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師市院校

農一師阿拉爾市簡介

發佈時間:2008-04-01 16:09:34

農一師:http://www.ale.gov.cn

 

建制沿革:

 

農一師前身由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締造,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王首道、郭鵬、王恩茂等指揮過的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湘東南獨立第一師、紅八軍、紅六軍團;抗日戰爭開始後,改稱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南下支隊、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中原軍區二縱隊三五九旅;解放戰爭時期,三五九旅隸屬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建制,1949年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步兵第五師。1949年11月,步兵第五師在王震、徐國賢的率領下進駐新疆阿克蘇、和田17個地縣防區。1953年6月,步兵第五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1954年10月,農一師隸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建制。

 

氣候地理

 

地理位置

 

農一師墾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境內。師部座落在阿克蘇市中心。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東臨沙雅縣,西抵柯坪縣,傍依阿克蘇河、塔裏木河、臺蘭河、多浪河水系。地理坐標東經79°2233"~815345",北緯40°20~41°4718"。地跨阿克蘇地區五縣一市(溫宿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柯坪縣、沙雅縣,阿克蘇市)。東西相距28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

 

氣候條件

 

農一師墾區屬暖溫帶極端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5℃(沙井子墾區每隔5~10年遇最高溫40℃),極端最低氣溫-28℃(四團墾區最低氣溫為-33.2℃)。墾區太陽輻射年均133.7~146.3千卡/平方釐米。年均日照2556.9~2991.8小時,日照率為58%~69%。墾區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發強烈,年均降水量為40.1~82.5毫米,年均蒸發量1876.6~2558.9毫米。墾區以灌溉為主,主要利用昆馬力克河、哈拉玉爾滾河、阿克蘇河、多浪河以及葉爾羌河、和田河等河水。

 

人 口

 

人口現狀

 

2006年,總人口28.94萬人,增長0.7%。其中,男性15.31萬人,漢族26.64萬人,維吾爾族人1.85萬人,其他少數民族0.43萬人。

 

人口增長

 

2006年,出生人口1412人,減少204人,下降12.6%;死亡人口1011人,減少31人,下降3%;人口自然增長率1.39‰,下降0.6個千分點。

 

 

人口素質

 

繼續推進科技和人才興師市戰略,全年引進專科以上畢業生347人,其中本科生256人。全部團場實現“一連一生”目標,全師市241個農業連隊平均擁有大學生1.4名,引進各類專家4名。開展了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優秀企業家評選活動,共選拔出拔尖人才27名。

就業人員

 

2006年末,就業人數10.85萬人,下降2.5%。其中在崗職工人數7.72萬人,下降1%。

勞動報酬

 

2006年,每人平均生産總值15754元,增長22.3%。

 

師市概況

 

全師規劃總面積6180平方千米(其中,阿拉爾市規劃面積4196平方千米),耕地總面積14.67萬公頃。2006年末,師市所管轄農牧團場16個(其中九團、十五團為進入團場,保留番號)。

 

阿拉爾市

 

阿拉爾原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萬古荒原,1957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一師奉命進駐阿拉爾屯墾戍邊。經廣大軍墾戰士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開墾良田120萬餘畝,興建了10個農牧團場,被譽為“塞外江南”,創造了人進沙退、人造綠洲的曠世奇跡。

 

2002年9月1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81號):設立縣級阿拉爾市,市人民政府駐阿拉爾。2002年12月5日,召開阿拉爾市第一屆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産生了阿拉爾市第一屆人大、政府。2003年1月19日,阿拉爾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阿拉爾市轄區單位:農一師7團、8團、9團、10團、11團、12團、13團、14團、15團、16團、塔裏木河水管處、水利水電工程處、原阿克蘇市托咯依鄉、托海牧場(鄉)。

 

 

經 濟

 

國內生産總值(GDP)

 

2006年,全師國內生産總值45.39億元,同比增長12.6%。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4.7%、20.7%和24.6%

 

農業産值和增長率

 

2006年,農業增加值24.84億元,增長12%。種植棉花10.43萬公頃,增長6.5%,總産(皮棉)23.11萬噸,增長7.4%,其中長絨棉屬國家定點生産基地;糧食作物2.32萬公頃,下降8.6%,總産20.73萬噸,增長2.5%;年末牲畜存欄數77.27萬頭(只)增長8.2%。

 

工業産值和增長率

 

2006年,工業增加值9.41億元,增長16.9%。主要工業品産量:原煤6.37萬噸,下降45.5%;水泥199.5萬噸,增長129.7%;發電量1.13萬千瓦時,增長2.6%;塑膠製品2.01萬噸,增長24.9%。

 

固定資産投資

 

2006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5.85億元,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完成投資8.7億元,增長45.4%;第二産業完成投資4.14億元,下降33.1%;第三産業完成投資13億元,增長24.6%;投資資金來源渠道以單位自籌、其他資金和國家預算為主,分別佔總投資的54.7%、19.8%和12.8%。

 

科技與教育

 

科技

 

加強重點課題科研攻關,17項科研課題列入國家和兵團科技攻關項目,審定農作物新品種2個,獲兵團科技進步獎4項,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三團667公頃棉田滴灌自動化控制示範項目被國家科技部批准列為“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師市科協榮獲“國家科普日先進集體”稱號。

 

教育

 

阿拉爾市有普通高校一所,師市所屬各類中小學校78所。在校學生65016人,其中,中學28所,在校學生31131人;小學50所,學生3388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生升學率89.9%。2006年考入高等學校的學生2430人,其中本科1539人,大專891人。

 

文化衛生與體育

 

文化

 

全師市電視臺(有線電視臺)、廣播電臺各1所,電視站18座。有線電視入戶3.9萬戶,電視覆蓋率96.3%。《塔裏木報》全年出版197期,發行236萬份。內部期刊《塔裏木主人》全年出版6期,發行1.26萬份。

 

衛生

 

師市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88個,其中,師市直屬綜合醫院2所,專科醫院一所,團(廠)醫院18所,連隊衛生室408個,個體醫療機構40個,疾病控制中心18個,採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2076人,病床2054張。有46個連隊衛生室達到兵團標準,57%的團場達到兵團初級衛生保健標準。

主辦單位: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