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屬王翔:從油漆匠到企業家
發佈時間:2004-03-04 10:57:25
在出席上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的委員中,有一位“提案大戶”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九江市民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翔先生。 從油漆匠到私營企業家 王翔出生在江西省彭澤縣一個工商業者的家庭。由於大哥解放前夕去了台灣,“成份不好”和“海外關係”曾是壓在他身上的桎梏,“文革”中更成為專政對象。 然而,王翔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憑著自己的一腔報國熱情和頑強鬥志,從一名普通的油漆匠,逐漸發展到于1985年創辦了江西最早的私營企業——九江民生公司。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已形成綜合性、多功能、實業化、多方位的發展格局。經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評定,公司已發展成為註冊資金達1.23億元的集團公司,躋身全國最大500傢俬營企業行列。 成為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 1993年春,全國21名愛國、守法、敬業,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進入我國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最高機構,成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王翔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建國以來在九江市産生的第一位全國政協委員。1998年和2003年,王翔先生又連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從專政對象到作為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一位有成就的實業家,王翔先生深感社會責任重大。他常説:“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了我發展的機遇,我是投資者,更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在全國八屆政協歷年的會議上,他都有大會發言和3至5提案。1993年,他在全國八屆政協一次會議上發言所闡述的利用外資的同時加速民族私營經濟發展的觀點引起了國家高層領導人的注意;1997年的全國政協八屆五次會議上,他提出了建設降低契稅的提案,當年即被財政部採納。 1998年3月的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他作了關於儘快修改制訂一部新憲法等涉及法制建設、行政體制改革、解決再就業及地方經濟建設大事的發言及提案,受到了廣泛關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海內外20多家新聞媒體均予以報道。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改案,所作的6處修改中,王翔先生的提案就提到了4處,眾多新聞媒介紛紛追蹤採訪他這位上次政協會即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者。 2001年,九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上,王翔先生的提案多達12件,《關於簡化個人住房貸款手續的建議案》被中央電視臺拍攝成“提案精選”的專題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關於修改廣告法的建議案》予以高度評價;《關於儘快出臺物權法重點完善用益物權制度的建議案》則被《人民日報》和《人民政協報》等各大媒體刊載。王翔先生參政參在點子上,議政議在大局中,為加速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出了很多寶貴而又有份量的建議和提案。 努力創造財富,貢獻社會 王翔先生更將投身地方經濟建設事業為已任。1994年和1995年,他以私營業主為法人單位,請纓承擔並成功完成總投資2.47億元的九江市重點工程——龍開河治理開發和京九鐵路配套設施九江新火車站兩大基礎設施建設。當時這樣的事例在全國也不多見,海內外媒體都對此作了廣泛報道,美國《世界日報》和日本NHK電視臺則將其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卓有成就的一個生動具體的範例。 王翔先生還積極投身國有企業的改制,去年投入600萬元收購了武寧縣罐頭廠,注入400萬元作流動資金,全年出口罐頭産品2000余噸。 王翔先生在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在物業管理、傢具廣場等方面開闢稅源,企業歷年被評為“納稅大戶”、“保稅護稅先進單位”。2002年,納稅額達1022.8269萬元,其中地稅完成達到1000萬元,不僅是全市最大的民營企業納稅大戶,同時在全省也名列全茅。為解決再就業問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2002年12月底,在全省個體私營經濟工作暨表彰大會上,王翔先生又從省領導手中接過“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的獎牌。 創造財富,貢獻社會,是王翔先生的又一夙願。王翔先生為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支援災區等各項公益事業先後捐資達400多萬元,可謂一擲千金。 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之際,衷心希望王翔先生“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提出更多有份量的提案和建議,更衷心希望王翔先生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道路上大展宏圖,多作貢獻。(吳義春)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