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82公里,沿海島嶼30多個;內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
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佈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揭陽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 21. 4 C,平均降水量 1723毫米。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乾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揭陽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全市河流總長1097.5公里,年均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4.8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16.22萬千瓦,約佔理論蘊藏量的36.2%。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錫、鎢、銅、鐵、金和甲長石、花崗石、稀土、瓷土等。全市現有森林蓄積量325.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6.9%。植物種類1130多種,其中稀有植物20多種,如烏相、檜樹等。珍稀動物15種,如巨蜥(五爪金龍)、大鯢(娃娃魚)、穿山甲等。
投資環境
自然地理
揭陽市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 ,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北靠興梅,南瀕南海,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文通運輸便捷。
揭陽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4℃.年太陽幅射總量為每平方釐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間,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揭陽自然資源豐富,可供開發水力約16.22萬千瓦;礦産資源主要有主要有錫、鎢、銅、鐵、金和甲長石、花崗石、稀土、瓷土等;珍稀動物有巨蜥、穿山甲、果子狸等;名貴水産品有龍蝦、青嶼蟹、石斑魚、鮑魚等。
行政區劃、面積、人口
揭陽見諸史載已有2200多年,是潮汕文化發祥地,素有“海濱鄒魯”之美稱。市區陸地面積52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623.95萬人,是粵東地區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揭陽是著名僑鄉,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20多萬人。
綜合經濟
建市以來,揭陽市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6年,全市生産總值486.75億元,比建市初的1992年增長5.18倍,年均增長13.9%。三次産業構成比例由1992年的41.8:34.7:23.5:演變為15.2:50:34.8,實現了從第一産業主導型向第二産業主導型轉變。
工業
現有工業企業3萬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98家。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391.41億元,比1992年增長14.1倍。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