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鄭英耀14日表示尊重校園擺攤聯署,疑似為大罷免開後門。(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特朗普對臺關稅戰未來發展未明,國際經貿局勢動蕩不安,台灣島內卻不思應對世界變局,還在無所不用其極地搞大罷免,從為校園擺攤聯署爭議解套,到直接搜查罷免民進黨民意代表的青年領袖,台當局各行政部門紛紛搶祭投名狀,爭相表態效忠,各種行政雙標、司法雙標,毫不掩飾地上演,綠營官員為了給大罷免添柴火,文官風骨蕩然無存。
上樑不正下樑歪,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當局各行政單位也加入協助大罷免行列;面對罷免團體進入校園擺攤宣傳,本來堅持主張“政治退出校園”的民進黨當局卻為罷團清出一條路,台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鄭英耀直接定調這是“言論自由”,臺“中選會”也回避評論,稱設聯署站無涉“選罷法”。
政治黑手伸進校園 大學校內設罷免聯署站
據了解,目前大學設立罷免站點,仍集中于北部學校,例如臺大、師大等,並且活動也非一日形式,而是有計劃、多據點的樣態,以臺大為例,校園內天天都有2處聯署站,並善用大學生常用的ins、Threads進行宣傳,下方回復普遍也多為互相打氣、感謝等言論。
尚未設立聯署站的校園,例如彰師大、高師大等,也有學生在社群網站上號召,並強調為個人行動。無論是已成立、籌備中的校園聯署,幾乎都不是由現有校園社團號召,而響應的人也互不認識,但有些校園例如台灣政大,則是有學生會力挺,強調罷免為表達言論自由的形式,鼓勵學生投身公共參與。
臺大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針對校園內設罷免聯署站,政大劉同學表示,他不反對,因為每個人都有表示意見的自由,但也該有底線,如果出現主動干擾、要求聯署,甚至影響通行動線等,就會有點反感。
台灣中央大學黃同學認為,聯署站不該出現在校園,因為校園為學習的地方,應秉持政治中立,但也擔心若在公開場合反對聯署,會被政治狂熱者盯上,甚至遭到言語攻擊。
不僅於此,台灣中山大學學生近日在校內張貼罷免相關文宣,有學生反映文宣遭校方撕除。台灣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獲悉後,除對海報遭撤深感遺憾,並將海報貼回,但也顯示大罷免進入校園,已讓校方和學生之間的師生關係陷入緊張。
鄭英耀上個月才因為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接受大陸媒體訪問,嚴正要求她“保持教育中立”,還説若違反規定,將依“法”懲戒;但如今針對罷團進入校園,卻改高舉“言論自由”,完全無視“教育基本法”第6條“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行政雙標太明顯。
檢調當然也不能錯失效忠良機,聲稱接獲檢舉,大動作搜索約談多位罷民進黨民意代表團體的藍營青年,但“中選會”已坦言,可能涉及偽造或有死亡聯署共41件,已告發39件,顯然有死亡聯署疑慮者,無論藍綠皆有,迄今卻只查罷綠團體,不見對罷藍陣營採取相應行動。
臺行政機構從上到下配合大罷免,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都能在美國對等關稅大難臨頭之際,繼續政策宣講拼場,大罵藍白民意代表,各部門首長當然有樣學樣,跟著當起罷國民黨民意代表大將,行政中立早已拋諸腦後。
行政立法關係搞到如此對立,大罷免投票後若民進黨未能搶回民代過半席次,將來豈能厚著臉皮高喊“朝野”和解、團結對外?屆時臺行政機構就算總辭下臺,恐怕也難以彌補這段時間台灣內耗的損失。
熱衷政治 鄭英耀用盡手段“逢中必反”?
臺媒輿論直批,民進黨推動大罷免,想要故技重施打出“抗中保臺”策略,不僅在經濟、政策層面,就連本來政治不該介入教育,在台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鄭英耀領導成為民進黨當局的“頭號打手”,讓兩岸關係再度降到冰點。
鄭英耀熱衷政治,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時,鄭英耀和學界、法界的“台獨”人士成立“北社”、“南社”、“東社”與“中社”,曾任“南社”副社長,更擔任過“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意識形態鮮明。謝長廷與陳菊擔任高雄市長任內,被借調擔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被視為“花媽人馬”。
民進黨執政以來,鄭英耀曾多次被點名可能接任臺教育部門負責人,直到去年520賴清德上臺後,鄭英耀才如願以償。鄭英耀出任臺教育部門負責人後,陸生學位生不僅沒有恢復,反而兩岸學術、教育交流逐漸限縮。
台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政治歸政治,教育歸教育,本來不該混為一談,但賴清德當局決定由鄭英耀擔任臺教育部門負責人時,意圖就很明顯是要走上“抗中”這條路,雖然上任不到1年,鄭英耀這些日子以來的表現,對於民進黨發配的任務總是使命必達,用盡手段“逢中必反”,驗證鄭英耀就是“綠底”,教育應該是百年樹人的良心事業,有此意識形態強烈的部長,下一代教育令人堪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