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民族文化

建水賦

發佈時間:2009-03-02 08:32:38

九州之巔,彩雲南現;東迤上郡①,古滇名都。襟紅河邊陲以踞哀牢,傲三江八里而控交趾②。近崑崙以依陽隈,沐惠風而稱爽適。升庵、朱德之詩讚備矣③。勿用天邊覓,論春城果乃在茲。

況乃建水天地靈秀,山水華英。其老城區也,東樓迎暉:巍巍畫棟,煙火萬家,赫然四齣仙神古戲④;滾滾人浪,光華七色,偉哉一座東南雄關。西樓挹爽:百米城墻,如登增城蓬萊;千尺瑯玕,似遊夢境華胥。三里長街,棟宇相望;小街幽巷,古韻悠長。商賈輻輳,臨安府治之舊館;幌子飄拂,市廛所會之老店。其壩區也,遠山含黛,近水拖藍;煙村散落,竹樹參差;稻畝荷塘,綺分繡錯;蒲菰菱藻,鳧鷖飛鳴。見夫城廓歌鐘,隱然相接,盛世太平風致洵足樂也。其山鄉也,重山復水,襟施帶礪;山花爛漫,雲海滔滔。紅土地上鐫刻詩行兮,梯田層層如畫;白雲生處忽見人家兮,農舍片片連天。朝華夕秀,世樂雍熙,此則建水得天獨厚之勝概也。

至若建水以古誇示於世者,言必曰“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廟;七里之遙一橋;八里之遠一塔;桑梓連接,閭閻繁富;街衢巷陌,隨處有井”。

“七寺八廟”、“四大名山”、“五大叢林”⑤,寺廟建築與宗教文化相映爭輝;琳宮梵宇,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神靈殿堂並人心希冀共悅圓融。逐鹿指林⑥,溯臨安古城之濫觴;古剎燃燈,瞻龍華初會之盛典。中國第二大文廟,宮墻振採增南天金碧之輝;芹藻流香比東魯弦歌之盛。萬山第一雲龍山,鳥道松杉千歲老,鶴壇鐘磬半空聞。煌煌然雲南古寺老廟博物館實至名歸也。

是古橋之鄉。“古滇橋王”雙龍橋、“仙留遺跡”天緣橋、風雨廊橋鄉會橋、滇南要津大新橋,遠瞻近矚,橋亭樓閣,飛檐聳翠,高插雲霄。壯闔郡之金湯,率一方之靈秀。處乎斯列者,蓋以百數。“古橋博物院”之美名洵非虛語。乃古井之縣,名泉古井之多難以確計。其形狀各異,賦名多彩;其源頭暢旺,水質甘洌。混沌、溥博、諸葛,內涵雋永;單眼、雙胞、四眼,芳姿各具;方形、圓形、菱形,不一而足。古塔之城鼎足三立兮,為文筆、為崇文、為天柱。巍巍乎擎天挺秀,彬彬乎崇文尊儒;經風雨兮抗雷電,渺四野兮越百年。庭院深深深幾許兮,稱謝黃蕭曾老房舊宅,家家軒堂大院,戶戶黛瓦粉墻。團山民居,錫礦上馱回之村莊,“世界百大瀕臨危險文物遺址”芳型初冠;朱家花園,圓紅樓幽夢佳絕處,“滇南大觀園”世家大族之盛名宏聲遠播。新房民居、貝貢民居,漁樵耕讀,恪守耕讀文化之祖訓遺風;琴棋書畫,承續書香世第之家學淵源。燦燦然榮獲“古民居博物館”之美譽,當驚斯世之殊。  

多才之地,毓秀之區,滇南古教育之聖地也。學海渟泓,時有珠光劍氣;文山聳峙,每看霞蔚雲蒸。廟學書院,遍佈城鄉;私塾義學,燦若星河。學政考棚,漏夜科場之舊跡;家弦戶誦,俗喜向學之世風。“一朝考顯名,臨安佔半榜”;“一門三進士,兄弟兩翰林”,世罕倫比。“滇南鄒魯”、“文獻名邦”,良有以也,夫復何加。數百年薪火相傳,嘉惠士林;一代代人才蔚起,正未有艾。在昔諸生同術同方禮樂詩書崇雅化;而今其師亦精亦宏德智體美育英才。古牌坊之縣也。“太和元氣”、“洙泗淵源”,“賢關近仰”,棹楔高懸,宮垣遠映,雲影天光與泮池晴波輝耀;“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聖域由茲”, “禮門”“義路”共 “萬世師表”長存。“顯靈赫濯”、“兩迤鎖鑰”,檐牙高啄,一抹臨安古城之亮色; “彤管流芳”、“玉潔冰清”,孀居守節,管窺封建家禮于一斑。古鐵路之博物館也。 初築寸軌鐵路,洋房猶在;繼改米軌鐵路,全國僅有;再建泛亞鐵路,通車在即。

一方總號詩書郡,六詔鹹稱禮樂邦。弦頌之雅,食貨之利,邦多文獻,裏有美俗,俾成一道同風之盛;家習詩書,士秀而文,民專稼穡,人敦禮樂,營就滿城文明習俗。鄉音俚語,似吳儂而近藍青;美食佳飲,快朵頤而冠南滇。

且也建水,民族風情濃郁多彩、民族歌舞絢爛翩躚。彝族四大腔、花燈、煙盒舞,展現原生態天籟之音,響徹六合;哈尼族哈巴、器樂、铓鼓舞,演繹最原始祭壇神韻,吞吐八荒。哈尼梯田修進彩雲裏;長街盛宴敢邀天上人。漢族洞經音樂、祭孔樂舞,古風悠韻,情傳千載;街頭民間小調,揚和之聲,舒心坦意,圍觀百人。民族文化,千年余脈,傳諸久遠,所固然也。

此邦人傑地靈,胚胎人物,精靈有加;斯地名流如雲,彪炳青史,歷歷可數。桂湖煙柳,楊慎和葉瑞之詩⑦;紅井歲月,朱德下曾寓之榻⑧。莽原深處,納樓司署雄踞邊徼;山水近側,江陰霞客探險顏洞⑨。建民中學舊址10,書聲瑯瑯,星星之火可燎原,革命自有後來人;孔子文化廣場,芳草萋萋,《雙十碑刻》鑄豐碑11,文光墨寶競風騷。“飛霞流雲”巨匾,顛張之狂草在目;“五顯”“寧邊”碑記12,醉素之遺風可鑒。阿土古渡,步頭啟程涉紅河以達異域;八哥洞穴,鴻蒙辟後邁遠古而知初開。人文淵藪歷史薈萃之故也。

若夫建水,旖旎錦繡,風景名勝聚集之所。亞洲第一溶洞燕子洞,集“奇、險、幽、絕、幻”于一洞,鬼斧神工,南天獨秀;匯“崖、河、燕、匾、神”于一體,天造地設,洞鎖三天。臨安十景,妙曼山川如詩畫;曲江八景13,多情題咏蕩胸間。更有黃草壩哈尼風情景區、雲龍山宗教文化景區、團山歷史文化景區、臨安古城歷史文化區,聲華文物骎骎乎與中州埒;八方來客袞袞兮作建水遊。或則洗澡塘溫泉游泳、綿羊沖水庫泛舟、黃龍寺頂禮拜佛、黑龍潭攬勝尋幽,優哉遊哉,聊以永日。

江山代有才人出,競向東風吐芳菲。彝族歌手白秀珍14,早年蜚聲世界歌壇;彝族青年姚林輝,軍旅歌手後起之秀。男籃名將楊伯鏞五十傑榜上有名;館驛張健國家體操隊執掌教鞭。雲大校長,王學仁教授闡數理統計之精微;普通一兵,章靖才將軍作才俊英年之詮釋。普雄、坡頭,中國民族文化藝術之鄉;南莊張寶龍全國城運會摔跤冠軍。建水六連冠,蟬聯雙擁模範縣稱號。《文筆塔》雜誌,雲南省優秀文學期刊;《建水縣誌》,躋身中國優秀地方誌行列。電影《黑面人》,建水本土作者處男之作。感建水天地山水之靈氣,沐臨安人文底蘊之和風。是以《天極》、《天下一碗》、《夜迷離》、《朱家花園》、《歸宿》等影視攝製組惟建水城馬首是瞻,爭奔走焉。

維我建水,窮山海之瑰富,盡斯民之勤勞。“一山分四季,隔裏不同天”,熱溫寒立體氣候,一應俱全;多樣性生物群落,美不勝收。瓜蔬果品種類繁多,四時不斷;草木魚螺天然之産,不可殫述。稻米、烤煙、油菜籽,勤增地産;白桔、紅桃、酸石榴,名聞遐邇。燕窩、象牙菜,九州馳譽;鉛鋅、錳鈦鉬,礦藏豐富。建水錳鐵,供應全國;藍鷹煙紙,遠銷省外。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粵稱紫陶之都。怪道古諺讚曰:“金臨安,銀大理,言其饒也”。誠哉斯言!

改革開放好,東風拂建陽15。悠悠歷史、火熱現代,在此時對接;邊地文化、中原文化,于斯地交融。建水人勇立歷史潮頭,舞動世紀風雲,虎步龍驤,壯麗藍圖,躍然眼前;凝心聚力,繼往開來,齊奔明朝。

城市沿革:

建水古稱步頭,亦稱巴甸,曾稱臨安。自西元806年唐元和年間,南詔築“惠歷城”,跨宋元,越明清,經民國,逢共和,迄今已然逾千又二百餘載之名府。全縣總面積3789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總人口52萬人。有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聚居。氣候終年溫和,最宜人類居住和農作物生長;有豐富的生物、礦藏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和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

建水古跡眾多,人文薈萃,向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今有“古民居博物館”、“古橋、古井博物館”“寺廟宮閣古建築博物館”等讚譽。建水早在1994年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榮獲雲南“最具活力旅遊城市”稱號;團山民居被列入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産保護名錄;2006年榮列“中國最令人嚮往的50大旅遊勝地”之一。

作者簡介:   後振美,男,1941年生,雲南蒙自縣人。中學物理高級教師,雲南省物理學會理事,紅河州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建水縣政協常委。主要著作有:《中國人與物理學》、《民風民俗——臨安遺風》(與熊興祥合作)等。

註釋:

①東迤:清乾隆十七年(1728年)以前,雲南行省劃為迤東、迤西,建水屬迤東道。

②三江八里:舊時建水納樓茶甸副長官司極盛時期轄地的簡稱。“三江”指禮社江(紅河)、小黑江(李仙江)和藤條江(貝那大河),已延伸至現今越南、寮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八里”是指8個相當於鄉的行政組織單位,共有村寨103個。交趾:西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侵佔甌貉後所置的郡。西元前111年後受漢統治。

③升庵詩曰:“天氣渾如三月裏,花枝不斷四時春。”朱德詩讚曰:“臨安風景地,避暑氣溫和”。

④東門樓西側屋檐上懸挂有張旭所書狂草“飛霞流雲”四塊巨匾,建水人按字的體式神韻分別賦予“魁星點鬥”、“霸王舉鼎”、“劉海戲蟾”、“天女散花”的美妙比喻。

⑤“七寺”分別指:指林寺、觀音寺、白馬寺、天王寺、圓覺寺、法華寺、白雀寺等。“八廟”分別指:武廟、諸葛廟、城隍廟、天君廟、土主廟、關帝廟、東嶽廟、馬王廟等。“四大名山”分別指:東山寺、南山寺、北山寺、西山寺等。“五大叢林”分別指:指林寺、東林寺、南林寺、西林寺、北林寺等。

⑥逐鹿指林:即指林禪寺。《建水州志》載:“相傳宋末人見一鹿,因率眾跡之。俄一異人出指其林曰:‘鹿處此山久矣,無庸追捕。’言畢不見,眾驚以為神,因立祠祀之。故建水有“先有指林寺,後有臨安城”之説,流傳至今。

⑦嘉靖年間,著名人文學者、四川新都狀元楊慎(14881599),字用修,號升庵,被謫戍來滇。在建期間,曾受進士葉瑞邀請,兩度在葉家山址居住,開館講學,頗多唱和。

⑧朱德從1909年到1923年整整有14年在雲南和滇軍中學習和工作。其間,有兩年半是在臨安(建水)度過的,並寓居在城南紅井街15號曾寓(現為朱德舊居和朱德舊居陳列室),時任營長。1962年朱德元帥到建水考察,舊地重遊,感慨頗多,欣然寫下了《夏日訪臨安》等詩作。

⑨徐弘祖(亦作宏祖),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末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其在考察建水時曾寫下《遊顏洞記》一文。

⑩建民中學:創辦于19388月,學校發展了中共地下黨員105人,民青成員167人。後被國民黨查封。1983年復辦。

⑾《雙十碑刻》:2006年建水建城1200年之際,精選建水十件歷史大事和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事略,勒石十二,立於城中,志史志賢。

⑿指碗窯村五顯廟中袁服孔書《重修五顯廟碑記》和玉皇閣中崇文塔上清代滇中四書家之一闞禎兆書《寧邊樓碑記》,均為雲南省著名草書碑刻。

⒀臨安十景為:學海文瀾、瀘江煙柳、煥峰擁翠、珠噴龍湫、東樓淩漢、岩洞雲深、萬明遠眺、雲龍毓秀、津鎖長虹、石壁泉聲。曲江八景為:慈雲鐘聲、柏枝無影、溫泉藹浴、獅象把關、秋江晚渡、白雲古洞、白馬懸蹄、龍泉勝境。

1955年彝族歌手白秀珍在波蘭華沙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演唱彝族“四腔白話”榮獲銀質獎。

⒂建水美稱建陽。(作者姓名:後振美 通訊地址:雲南省建水六中)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