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這個民族有著水一樣柔娜的性格,很少有人知道,傣族人民其實是一個沉澱著壯烈歷史的民族。
小時候的記憶中,這群被命名為傣族的人民,圍繞著瀾滄江,流沙河散居,他們對水有永遠癡心的眷戀,居住的竹樓一定要依水而建。他們永遠都是樂觀積極。在悠揚的竹芘聲裏,款款往來于田野、草地、果林、菜畦……他們連走路的聲音也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驚擾了這片沃土神秘的夢。
説一個在打洛江畔,雲霧山腳的寨子:中緬第一寨—動景來。
當你跨進這竹樓涌綠,環境自然;籬笆環環,村道如腸的地方,仿佛跨進了另一個世界,外面是喧囂,這裡是幽靜,心情也隨著腳步跨過了喧鬧,渡向了寧靜。腳步會自然地放慢,這裡的一切織布、榨糖、染布、制陶,完全手工操作,許是村民貪戀寧靜的緣故,從古到今,始終與外界保持著一段距離。這裡從來不下雪,花香四季,有陽光傾泄而下的溫暖、有清風撲面的清涼,像是從心底浮上來的一座童話島嶼,一切具有了古詩般的神奇,民風淳樸,古風依然,説它是世外桃源,一點都不為過,你知道的,外面的世界是那樣混亂無序,能將一切掩埋,如果你真的需要舒緩,就應該到這裡來尋找。它是至佳的精神宿營地。
一切都不必擔心,這裡不再是走私毒品的白色通道,也不會再成為傣族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戰場,關於傣族人民與暹羅軍隊的鏖戰,你只能從這裡的老人們的回憶裏聽到了,但願那激越的戰象作戰的故事,會讓你在時間中跳躍,好像在一首曲子裏,時光跳過了一個千年的輪迴,生命迅速攀升、進化。是的。傳奇故事裏的“百象冢”,動景來確實有這樣一個地方的。
這裡的人民都信奉佛教,這裡的男童都要進聞名東南亞的佛寺誦經識傣文。西雙版納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貝葉刻經,承載文化,博大精深。
曾有一個朋友説:看到菩提樹下和尚在誦經祈吉祥,風鈴叮鐺,場面莊嚴,我甚至忘了我會呼吸。
越是想重重的在人生的路上留下一些腳印,越是風過無痕。可是,能停留的時候,一定要身心合一的停留。才不會辜負了自己。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