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談判迎合特朗普 恐重創台灣經濟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連結      2025-04-15 09:32:04

 

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台灣奉上臺積電1650億美元的“投名狀”,卻換來32%的對等關稅;為搶搭談判列車,民進黨當局重蹈覆轍,棄守經貿防線,這種缺乏全盤思考、規劃,曲意迎合特朗普的策略無法化解危機,只會對台灣地區利益與民眾福祉造成更大傷害,台當局領導人卻叫民眾吃苦當吃補。

急就談判 棄守經貿防線

台灣地區在第一波談判之列,于11日舉行臺美視訊會議,目前僅知討論議題包括: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出口管制等,會談時程、層級、具體內容與效果諱莫如深,民進黨當局逢美必軟,可想見在特朗普極限施壓之下毫無抗拒能力。

對86個國家及地區的對等關稅是特朗普政府片面、主觀的認知與估算,並無科學根據,更不符合國際貿易基本規範,在美國內部都遭到強烈批判,認定只會導致通貨膨脹、經濟萎縮,甚至大蕭條。眼看全球股市崩盤、債券殖利率飆升,特朗普發夾彎,暫停實施對等關稅90天,只一體適用10%基本關稅。

至於電腦、智慧型手機、半導體製造設備、積體電路等産品“歸入半導體”,暫時豁免對等關稅,充分説明瞭盛氣淩人的特朗普政府對許多細部問題尚未定案,隨時視情況彈性調整,這是典型川氏“交易的藝術”,賴當局為營造臺美關係無礙的政治考量輕易就範。

從臺積電到美國投資,賴清德匆促提出對等關稅的5項因應策略,乃至談判團隊急就章上陣,顯示行政團隊在壓力之下無法謀定而後動,輕率亮出手中底牌。零關稅、包括軍事項目的大採購、對美大投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解決高科技管制與洗産地問題等,尚未上談判桌就丟盔卸甲,難怪許多業者與專家質疑,台灣明明有許多政策工具,卻被棄置一邊涼快。

零關稅代表守護農民權益多年的關稅防線全面潰散,稻米進口“關稅配額制”走入歷史,廉價加州米在台灣市場更具競爭力,農業主管部門12日再度聲明,會秉持維護産業競爭力、穩定永續發展、確保農民權益3大原則,前後不一致的立場如何在談判上與美方交涉。

美國貿易代表署于3月31日公佈《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報告》,再次點名台灣地區對美豬、美牛、馬鈴薯、稻米、基改食品、米酒稅率等限制為“不必要的貿易障礙”,甚至要求取消學童營養午餐不得使用基改食物的禁令。依照目前的談判策略,不久的未來美牛、美豬很可能在免於標示之下全面開放進口,台灣的食安防線全面瓦解。

門戶大開 食安防線瓦解

大家心知肚明,關稅只是工具,特朗普祭出史無前例的關稅政策,除了促成協議與提高稅收可能奏效,卻賭上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與美國信用破産的風險。至於台灣,特朗普不僅要縮小貿易逆差,更要迫使台灣半導體、資通訊高科技的産業鏈移植美國,重振美國製造業,創造更多就業人口,即使沒有掏空台灣,也重創台灣經濟命脈。

對應特朗普的關稅牌和反覆無常,賴當局的戰略思維與設計漏洞百齣,禁不起檢驗,號稱全球佈局,卻缺乏整體性考量,去年台灣地區對中國大陸與美國出口占比分別為31.7%與23.4%,賴當局竟要“脫中入北”,同時大幅縮減對兩個最重要市場的出口,除非找到替代市場,台灣就要承受貿易逆差;“在最惠國(地區)待遇”原則之下,對美國貨品零關稅及全面開放市場將適用於其他國家,台灣島內産業是否能承受衝擊?除了經貿領域,據報導,美方有意擴大戰場,鎖定匯率與台灣擁有的龐大美國債券,台灣將更難以招架。

更重要的是,在賴當局毫無保留向特朗普輸誠之後,迄今無法獲得美方任何積極的政治訊號,一場不透明的視訊會議無法消除人民與市場的焦慮。“非紅産業鏈”、“台灣+1”、“立足台灣,佈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只是空洞的政治口號,賴清德罔顧民瘼,脫口而出呼籲台灣人“吃苦當吃補”,才是他的真心話。

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貿易戰且戰且走,目前只是序幕,假如賴當局不能痛定思痛改弦易轍,台灣産業遭殃、經濟沉淪,百姓繼續吃苦將是難以避免的結局。(台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