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
方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6位,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居第62位。方姓最早出自黃帝時期,《莊子》載,黃帝有臣叫方明,為黃帝駕馭馬車,在“七聖”之列,這是最早的方姓。<<世本》及《風俗通義》則説方氏是“方雷氏之後”,方雷氏相傳為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于方山,其子孫有的以地名為氏就是方氏。以國為氏者是方雷氏,後又分出一支方姓。據有關古籍記載,古代名“方山”者大約有20處,而最早被稱作“方山”的是位於鄭州西南登封境內的嵩山,因方雷氏在上古黃帝時“以功封方山”,黃帝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嵩山一帶,應該説方山即是嵩山。所以説,方氏起源於鄭州的嵩山
歷代方氏名人
方太 五代後晉鄭王
方岳 宋代詞人
方臘 宋代農民起義領袖
方回 元代文學家
方國珍 元末名士
方孝孺 明代文學家
方揚 明代清官
方 苞 清代文學家
方臘-宋朝時青睦州溪人(原籍歙州)。他利用摩尼教組織農民,于宣和二年(1120年)發動起義,自號聖公。他在潦園誓師,痛斥宋朝統治者對人民殘酷剝削,每年以大量的銀、絹送給遼、夏,反遭歲歲侵擾。起義軍在短期內發展到數萬人,攻克杭州、歙州等6州52縣之地。宋徽宗急派童貫調集精銳的西北軍前來鎮壓。起義軍激烈抵,終於失利。第二年(1121年)3月,方臘退至青溪幫源洞和梓桐洞,憑險苦戰,被俘不屈被殺害。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時寧海人。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惠帝時他擔任侍講學生,深受朝廷器重,國家的重大政策,都徵求他的意見。成祖起兵篡位時,所有討伐檄詔,都由他起草。成祖攻下南京,召使草詔。孝孺披麻戴孝,號哭徹殿陛。成祖降榻勞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擲筆于地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降旨除將方孝孺斬首外,再滅十族。宗族親友受誅者數百人。方孝孺著有《遜志齋稿》、《侯成集》、《希古堂稿》等書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