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台企巡禮

唐成光:“我相信自已有成功的時候”(圖)

發佈時間:2005-08-08 11:07:19

  “海南屬熱帶氣候,光照條件好,水份充足,土壤肥沃……海南有這麼好的天然條件、優勢資源,只要本份經營,用心去經營,我相信自已會有成功、賺錢的時候。”日前,筆者到台資企業海南龍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採訪,該公司董事長、台商唐成光先生向我們介紹公司情況和他的創業經歷,他説出了自已在海南投資多年的內心感受。

  唐成光先生是台北市人, 1990年到海南投資創業,是來海南比較早的台商之一。在趨車前往該公司生産基地的路上,唐先生跟我們聊起他的“闖海”經歷。“1990年,我先後到深圳、廣州、北京、海南等地考察,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熱土,當時我感覺大陸很有生氣。特別是海南,處在建省初期,各地的人都來海南,人氣很旺,很象台灣早期的發展時期。海南的環境氣候跟台灣一樣。話同聲,語同音。所以,自已很快就選擇在海口創業。”

  唐成光先生的第一個經營項目是在海口的繁華地段望海樓商城旁開起了一家“古今食府”餐館。餐館規模不算大,400多個平方,二十多張桌子。 “這是台灣人在海口開的第一家餐館,當時海口比較盛名的餐館不多,‘古今食府’是其中之一。大家知道是台灣人開的,各方都很關照,生意自然很紅火。”説起自已開始創業的成功,唐先生面帶喜色。

  唐成光先生看好海南的前景,在這期間,海南省台資企業協會于1991年成立,他連續擔任協會第一屆、第二屆副會長,對剛來海南投資的台商給予支援和關照。隨著海南的發展,餐館所在地進行道路擴建,1994年,唐成光先生放棄“古今食譜”經營,先後創建經營“傑美家俬”、“機場國際餐廳”。“這兩個項目雖説效益可以,但經營的時間都不長,一個是因為從台灣進貨成本提高,另一個是因為海口機場搬遷而只得轉換投資方向。”唐成光先生的語氣帶有些遺憾。

  “海南屬熱帶氣候,光照條件好,水份充足,土壤肥沃。1998年,海南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省委省政府確立‘一省兩地’發展戰略。我對海南的資源重新進行評估,對投資項目重新選擇,最後決定從事農業開發。”當年,唐成光先生在定安縣龍洲鎮租地2100畝,創立海南龍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種植聖女果、番石榴、火龍果、印度棗、楊桃等台灣水果。“開始幾年,公司經營不是很成功,因為自已沒有種植經驗,對市場又不了解,沒有建立自已的加工運銷體系。”

  對此,筆者有些疑惑:“投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台商投資大多從事自已所學的本行,唐總,你學的哪一行?”

  唐成光先生説話很誠坦,他説他哪一行都不是本行。“台灣人到海南搞種植,都應該賺錢。台灣有先進的經營理念、先進的管理技術,在這種環境成長,對農業經營管理多少有些了解;海南有這麼好的天然條件、優勢資源,只要本份經營,用心去經營,我相信自已會有成功、賺錢的時候。”唐成光先生的口氣十分堅定。

  隨著經驗的積累,海南經濟的復蘇,唐成光先生抓住市場機遇,2002年,他從台灣請來嘉義大學農業本科畢業的陳宜昇合作,開始從事台灣優良品種台農17號鳳梨種植。筆者一行來到位於定安龍洲鎮的生産基地,看到滿山坡綠油油鳳梨地。唐先生告訴我們,公司種植1500畝台農17號鳳梨,這個品種畝産在7000斤以上,而生長期只有14個月,比海南的鳳梨品種要短4個月時間;這些鳳梨在日本、南韓及內陸地區市場的行情很好,銷售價格賣到每公斤4元,公司2004年~2005年一季向日本市場銷售鳳梨300多噸。“鳳梨種植受地域氣候限制,價格不容易波動,況且屬於抗颱風品種,因此很適合在海南栽培。” 唐先生對自已的選擇充滿著自信。

  在海南打拼十多年,海南經濟經過了建省初期的快速發展、進入低谷和復蘇,唐成光先生的投資經營也隨著潮起潮落,面對祖國大陸對台灣農産品實行“零關稅”,筆者問會給他的經營帶來什麼影響?唐先生説“台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會使消費群體增加,台灣水果在大陸的市場變大,自已應該是受益者。如果條件允許,我要把投資進一步做大。”

  看來,唐成光先生對未來信心十足。(何哲良)

中共海南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海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

投搞信箱:swtzbxjc@ha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