹立統治威權、開展經濟掠奪、進行文化同化、服務在台日本人。在建築文化領域無視日本殖民的侵略本質、片面美化所謂“殖民現代性”的觀點絕不可取。對台灣近代建築史加以厘清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圖景中的“台灣板塊”也不應空缺。(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