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高原風情

質樸而緊湊,適用又雅致??西寧四合院情趣

發佈時間:2004-10-11 10:40:11

    西寧的四合院已成為歷史。西寧雖為邊陲古城,但由於明清以來的移民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城內民居基本上都是四合院格局。它雖無其他地區四合院的寬闊和華麗,但其質樸而緊湊,適用雅致,的確值得書寫幾筆。

    西寧的四合院使人留戀 ,那春日的和煦,夏季的靜謐,金秋的蟬鳴,嚴冬的溫馨。尤其家家和睦的歡笑,院舍鄰居相處無間的情誼,更為四合院增添了不少情趣。西寧人民非常注重生活清潔。每日清晨,家家打掃庭院,從庭院內到大門外一絲不茍,打掃得乾乾淨淨。街道的陽溝中經常流著清清的渠水,用以灑街,灑院落,顯得十分清潔而舒適,體現了高原人民樸實、勤勞、熱愛生活的良好品德。西寧人不但愛清潔,而且愛美,春季以後家家戶戶的大揭窗都高高懸起,使室內經常保持清新的空氣(五十多年前人口稀少,無工業污染,猶如農村),光線充足。雖無新穎傢具,但都桌明幾凈,桌上擺放著或大或小的煨爐,點燃一撮柏樹枝葉,加少許檀香木末,一縷香煙,嫋嫋升起,是那樣溫馨。裏屋堂屋,都有一些花瓶,插一些鮮花,淡淡的花香溢出窗外。客人進門清香撲鼻而來,頓感到生活的愜意和主人的勤快。四合院的西、北廊下,有置書桌椅凳的,有置木床的,終年常設不廢,主人們或讀書寫字,或下棋消遣,女主人和鄰居坐在一起或針黹、或絮絮叨叨,恬靜而和諧。初春的下午,總是颳風。傍晚有時西北風還很凜冽,有時狂風卷著飛沙,真有點大漠邊塞的氣勢,清人楊文乾“湟中仲春大風”詩句有:“小齋獨坐意涼涼,何事春風怒欲狂。傍卷青巒雲亂舞,上淩碧落日無光。應想虎嘯山林震,但可龍吟海勢忙。”有時風吹得電線噓噓,街道無一行人。

    現在回憶起來,西寧的風小了,風天也少了。正月裏的風天,人們不大出門,兒童們大都在自家屋廊下打鞦韆,跳毽子或耍活絡(注1),仲春以後,西風逐漸轉為東風,風力漸弱,可稱風和日麗的時候。西寧的房頂平坦,在房頂放風箏,是男孩子們最高興的事。大地開始解凍了,四合院中央花池中的泥土,濕潤潤地已融化了。碧桃花、丁香花相繼開放,一邊是滿樹銀白色中透出粉紅,香氣盈盈;一邊是一串串毛茸茸的紅色枝條,嬌艷多姿,相映成趣,真是滿院清香滿院春。這時候女孩子們最愛玩蝸牛,早上,它們龜縮在殼中,一動不動地浮在花圃地面上,孩子們揀幾隻放在西屋廊下書桌上,一邊讓蝸牛曬太陽,一邊口中喃喃地唱著:“扒牛兒,扒牛兒犁地來,犁不動了我犁來。人家們犁了三斗三,你還在窩裏沒動彈。”和煦的陽光曬暖了蝸牛的殼,蝸牛慢慢地伸出頭來,伸出了腰背,馱著殼開始蠕動,身後留下了一條灰色的細線條,孩子們開心地笑了。到了夏季,花池內更是花團錦簇。百合花挺拔的莖枝,細長的綠葉,鮮花的花瓣上撒上黑色芝麻小斑點,人們稱它為龍爪,倒挺形象。石竹花一簇簇,纖小玲瓏;芍藥花一團團,雍容艷麗;罌粟花一叢叢,嬌艷多姿;還有荷包牡丹,像一把把小剪刀,紅衣白唇,一串串伸出去,排列得整齊緊密,艷麗嬌美。靜謐的庭院,寂無人聲。只有蜜蜂嗡嗡地飛進花叢,花蝴蝶飛上飛下,時而飛入房中,吸引著孩子們捕捉玩耍。夏日,有時連日濛濛細雨,—夜之間,花壇大為改觀,各種花卉飛快地瘋長,探春、翠竹的枝幹全披上了綠色新裝。牽牛花、金絲蓮扯著長長的藤,順著線繩向屋檐伸去,那紅色的、白的、紫的、雪青的、金黃色的一個個小喇叭花,挂在綠叢中,分外好看。孩子們無意戀花。用紙折疊的小船,在院坑(即臺階和花池之間)積水中放船,專注而神往。
    過去,西寧人吃飯是在炕上圍桌而坐,但是,在夏秋季吃晚飯便可以搬到廊下,南屋廊下更是涼快。地上擺炕桌,一邊乘涼,一邊吃飯。如遇陰雨天,便遷到堂屋或敞屋,仍是席地而坐。如是吃魚,任你將骨刺吐在地上,吃畢一掃了之。
西寧的金秋很美麗,很涼爽。
    家家院子裏悄然靜寂,只有“秋聲兒”(注2)等蟬鳴,此起彼伏,更覺寧靜。四合院住房的炕多設在臨窗,坐在炕上從玻璃掩窗向外望去,菜瓜、刀豆的藤順著繩子爬上了房頂,屋檐下織成了綠色的簾帳。直垂花池。大大小小的菜瓜,一串串綠色刀豆挂在簾帳下面,紅色的刀豆花,黃色的菜瓜花,開不完似的仍在繁茂地大顯風采,使綠色簾帳更增幾分艷麗。主人們似乎還不滿足,室內花瓶中還要插上一些菊花之類,室內室外,整潔雅致。
    冬季的堂屋門,有些人家挂棉門簾,有的則風門緊閉(注3)。屋內用火盆生火取暖,火盆安放在方桌式火盆架上,或是炕火盆架上,人人家家的火炕內煨上大通煤(煤末),大致每週添七公斤煤即可。
    老年人們到了冬季。大都是圍著火盆聊天,他們一邊輪換著用水煙瓶抽煙,—邊三言二拍,侃侃而談,下午,在酒壺中溫上兩旦旦(賣酒者指一小壺為一旦旦)酒,猜上幾拳,以消磨冬日的時光。而婦女們在四合院的熱炕上,邊撕羊毛邊拉家常。為孩子們做新衣,為姑娘們繡花鞋,為過年做準備,同時也熬去了漫長的嚴冬。
    隨著時代的進步。四合院已被一幢幢漂亮、寬敞、明亮的高樓取而代之。步入裝飾新潮的新居,面對各种家用電器,充耳的是和諧的音樂,坐進柔軟舒適的沙發時,這些現代化的生活設施,頓覺比昔日的陳舊、落後、笨拙的生活環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個綠字,人們在陽臺上養上幾盆海棠、月季或金鐘之類,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如果在城市規劃中多留出一些種樹、種花、種草的空間該多好。可我們也考慮到,西寧這麼大一塊地方,居住近百萬人口,土地嚴重貧乏,農田越來越少,城市規劃受土地制約,城市綠化只能依託于湟水和南川河兩岸的改造治理和南北山開發了。

注1   活絡:女孩子們的玩具。
注2   秋聲兒:蟬的西寧方言稱謂。
注3   風門:是安裝在門外的又一層門,有一扇或兩扇,門兩旁及上端為小格花窗。門扇為半截紙糊花格窗,用以禦寒,並不致使堂屋漆黑。  (來源《西海都市報》作者 巢生祥)

轉自新華網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