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旅遊線路

艷遇麗江:沉醉夢裏溫柔鄉

發佈時間:2008-07-28 13:54:26
 

  十年前去過一次麗江,至今懷念它的閒適和安逸。那時候遊客不多,古城尚且空曠,房屋清雅秀麗,溪水活潑歡暢,商戶中時常有令人驚喜的工藝品。那時候對它相見恨晚,更恨相聚太短,從此心心唸唸的要回來。

  這一次陰錯陽差,麗江從旅途的收梢變做起點,大年夜從昆明坐上夜車,新年淩晨睜眼,便來到麗江地界。

  麗江其實不獨麗江,還有大研和束河兩座古鎮,這一次,終於都去遍。只是現在,古鎮都落進同一個套路裏去了,不過是人多人少,店密店疏的區別。

  大年初一,在納西族是上墳的日子,原本還擔心他們都出門去了,卻發現,在四方街,沒有一家臨街的鋪面不在營業。牛肉乾藏藥到茶葉,從民族服裝到銀飾和披肩,沒有什麼是不能販賣。而束河的紅燈籠,也未必就比四方街上少一點,飯店酒館,到處是溫柔的招喚。

  我想這已經完全是外鄉人的麗江了,是用小橋流水和自然風光,用少數民族歷史和現代人願望拼湊出的大雜燴了,它是那樣美,美的不知所謂,除了靈魂,什麼都不缺。

  在那個慵懶的午後,我也想找個陽光灑落的酒店,浮生偷得半日閒,然後春風沉醉,不需歸去,不問今夕是何年。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嚮往,到麗江後要追求的境界。我們都願意把它當做溫柔鄉,銷金庫,在這裡消磨意志,渾噩度日。我們都愛它,所以要把它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當我穿過許多人潮洶湧的街道,也找不到一個清靜的角落,我終於想逃回去了,它只是個失樂園,剩下一個美麗的軀殼,延續遊客對於浪漫的嚮往。

  有許多店舖,都挂著轉租的招牌。也有朋友曾在麗江開過小店,每天看雪山,曬太陽,讓我們這些朝九晚五上班的人,恨到牙根癢。然而他終於還是回去了,所以我想那些轉租的招牌,是不是代表了一個個破滅的夢想呢。逃出一個桎梏,又奮然跳進另一個,如今的麗江,不就是城市的縮影嗎?不要説你是為了做閒雲野鶴,你肯象納西族人一樣,年裏休息,放棄黃金周的商機嗎。你肯不趁機提價,漲個幾倍房錢嗎。你不用辯解,我也可以諒解,我們都是從商業社會走出來的人,貼著急功近利的標簽,終身不能洗凈。

  在被外鄉人佔據的麗江,已經很難辨認出真正的納西族人了。顯而易見的,只有那些老太太。她們都有被歲月侵蝕的不成樣子的臉,對於外鄉人的侵掠,我想她們一定茫然不解,幸好她們還能結伴聊天跳舞,保持那種旁若無人的歡快姿態。她們穿的衣服,在人群中也很好分辨,象徵披星戴月。她們恐怕是中國最勤勞的女子,包攬了內外一切活計,據説只有在年初一,才有讓丈夫煮一隻雞蛋的權利。可是辛苦,並沒有妨礙她們的幸福,大概我們都錯了,我們愛去麗江,是因為一直以為,只有無所事事的懶散,才等同於幸福。

  朋友發來的短信,都是提醒我在麗江要抓緊艷遇。艷遇是什麼呢,是欣喜若狂的相遇,和依依不捨的別離,然後從此,不必出現在彼此的生命裏。我想我是沒有艷遇的體質,從來沒有期待過,萍水相逢的感情,總覺得回客棧泡杯奶茶,和在酒吧喝咖啡一樣實際。可偏在昆明回上海的飛機上,遇到了`艷遇`的前輩,這麼巧,在麗江的時候,朋友還念叨她的事跡。

  她在麗江的酒吧裏,遇見一個唱歌的男孩,纏綿到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她們結婚了,男的在上海學了音樂,卻受不了上海昏暗的天氣,還是要回去。我們遇到她的時候,她剛去過男孩的老家,他送她到麗江,然後她獨自回去。

  我那樣崇敬的看她,聽她講他的家鄉。那是金沙江邊的一個小村落,沒有自來水,在露天洗澡,需要有人放哨。太陽出來的很早,落下去很慢,沒有鐘,不看表,時間是用來浪費的,日子漫長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那裏實在太偏僻,太遙遠,她去結婚,卻沒有伴娘肯跟去,連我都快替她委屈了,然而她説著就笑了,全是不以為意。

  我想艷遇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平淡生活,就象絢爛過後,終究歸零。


 來源:雲網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