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節,拉祜語稱“阿朋阿隆尼”,時間在農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傳説,拉祜族是從葫蘆裏走出來的,故葫蘆是拉祜族的吉樣物和生活伴侶。拉祜族用葫蘆裝水酒,裝火藥、儲藏谷種,做蘆笙。葫蘆有許多優點,裝水清涼,裝酒不變味;裝谷種裝火藥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門總離不開葫蘆,尤其是男人,身上至少要帶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就是葫蘆笙。葫蘆節期間,瀾滄等地舉行隆重的物資交流會,開展葫蘆文化節活動,舉行盛大的群眾性蘆笙舞比賽。“阿朋阿隆尼”葫蘆節是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的。自1992年以來,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七舉行三天慶祝活動。在《拉祜族民間文學集》中,收錄有拉祜族人從葫蘆裏出來的民間傳説《拉祜族的來歷》、故事:《葫蘆的故事》等,史詩《牡帕密帕》中的“種葫蘆”就説到,拉祜族的祖先扎倮和娜倮,是在小米雀和老鼠的啄咬下,從葫蘆裏出來的,説明瞭葫蘆和拉祜人的密切關係。 (雲南省民族文化網)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