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援華志願航空隊在雲南與日軍空軍作戰,並於1942年開闢了被稱為空中禁區的著名駝峰航線,成為當時國際援華抗戰的唯一補給線,對中國的抗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由於這條航線要飛越喜瑪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地理環境和氣候十分惡劣,又加上日軍飛機經常偷襲,所以從開通到1945年,盟軍就損失了六七百架飛機,犧牲了二千余名機組人員。位於這條航線重要地段的麗江地區,曾留下了血與劍的歷史篇章。
玉龍雪山因其獨特地理位置和造形,而被稱為駝峰線上不滅的航標燈。玉龍山下白沙太平村附近有一片近萬畝的荒沙壩,納西語叫"納堆課",美軍第十四航空隊便利用這片荒抄壩,開闢成駝峰線上唯一的天然飛機場,成為航線轉机站(加油),並在太平村設了航空站,機場無線電臺則設在古城興文小學南院。航空站美軍官兵與當地村民和睦相處,十分喜歡納西族的風土人情,常應邀參加村民的婚禮、祭天、上墳等活動,並常在白沙足球場與當地人踢足球。
抗戰期間,駝峰線飛機不分晝夜飛過麗江上空,也時有飛機在麗江境內墜毀事故發生,曾有人統計共有九架飛機在麗江地區境內墜毀。每當墜機事件發生後,麗江民眾都去奮力營救。1943年12月17日,一架美軍飛機在麗江縣香格裏鄉雄古村與太安村交界的"木什"山頭墜毀,機上五名機組人員跳傘落進深山老林中,當地民眾及時組織救援,先後把五名跳傘機組人員全部救到當地鄉保長家中,並以貴賓之禮相待,次日便與從縣城趕來的營救人員一道,把他們全部安全送到縣城。1944年7月30日下午,又一架美軍飛機在金龍鄉境內一個叫"創初"的大山上因雷擊墜毀〈即現七河鄉中義行政村〉,麗江民眾連夜上山營救,然而八名機組人員均全部隨機遇難。營救人員將撒滿山頭的碎屍全部撿回,裝進兩個大箱子裏,抬回40公里外的麗江縣城後,舉行隆重的公祭活動,將英烈忠骨埋在了麗江壩南端五台山下松林裏,並立了一個高1·2米、寬0·70米的大理石碑,碑上用英文刻著:"謹以紀念,E.R.格拉斯少校,C.R.豪威爾上尉,H.摩根中尉,J.斯默克中尉,L.E.肯維亨特科斯奇少尉,JJ梅德林少尉,C.H.奧洛森技術軍士,E.E.施帝菲爾德技術軍士。以上為美利堅合眾國空軍第二十轟炸機大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于1944年7月30日犧牲的將士"。在碑文下部用中文還刻寫著:"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三十日,美國空軍第二十轟炸機隊戰士八人為盟國殉難於麗江縣金龍鄉之忠骨合葬此墓。"一年後,這八名美軍飛行員遺骨又被運回了美國。如今,當年這塊大理石墓碑已陳立於麗江縣博物館,供遊人憑吊,讓人永遠記住這一段難忘的歲月,珍惜中美兩國人民的戰鬥友誼。
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