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縣楊林鎮于2005年11月舉辦首屆“蘭茂文化節”。同時舉行“雲南省蘭茂研究會”成立大會,辦“蘭茂生平事跡”展,展示嵩明縣作為蘭茂故鄉的魅力。
蘭茂是明代醫學家、藥物學家,他編著了《滇南本草》,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成書早142年。嵩明特産楊林肥酒,是參照《滇南本草》的藥物配方研製的,是“水酒十八方”中的一方。蘭茂還寫出了雲南省第一部聲律啟蒙的讀物《聲律發蒙》。
嵩明縣楊林鎮南街尾,有蘭公祠。原祠建於明成紀12年(西元1476年),祠內供奉明代兩隱士(蘭茂、賈東晦)牌位。祠後有蘭茂墓。1985年,建成蘭茂紀念館,陳列有蘭茂著作、生平事跡和後人研究蘭茂的學術成就等。是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嵩明曾名崧盟。據《元史·地理志》載:“昔漢人居之,後烏、白蠻強盛,漢人徙去,盟誓於此,因號崧盟。今州南有土臺,盟會處也。”另一説法是:諸葛亮南征時在嵩明縣秀崧山(藥靈 山)七擒孟獲,並在縣城南築臺與盟,“遂以菘盟名郡”。説法雖不同,但從中可以看出,嵩明一名與少數民族有關,是民族團結的象徵。“崧”與“嵩”同,“盟”與“明”通。元代至元年間,改“崧盟”為“嵩明”,沿用至今。
從昆明沿崑曲高速公路,驅車近一小時,即到達嵩明。嵩明有“滇中糧倉”、“花燈之鄉”、“龍獅之鄉”的稱譽。
法界寺森林公園距縣城2公里。十座峰巒向南、北、西三面延伸,猶如三片蓮花瓣,有“半朵蓮花”的美譽。山上竹林蔥蘢,清新氣爽。山腰有黑龍潭和白龍潭兩泓清泉,稱“雙泉瀉碧”。山間殿宇重疊,景致獨特。
海潮寺森林公園,有“雄秀名天下”之稱。每遇山下的嘉裏澤漲潮時,潮聲震響山林。山上古寺因而得名“海潮寺”。
距縣城15公里,有藥靈山。傳説是昔日蘭茂在此採藥為民治病,非常靈驗,故此山稱為“藥靈山”。
楊林鎮小屯村觀音寺內照壁墻上,有觀音寺碑祀。碑高1.1米,寬54釐米,厚18釐米,為青石質。清道光16年(西元1836年)立。碑文記述道光13年(西元1833年)嵩明楊林地震情況:“道光十三年歲囗囗巳七月二十三日巳時,地忽大震,將寺坍塌,被害者嵩明等十州縣共倒瓦草房八萬七千六百零七丁口。又大雨時行,洪水遍流,可憐上無棲身之所,下無糊口之資。”這塊觀音碑祀是研究雲南地震災情的重要資料,為嵩明縣文物保護單位。
楊林鎮官渡村中燈山房內,有官渡燈棚碑。清道光27年(西元1847年)立。碑高1米,寬54釐米,青石質。正文7行,每行28字。碑文記述了清道光13年(西元1833年)嵩明地震使“燈棚落平”,以及當地建燈棚“共樂堯天”的情況。是記述嵩明縣花燈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是嵩明縣文物保護單位。(雲南旅遊資訊港)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