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倦于政事的大理國段思廉禪位為僧,由子廉義即位。段廉義篤信佛教,于宋元豐三年(1080年)舉辦了一次“天龍八部”大會,邀請各部領主參加。其中有個領主楊義貞,在段廉義朝拜八部天龍時,借機行刺,之後宣佈自立,改元“廣安”。駐守昆明的鄯闡侯高智升聞訊後,命其子高升泰起兵十萬剿除了楊義貞,立段廉義的侄兒段壽輝繼位。然而沒過幾年,段壽輝子避位為僧,禪讓給段思廉之孫段正明。
至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段正明也因高氏權傾當朝,壓力太大,堅持禪位為僧。這時人心都向著高氏,群臣請立高升泰為君,高升泰再三謙讓後,于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被推為國王,改國號“大中”。在位二年後,高升泰有疾,遺命仍還王位於段氏,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年),由段正明之弟段正淳為帝,改稱“後理國”。此時,段正明雲遊至龍泉寺,聞高氏還王位於段氏,為祝“後理國”國運長久,段正明便在今龍泉寺祖師殿前植了這株柏樹。
段正淳登位後,曾想做出一番事業,但高氏一門權傾朝野,段氏雖為王,實則成為傀儡。12年後,段正淳亦禪位為僧,由子段譽(又名段正嚴)繼立。段譽在位四十年,仍禪位為僧,讓其子段易長(段正興)繼位。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四月,大理出現大霧,16天后方散。段正興認為是不祥之兆,便禪位為僧,遠離大理,雲遊天下。宋淳熙八年(1181年),段正興來到鄯闡城龍泉寺,見其曾祖所植柏樹已翠蓋淩空,生意盎然,觸景生情,緬懷先祖,便在龍泉寺大殿後(今玉皇閣前)手植一株柏樹。
由以上歷史傳説來看,昆明黑龍潭龍泉寺內的兩株“宋柏”與大理國王的權力變遷可謂有著最直接的關係,因而它不僅是樹齡長的“古木”,也是研究雲南大理國歷史的“史木”。(趙椿)
雲南日報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