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襄陽名人

中共鄂北第一個黨小組的創建人——程克繩

中共鄂北第一個黨小組的創建人——程克繩

2007-11-05 15:03:09

    程克繩(1893—1932年),原名興武,又名祖武、常明、長明、錦西。棗陽市璩灣鎮程坡村人。幼年在本村私塾和縣立高等小學讀書。1915年夏,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與周恩來等革命人士相結識,曾參加法國留學生的愛國鬥爭。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第二年轉蘇聯莫斯科學習,1924年回國。

    1925年春,程克繩受中共武昌區委派遣從武漢回棗陽領導農民運動。先後在棗西、古城、馬崗、徐窩、鄭崗等地辦起10多所農民夜校,並親自到各校輪流講課,宣傳革命道理。隨後又辦起平民夜校、婦女識字班、回民俱樂部、文武學堂、青年讀書會、黨員訓練班等10多種形式的學校。經過宣傳發動,于6月15日夜在程家三房廟內吸收王大中等5人入黨,建立鄂北第一個中共黨小組,並任組長。10月,根據中共中央有關國共合作的決議精神,秘密籌建中國國民黨棗陽縣臨時黨部,並任常委。12月,任中共棗陽縣特支書記。1926年8月,中共棗陽地方委員會(一説縣委)建立,程任書記。1927年1月,程主持召開國民黨棗陽縣臨時黨部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選舉建立了以共産黨員為主導的中國國民黨棗陽縣黨部,並任常委。1927年8月,任中共棗陽縣執行委員會書記。中旬,組織棗西農民武裝1萬多人,攻下隆興寺區署和團防局,就地處決區長兼團總邱植卿等人,繳獲長短槍10余支,打響了鄂北秋收暴動第一槍。10月,領導隨棗邊區紅槍會暴動,並組織成立棗陽縣農民赤衛隊。12月,赤衛隊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鄂北總隊。程任總隊長。1930年5月,發起襄棗暴動,建立襄棗宜蘇區。10月鄂豫邊特委成立,程為執行委員。同時,任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次年3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師師長,領導襄陽、棗陽、宜城地區軍民開展武裝鬥爭,進行土地革命,使根據地和紅軍得到恢復和發展。1932年春,任鄂豫邊臨時省蘇維埃委員。4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巡視員到襄、棗、宜蘇區領導“肅反”,對黨內持不同意見的同志實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6月,程率失散紅軍100多人撤至鐘祥,與當地遊擊隊會合,整編為鄂北遊擊隊,任總指揮。9月,又與紅三軍失散的部分戰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襄北獨立團,任參謀長。同年冬,程被定為“改組派”被錯誤殺害於大洪山六房咀田家臺子。1960年程克繩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軍事將領、鄂北革命武裝和根據地的創始人,生平簡介被收入《辭海》。其事跡陳列于洪湖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祠及湘鄂西蘇區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