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加快太空領域佈局

美軍加快太空領域佈局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以來,美國太空軍加快建設步伐,正逐步從“支援域”走向“主戰場”,以確保美國在太空領域的主導地位。分析人士指出,相關舉措可能加劇太空軍備競賽,對全球戰略穩定構成威脅。

太空軍迎新名字“守護者”。圖/美國太空軍推特

  美國媒體稱,特朗普在第二任期開始後不久便簽署行政令,啟動下一代導彈防禦系統“金穹”的研發,計劃將導彈攔截系統部署至太空。為此,美太空軍成立工作小組,將在未來5年分3個階段構建覆蓋全美的太空防禦網路。

     在第二任期首次國會演講中,特朗普重申“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和火星定居計劃,顯示美國將太空視為大國競爭的重點領域。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主導的《2025項目》提議,美國應放棄以防禦為主的太空戰略,轉向“威懾+進攻”的雙軌戰略。

  美太空軍作戰部長薩爾茨曼宣佈,未來兩年,太空軍將組建更多“常設任務德爾塔部隊”和“一體化任務德爾塔部隊”,以提升各領域戰備效能。此外,太空軍計劃依據印太地區太空軍司令部和駐韓太空軍司令部的經驗,在其他戰區陸續建立太空軍司令部,為聯合部隊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

  根據規劃,美太空軍將在近地軌道部署超過1.5萬顆“星盾”衛星,為太空發展局、國家偵察局和太空軍“德爾塔部隊”提供衛星加密通信、早期導彈預警、載荷託管和地球觀測等服務。特朗普已表達對該計劃的支援,認為這將顯著增強美國在太空和網路領域的技術優勢。

  為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特朗普政府督促美太空軍加速構建“擴散型作戰人員太空架構”。該架構以大量低軌衛星為核心,搭配先進通信網路,整合天基通信、偵察預警、導航定位等多種功能,目標是在全球範圍內打造龐大且高效的太空作戰網路。為保障這一架構有效運作,美太空軍正推動在多地設立地面接入站和大型運作中心,目前計劃在澳大利亞、挪威等國設立相關設施。

  值得關注的是,美太空軍還啟動《數據與人工智慧戰略行動計劃》,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入太空態勢感知和自主決策支援環節,為未來太空作戰提供技術支援。

增加資金人力投入

  為助力美太空軍2025財年發展規劃,美國國會于3月下旬通過“持續決議”,批准太空軍2025財年預算為287億美元。

  在預算分配方面,研發和技術創新作為重點方向,共獲187億美元預算。其中,21億美元用於導彈預警和跟蹤項目,旨在打造下一代高空持續紅外預警衛星,增強美國對高超音速導彈等目標的監測能力。

     在太空技術開發上,預算主要投向低軌衛星星座部署、地面/太空領域感知系統建設及受保護戰術衛星通信升級,意圖構建一個更先進的分佈式太空架構,提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綜合實力。此外,2025財年,美太空軍將獲得43億美元用於採購和發射,計劃進行7次國家安全太空發射和4次太空發展局發射,以支援“星盾”衛星及彈性GPS衛星的部署;52億美元用於武器系統維護,並確保關鍵設施持續高效運轉。

  在人員補充方面,薩爾茨曼提出,未來5年太空軍現役人員將從9800人增至1.4萬餘人,重點補充導彈預警、電子戰和軌道戰領域人才。美國空軍部計劃增設技術總監和採購總監等職位,以吸引商業航太公司的專業人才。除擴充和優化現役部隊外,特朗普政府還承諾創建太空國民警衛隊,進一步壯大太空軍後備力量。

推進一體化協同

  美太空軍在推進多個項目過程中,高度依賴商業航太資源。除“星盾”和“擴散型作戰人員太空架構”項目外,“星艦”、衛星網際網路、太空衛星網路軍用協議、月球表面通信系統和GPS衛星網路等項目,已引入“約克”太空系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直覺機器等商業航太公司參與。特朗普政府希望整合民用航太資源,為太空軍建設賦能。

  同時,美國意圖通過拉攏盟友和夥伴國,搶佔太空領域戰略制高點。“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將進一步擴員,合作範圍也將拓展至太空情報共用領域。駐日太空軍已正式擴編,並承擔培訓日本宇航員的任務;美韓兩國自今年以來已舉行兩場太空戰課目訓練,並計劃在年內組織多次類似訓練。美國還以提供“星鏈”技術服務為誘餌,拉攏東南亞和中亞國家構建太空領域“小圈子”。美澳、美印以及在美國—北約框架下的太空軍備合作也明顯提速。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美太空軍發展計劃可能面臨多方面挑戰。在盟友合作方面,“美國優先”政策已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引發安全焦慮。近期,歐盟啟動自主軍事情報衛星網路建設計劃。最新發佈的《歐洲防務白皮書》也明確提出,歐洲不能再將美國的安全保障視為理所當然。這些跡象表明,美國盟友體系中的離心傾向正日益加劇,尤其在投資巨大的太空領域,盟友和夥伴國對於與美國深度捆綁心存疑慮。

  在商業合作方面,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代表的商業公司“不完全受控”引發美軍內部擔憂。此前,該公司出於經濟利益等考慮暫停“星鏈”在東歐等地的服務。鋻於太空領域軍民一體化合作的複雜性,美太空軍依賴商業航太資源推動自身發展的計劃存在不確定性。

  在預算及自身實力方面,美太空軍同樣面臨困境。外界預計,美太空軍預算佔國防預算比例至少需達到5%以上,才可能滿足其發展需求,但實現這一目標困難重重。同時,由波音公司製造並承擔重要軍事任務的衛星在太空中突然解體,以及兩名美國宇航員歷經9個月艱難返回地球等事件,引發外界對美國太空技術的廣泛質疑。美太空軍從人員擴充到新裝備研發部署等計劃,均可能因資金短缺或技術可靠性存疑而難以順利實施。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