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省情介紹

山脈河流

發佈時間:2008-12-30 11:04:20

    黑龍江省西北部為大興安嶺北段,北部是沿黑龍江右岸自西北向東南延展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則是由張廣才嶺、老爺嶺、太平嶺和完達山等構成的東部山地。山脈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東向南南西。在大、小興安嶺與東部山地所環抱的松嫩平原上,流淌著松花江、嫩江和呼蘭河等,而東北部的三江平原則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裏江及其支流共同沖積而形成的。黑龍江省的河流多屬於黑龍江流域的外流河,河水最終經黑龍江下游人海。西部的烏裕爾河流經乾旱地區成為無尾河,東南的綏芬河往東經蘇聯人日本海,可算是黑龍江省河流中的個別例外。

一、山脈

(一)大興安嶺山地

    大興安嶺山地位於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其北部和東北為黑龍江谷地,東南部與小興安嶺相接,東部與松嫩平原相連,西部與西南部則與大興安嶺的主體部分相連接。大興安嶺山地總面積約1146萬平方公里(包括屬內蒙古自治區而由黑龍江省代管的大興安嶺地區的部分)。大興安嶺主體部分在內蒙古境內。

    大興安嶺是在海西期的大興安嶺褶皺帶基礎上形成的。其地面以花崗岩、石英粗面岩和安山岩為主,其中花崗岩分佈面積最大。在山地軸部邊緣及河谷中還有玄武岩分佈。大興安嶺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向東急劇過渡到松嫩平原,向西逐漸過渡到呼倫貝爾盟高原。呼瑪縣境內的大白山是其最高峰,海拔1529米。黑龍江右岸為丘陵。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相對高度40-100米。大興安嶺山體大部分由火成岩構成,岩性均勻,抵抗風化和侵蝕的力量比較一致,因而山峰比較渾園。由於降水量較少,被流水分割的程度不如張廣才嶺和老爺嶺那樣劇烈,因而山上准平原保存得比較完整。在第三紀末期以後,可能由於冰川曾經在這個地區活動,以至在山地北部黑龍江的一些支流谷地留下了谷底寬平、兩岸壁立的地貌。目前谷中流水細小,兩旁沼澤極為發育。沼澤的形成與永久凍土層的存在也有一定關係。

    大興安嶺是祖國的森林寶庫,植物的種類有700余種,若與植物種類數以在萬計的雲南相比是太少了,但它以種類獨特而著稱於世。如興安落葉松、樟子松均為特有種類,主要植被構成是以興安落葉松為主體的原始森林,稱為山地針葉林,又可稱為南泰加林。這種組成成份較為單一的植被類型是其他區係所罕見的。大興安嶺山脈的北麓,構成黑龍江上游谷地,屬於中國最北面的領土。

(二)小興安嶺山地

    小興安嶺山地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其西北大致以嫩江縣與黑河市同大興安嶺相接,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東南隔松花江谷地與張廣才嶺相鄰,東部突入三江平原,東北鄰黑龍江,西南與廣袤的松嫩平原連接。小興安嶺構成黑龍江水系與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嶺,面積77725平方公里。

    小興安嶺山地是在海西褶皺帶基礎上形成的。地面組成以結晶岩、片岩、片麻岩、花崗岩為主,還有玄武岩及砂礫岩。小興安嶺山勢,面向黑龍江的東北坡比較陡峻,而面向嫩江平原的西南坡比較平緩,顯示出不等量的隆起。小興安嶺可以鐵力、嘉蔭一線為界劃為北部和南部兩段,南部較高而北部較低。南部山體山頂渾園,一般海拔500-1000米。由片麻岩組成的山峰比較突兀,高可達1000米以上。伊春附近的大青山海拔1203米,白石砬子1060米,還有許多山峰在1000米左右,多形成尖頂山及"U"形寬谷。谷中有沼澤濕地,當地稱為"甸子"。小興安嶺北段多丘陵盆地和熔岩臺地,海拔300-600米,山勢和緩,山頂較平坦。侵蝕剝蝕丘陵主要沿辰清河兩岸的西崗子、孫吳和龍門等地分佈。熔岩臺地分佈在烏雲河上游、庫爾濱河和沾河一帶,主要是上新統玄武岩經流水切割而成,海拔400米左右,形成深切曲流和峽谷,相對高度80-100米。小興安嶺北段多火山發育,在接近大興安嶺部位有嘎從火山、大黑山、新安屯火山群,科洛火山群等,稍南有五大連池火山群和二克山火山群等,歷史上曾多次噴發。

    小興安嶺的植被主要是針闊混交林。針葉樹種以紅松為主。這一森林類型可與蘇聯的阿穆爾等遠東沿海地區及吉林和朝鮮北部的針闊混交林相連。在針闊混交林內,降水量較豐富,植物種類可超千種。在小興安嶺南側的腹部,伊春市的五營區,1963年已建立了"豐林自然保護區"。

(三)東部山地

    東部山地西與松嫩平原相鄰,西北與小興安嶺交界,東北與三江平原相接,東部和東南部與蘇聯相鄰,往南則為吉林省境內的山地,面積約7萬餘平方公里。

    東部山地屬於長白山系的北延部分,它們是在海西期的張廣才嶺斷層褶皺帶和太平嶺斷層褶皺帶的基礎上形成的。地面組成岩石以花崗岩、片麻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在地質歷史上上升程度不同,南部隆起大,屬於中山與低山區,邊緣地區為丘陵區。海拔高度800-1000米。張廣才嶺南部大禿頂子海拔1668.9米,是黑龍江省最高的山峰。中山與低山區山高谷深,山脊狹窄,多呈"V"形谷。丘陵區山勢和緩,山頂渾園,河谷較寬。東部山地比興安山地要破碎,它大體上是由好幾列西南--東北走向的平行褶皺山脈和寬谷組成。從東到西有太平嶺、完達山、老爺嶺和張廣才嶺。太平嶺與老爺嶺之間為穆棱河谷地,老爺嶺與張廣才嶺之間為牡丹江谷地。此外還有山間盆地和河谷盆地。完達山是老爺嶺的北支綿延成帶的丘陵,向東北伸入三江低地,成為孤島狀,高不及200米。東部山地多熔岩地貌,它是由第三紀中期和第四紀初期噴發的玄武岩熔岩複蓋廣大地面,經長期流水切割而形成如寧安、穆棱至東寧一帶有大面積的熔岩臺地和孤丘,有許多呈平頂方山狀,本地稱為"平崗"。寧安縣境內有許多第四紀火山,如牡丹江市西南的團山子火山群,東京城西南的三家子火山群以及鏡泊湖西北的"地下森林"火山群等。

    張廣才嶺山區,丘陵起伏。隆冬季節,銀裝素裹,有理想的天然滑雪場。阿城縣玉泉的北山滑雪場已有40多年曆史,是距哈爾濱最近的一個滑雪場。尚志縣和延壽縣有高山雪場12處,越野雪場138處。其中有一些標準雪場,如尚志縣烏吉密雪場、延壽縣新城雪場。1982年,國家又在尚志縣建立了亞布力青雲滑雪場。在完達山西端,山高林密,石砬聳立,流水潺潺,是東北虎理想的棲息繁殖環境,也是東北虎的故鄉和天然的避難所。為了挽救和保護瀕臨絕滅的野生東北虎,黑龍江省政府于1980年批准在集賢縣、樺南縣和雙鴨山市交界的七星砬子建立了東北虎自然保護區。七星砬子最高峰海拔853米,保護區總面積達3.3萬公頃。

二、河流

    黑龍江省著名的河流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嫩江、牡丹江和綏芬河。主要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和連環湖。全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條,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條,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條,全省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泡沼640個,正常水面面積5255平方公里。松花江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是黑龍江省境內最大的河流。

    黑龍江省的河流汛期較長、水位較穩定,含沙量小,為航運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黑龍江、烏蘇裏江、松花江,有良好的航道,其中,尤以松花江幹流的航運最為發達。

    黑龍江省水能總理論蘊藏量739.49萬千瓦,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裝機容量603.2萬千瓦,全部開發年總發電量218.5億千瓦時。至1985年,黑龍江省內開發裝機容量僅有13.71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的2.3%。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一級支流牡丹江流域,其次分佈在黑龍江一級支流呼瑪河、額穆爾河、庫爾濱河以及嫩江幹流等河流上。其餘的分佈在湯旺河、綏芬河及其他一些中小河流上。黑龍江省對水能利用率很低,發展潛力很大。

    全省河流平均徑流量為655.8億立方米,佔全國河川徑流總量的3%左右。地表水每人平均水量為2093立方米,每畝平均水量為504立方米,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全國每人平均水量2700立方米,全國農田畝均水量1800立方米)黑龍江省出境直接入海的河流有黑龍江與綏芬河2個水系。匯流到黑龍江的有松花江和烏蘇裏江等較大河流,按習慣將它們分四個水系。

(一)黑龍江水系

    黑龍江蜿蜒在中國東北的邊境上,是世界重要的國界河流之一,流經蘇聯、中國,總流域面積為184.3萬平方公里,大小支流約91條。黑龍江原為中國的內河,1858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的璦琿條約後,沙皇政府強佔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黑龍江變成了中俄界河。黑龍江古稱"完水"、"黑水",漢稱"弱水",唐稱"望建河",清代始稱"黑龍江"。滿語稱"薩哈連烏拉"意為黑色的江。俄人稱"阿穆爾河"。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為額爾古納河,其上源為海拉爾河,發源於中國大興安嶺西坡;北源為石勒喀河,其上源為鄂嫩河,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肯特山東麓。兩源於漠河縣西北部的洛古河村附近匯合後稱黑龍江幹流。經黑龍江省漠河、塔河、呼瑪、黑河、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等縣(市),至撫遠三角洲東北角匯合烏蘇裏江後流入蘇聯境內,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韃靼海峽。幹流全長2821公里,流經黑龍江省境內1887公里。黑龍江幹流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為上游,長905公里,屬於山區性河段;從黑河至與烏蘇裏江匯流處為中游,長982公里,穿行于山地、平原之間,中國一側為小興安嶺山地和三江平原,江寬600-1300米,一般水深1.5-2米,可通航500-1000噸級船舶;烏蘇裏江口至入海口為下游,長934公里,全部在蘇聯境內。黑龍江以雨水補給為主,季節融雪為輔。上、中游秋末開始結冰封凍,次年4月末(中游)5月初(上游)前後開江,多年平均封凍時間164天,多年平均最大冰厚1.08-1.24米。由於開江晚,冰汛、春汛過後緊接雨季,一年中常出現幾次洪水過程。

    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支流有額木爾河、呼瑪河、遜別拉河、松花江和烏蘇裏江。流域內森林茂密、土質肥沃、物産豐富,有耕地788萬畝,人口87.1萬人。因江水水質優良,水草豐盛,適於各種魚類生長,魚的種類在百種以上,以鰉魚、大馬哈魚為特産。黑龍江水能資源豐富,幹流理論蘊藏量為30403萬千瓦,佔東北地區的20.1%,可建大、中型電站多座。

(二)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是黑龍江右岸最大支流,也是黑龍江省境內的最大河流。魏稱"速末水",唐稱"粟末江",遼稱"混同江"金、元稱"宋瓦江",明時始稱松花江。滿語稱"松阿哩烏拉",意為"天河"。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第二松花江在吉林省境內,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北源嫩江在黑龍江省境內,發源於大興安嶺。兩源於三岔河匯合後至注入黑龍江的江段稱松花江幹流。松花江的總長度以北源嫩江計算為2309公里,上段嫩江長1370公里,下段松花江幹流長939公里,在黑龍江省境內的總流域面積為26.9萬平方公里,佔黑龍江省總面積的59.3%。

    松花江幹流從西南流向東北,經肇源、雙城、肇東、哈爾濱、呼蘭、阿城、賓縣、巴彥、木蘭、通河、方正、依蘭、湯原、佳木斯、樺川、蘿北、綏濱、富錦、同江等市、縣,由右岸注入黑龍江。河口高程57.16米。自三岔河口至哈爾濱段為上游。迂迴在平原上,河寬370-850米,水深4-7米;哈爾濱至佳木斯段為中游,兩岸為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低山丘陵區,河道狹窄,多淺灘,最窄處為200米左右,淺灘水深1.5米左右;佳木斯段以下為下游,流經三江平原,河道寬闊,河寬1500一3000米,水深2-3米。哈爾濱以下可通航較大客貨輪。松花江幹流平均比降0.082‰,年平均流量1190立方米/秒,年平均總經流量733億立方米。年平均水位11440米,以雨水補給為主。季節變化明顯,7-8月份徑流量佔全年總徑流量的40%,10月至翌年4月為枯水期,徑流量僅佔總徑流量的15%。從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結冰期140天,最大冰厚1米。江中盛産魚類,以松花江鰲花、鳊花、鮚花等馳名,但因江水污染嚴重,魚産量已比歷史時期大為減少。

    嫩江是松花江北源,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裏山中段南側。正源稱南甕河,河源海拔1030米,流至十二站林場南,與二根河匯合後始稱嫩江幹流。匯合點海拔920米。由北向南,經鄂倫春自治旗、呼瑪、愛輝、嫩江、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訥河、富裕、甘南、齊齊哈爾、龍江、泰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安、肇源等市、縣、旗,于三岔河從左岸匯入松花江,河口高程128.22米。從源頭至河口全長為1370公里。流域面積282748平方公里。嫩江鎮以上為上游,河谷狹窄,具有山地河流性質;嫩江鎮至布西為中游,多低山丘陵;布西以下至河口為下游,進入廣闊的松嫩平原,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嫩江的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12.56億立方米,是松花江水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並集中于6-9月份。訊期出現在7、8兩月。徑流的年變化比較大,以江橋站為例,最大徑流量為10600立方米/秒,最小徑流量為74.6立方米/秒。嫩江水力資源豐富,幹流理論蘊藏量為56.7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7.57億度,但目前利用很少。嫩江的主要支流有甘河、諾敏河、雅魯河、綽爾河、洮河、霍林河、訥漠爾河、烏裕爾河等。烏裕爾河屬無尾河流,只在豐水年才流入嫩江,而中水以下年份,尾端散失于沼澤地內,形成閉流區,其面積幾乎佔嫩江流域面積的30%。

    呼蘭河是松花江中游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於小興安嶺西南側,流經松嫩平原東部13個市縣,在哈爾濱以下4公里處由左岸注入松花江,全長523公里,總流域面積35683平方公里。最大支流為通肯河,此外還有克音河、努敏河、歐根河、依吉密河、安邦河和泥河等,較大支流集中于右側。呼蘭河下游行進在廣闊的平原之上,河道曲折。水量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年徑流總量47億立米。由於降水的地區分佈極不均勻,上游山地森林區降水大,秦家站年徑流量為241.3毫米,水量豐富。下游平原區降水少,蒸發強烈,西部最小徑流量僅25毫米,甚至形成閉流區。流域內降水時間分配不均,6-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5%,徑流量約佔全年經流量的70%以上。暴雨過後常有洪水發生。多年平均最大徑流量和最小徑流量相差懸殊達7倍以上,豐枯水變化很大,旱澇現象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地表侵蝕嚴重。流域內天然落差355米,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1.52萬千瓦,有待充分開發利用。

    牡丹江是松花江中游的最大支流,發源於吉林省境內白頭山以北的牡丹嶺,流經吉林省敦化、蛟河兩縣後,經黑龍江省寧安、牡丹江、海林、林口、依蘭等5縣市,在依蘭縣城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長726公里,流域面積3702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大,河道天然落差1007米,平均比降為1.39‰。鏡泊湖以上為上游,江水由南部進入鏡泊湖,在湖的北部出口處形成落差20米的瀑布。從鏡泊湖到牡丹江市為中游,從牡丹江市至長江屯為下游。牡丹江中游段流經玄武岩臺地,兩岸地形低緩、河谷較寬、比降較小;上游和下游均流經山區,河谷狹窄、水流湍急、支流短小、河中有礁石。直至長江屯以下河流進入寬闊的河谷平原,在依蘭縣附近,山谷驟然開闊,水流蜿蜒,分汊較多,有河中島出現。

    牡丹江年平均徑流量為227.7毫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88.34億立米,徑流量的季節分配不均。春季融水形成明顯的春汛,夏季降水集中,徑流佔全年50%以上,每次較大降水後都會出現強大的洪峰,幸有鏡泊湖調節。河流泥沙含量小,河水終年清澈,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為75.51萬千瓦,有多處優良壩址,開發條件較好,可能開發的水電站點有20幾個,現已開發的發電量僅佔可能開發量的22.2%,潛力還很大。牡丹江的主要支流有沙河、海浪河、頭道河子、二道河子、三道河子和烏斯渾河,以海浪河和烏斯渾河最大。

(三)烏蘇裏江水系

    烏蘇裏江在黑龍江省東部,為中國和蘇聯邊境界河。唐稱"安居骨水",金稱"阿裏門河",元稱"忽呂古江",明稱"阿速江"、亦稱"速裏河",清代始稱"烏蘇裏江"。烏蘇裏江原為中國的內河,1860年(清咸豐十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裏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裏江遂成為中俄界河。

    烏蘇裏江有東西兩源,東源烏拉河發源於蘇聯的錫霍特山之西側,烏拉河長398公里在蘇聯境內。西源松阿察河發源於興凱湖。兩河匯合後,由南向北流經密山、虎林、饒河、撫遠等縣,至撫遠三角洲東北角,從右岸注入黑龍江。其中從松阿察河經烏蘇裏江幹流至匯入黑龍江段492公里,為中國與蘇聯的邊境界河。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在中國黑龍江省境內6.15萬平方公里。河道寬度,松阿察河口至饒河為200-500米,饒河至黑龍江口為500-1000米。正常水位平均水深2-5米。多年平均封凍時間為148天,最大冰厚1.15米。下游饒河站多年平均徑流量232.9億立方米,河口處多年平均徑流量623.5億立方米。中國境內的主要支流有穆棱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撓力河。烏蘇裏江盛産大馬哈魚、甲魚等。中、下游可通航300一1000噸船舶。

    穆棱河為烏蘇裏江左岸最大支流。"穆棱"滿語意為"馬"或"牧馬"。穆棱河流域是古代渤海國的牧馬場,穆棱河因此而得名。穆棱河發源於老爺嶺山脈東坡穆棱窩集嶺,由西南向東北流經穆棱、雞西、雞東、密山、虎林等縣(市),至虎林縣湖北閘處,河道分成兩路。一路沿穆興水路(分洪河道)注入興凱湖;一路沿穆棱河原河道繼續東流,在虎頭以南18公里處之樺樹林子注入烏蘇裏江。河流長度834公里,流域面積18427平方公里。穆棱河在雞冠山以上為上游,絕大部分地區山嶺重疊,谷深河窄,坡陡流急,是穆棱河流域的暴雨中心,也是洪水源地。由於暴雨集中,地表侵蝕嚴重。穆棱站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年35.8噸/平方公里,大於下游近1倍。近年來由於森林的採伐及山坡毀林開荒,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逐年增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年來,穆棱河床已抬高80-100釐米。本區的水土保護工作迫在眉睫。穆棱河屬山區性河流,河道總落差699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折合徑流量為133.5毫米,水能資源較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0.9萬千瓦,尚待開發利用。

    撓力河為烏蘇裏江左岸的較大支流之一。明代稱諾雷河,《吉林通志》稱諾羅河,均同滿語意為"河床流蕩不定"。撓力河發源於完達山脈北坡,勃利縣境內七里嘎山。幹流由西南流向東北,經勃利、寶清,于饒河縣東安鎮從左岸注入烏蘇裏江,全長596公里,流域面積239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七星河、外七星河、蛤蟆通河等。撓力河上游為山丘區,坡度較陡,中下游為平原區和平洼區,流經的是三江平原腹地。撓力河為雨雪混合補給的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9.8億立方米,徑流量年際變化大,豐水的1960年為枯水的1979年徑流量的18倍,豐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出現。一年中有兩次汛期,4-5月為春汛期,9-11月為秋汛期。流域區內河流均屬典型的沼澤性河流。洪澇災害頻繁,平均3年1次重災,有"十年九澇"之説。撓力河魚産豐富,特産紅肚鯉魚。

(四)綏芬河水系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唐稱"率賓水",金稱"蘇濱水"、"恤品水",明稱"速平江"、"恤品河",清代始稱"綏芬河"。這些名稱均為"綏蘇"的音轉,滿語"錐子"之意。河流蜿蜒于老爺嶺的叢山之間,因有"錐子"之形而得名。綏芬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小綏蘇河發源於東寧縣太平嶺,南源大綏蘇河發源於吉林省汪清縣的老爺嶺。兩源於東寧縣的道河鎮下游約3公里處匯合,東流至東寧鎮進入平原地區,繼而流入蘇聯境內,向南流人日本海。以大綏蘇河為上源,全長443公里,其中在國境內長258公里;幹流在中國境內長61公里,中俄界河長2公里。總流域面積17321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流域面積10059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7541平方公里。綏芬河屬山區性河流,水流急促。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0毫米,5-8月份的降水量佔全年的65%,春季和夏秋之際成為汛期。徑流年際變化大,豐、枯水相差10.8倍。東寧站多年平均流量為41.5立方米/秒,折合年徑流量為13.1億立方米。綏芬河流域地表植被繁茂,複蓋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小。綏芬河多年平均封凍時間128天(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9米。水能資源豐富,天然落差大,理論蘊藏量為13.9萬千瓦,上中游已建成多座小電站,但大量水能資源尚待開發利用。河中有灘頭魚、大馬哈魚、鰭目魚等特産。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電話:0451-53642022 郵箱:hljstb@126.com

地址:哈爾濱市果戈裏大街3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