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豫臺視窗 > 特産美食

商城蔥烤鵪鶉

發佈時間:2008-09-19 09:45:29

    鵪鶉原是一種野生禽類,古稱鵪、鴇母等。其體形酷似雞雛,頭小尾禿,地棲性強,為雜食性候鳥。“要食飛禽首推鵪鶉。”鵪鶉肉鮮美可口,係野味之珍,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營養價值甚高。同時,鵪鶉還可藥用,《本草綱目》認為其有“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之功效,為養生之佳品。

    鵪鶉蹤跡幾乎遍及全國,商城縣北、中部丘陵地的雜草、灌叢、竹園中多有此禽。捕鶉者慣於夏季夜晚張網設伏,網內置母鶉為引誘捕公鶉,活賣于市場。灑肆飯館買下活鶉後置於籠內,隨時備用。商城對於鵪鶉的烹制方法較多,尤以“蔥烤鵪鶉”馳名南北。其製作過程是:一、取活鶉八隻就地摔死,剝皮去臟,洗凈瀝幹後以利刃卸開,並用刀背將鶉骨砸碎,加鹽少許腌十余分鐘,再以雞蛋清、麵粉、料酒拌勻。二、鍋內加油燒至七成熟時,將鵪鶉下鍋炸成金黃色撈出。再將斷蔥五、六節入鍋炸黃。三、篾去鍋中之油,將炸好的鵪鶉放入鍋內,兌上半勺純雞湯,加入薑片、味精、除去斷蔥,挂汁盛盤。此法烹制的鵪鶉,骨酥、肉嫩,鶉味飄香。

    商城烹鶉技藝歷史悠久,盛于清代。其時,商城籍京官甚多,且有官居高位者,遂將宮廷禦膳烹法傳入商城,與商城傳統作法熔于一爐並有所創新,自成一體。目前,商城尚有數名老廚師可操刀獻藝。青年廚師經老輩傳授亦可掌勺,傳統烹鶉技藝後繼有人。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