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位於北緯23°10’,東經112°31’。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乾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與丹霞山、羅浮山、西樵山合稱為 廣東省四大名山 。 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積1133公頃,最高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佈著溝穀雨林、常綠闊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等森林類型。而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森林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是有400多年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價值聞名海內外,被眷為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
這裡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535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種。鼎湖山多樣的生態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因此這裡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多,有鳥類178種,獸類38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5種。1998年12月,經中南林學院森林旅遊研究中心測定,鼎湖山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05600個/立方釐米,是目前國內所測定的最高的負離子含量區。
鼎湖山自唐代以來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西元676年,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禪師在鼎湖山西南之頂老鼎建白雲寺,此後,高僧雲集這裡,環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來朝拜、遊覽的香客、遊人越來越多。明崇禎年間,即西元1633年,和尚在蓮花峰建起蓮花庵,第二年又迎來高僧棲壑和尚入山奉為主持,重建山門,改蓮花庵為慶雲寺,到了清代,慶雲寺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嶺南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因為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而蘊藏著豐富的泉水,從而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流泉飛瀑。幽深的自然景觀,東西兩溪流形成兩大景區:天溪景區、老鼎景區。九十年代新開發的鼎湖山新景區叫”新鼎景區”。
鼎湖與七星岩一起于1982年組成星湖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于1998年七月又評為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示範點。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國際學生旅館,以低廉的價格接待海內外學生。
七星岩景區
該景區由散落在廣闊湖區的七岩、八洞、五湖、六崗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見勝。景區內七座挺拔秀麗的石灰岩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它分南北兩列,南列由東而西為閻風岩、玉屏岩、石室宕、天柱岩、仙掌岩等,唯阿坡岩獨峙北部。兩列之間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樓,東有星湖旅行社。石室岩早在幾百年前就以風景幽奇而聞名全國,是星湖遊覽中心,為七星岩景區名勝古跡較集中之處。岩頂名嵩臺,相傳是天帝宴請百神之所。岩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僅2米余,洞內穹窿寬廣,頂高達30余米,石乳、石柱、石幔遍佈其間。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邀遊可覽漩礬臺、黑岩、鹿洞、光岩等景。石室洞內最著名的還是石刻,洞口有唐李邑匿所書的《端州石室記》碑刻。洞內摩崖石刻林立,計有270余處,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詩廊”之稱。石室洞右側有水月宮,它始建於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傍水,紅墻綠瓦,與岩前五龍亭、飛龍橋遙相輝映。石室岩上的攬月亭和水月宮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稱為,“水月岩雲”。湖區北部的阿坡岩東麓下有雙源洞,長270多米,內有兩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岩怪石瑰麗奇特,遊人可乘小艇入洞遊覽。在星湖南部有星湖遊樂園,佔地20多萬平方米,是現代遊樂設施與中國園林融為一體的大型遊樂園。
景區
鼎湖山景區以亞熱帶天然森林、溪流飛瀑、深山古寺見長。從世界範圍來看,整條北回歸帶幾乎全是沙漠或乾旱草原,而緯度相當的鼎湖山景區,由於受季風影響,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亞熱帶、熱帶森林,所以為各國科學家所注目。它在1980年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護區網,同時又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為世界重要的自然保護區。鼎湖山林壑幽深,泉溪淙淙,飛瀑直瀉,自然風光十分迷人,包括鼎湖、三寶、鳳來等10多座山峰。原來山頂有湖,本名頂湖山。西南坡西溪龍泉坑有水簾洞天、白鵝潭、葫蘆潭等8處瀑布。山南麓有慶雲寺,西南隅有白雲寺,山腰建有日僧榮睿大師紀念碑。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于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位於北緯23°10´,東經112°31´。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乾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 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積1133公頃,最高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佈著溝穀雨林、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灌木叢等森林類型。而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森林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是有400多年曆史的原始次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價值聞名海內外,被眷為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
這裡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以鼎湖山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種。鼎湖山多樣的生態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因此這裡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多,有鳥類178種,獸類38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5種,1998年12月,經中南林學院森林旅遊研究中心測定,鼎湖山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05600個/立方釐米,為目前國內所測定的最高的負離子含量區。
鼎湖山自唐代以來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西元678年,禪宗六祖惠能的弟子智常禪師在鼎湖山西南之頂老鼎創建白雲寺,此後,高僧雲集,周圍建起三十六招提,前來朝拜、遊覽的香客、遊人越來越多。明崇禎年間,即西元1633年,在和尚在蓮花峰建起蓮花庵,第二年又迎來高僧棲壑和尚入山奉為主持,重建山門,改蓮花庵為慶雲寺,到了清代,慶雲寺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嶺南四大名剎之首。鼎湖山因為覆蓋著茂密的森林而蘊藏著豐富的泉水,從而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流泉飛瀑。幽深的自然景觀,東西兩溪流形成兩大景區:天溪景區、雲溪景區。九十年代新開發的鼎湖山新景區:天湖景區。
鼎湖山寶鼎園是鼎湖山近年開發的一個新亮點。鼎是中華古代文化的一個象徵。國家主席江總書記在聯合國贈鼎儀式上指出:"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象徵著團結、統一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盛的祥物"。
鼎湖山寶鼎園位於肇慶市鼎湖山的天湖景區,佔地約1.3萬平方米,園內青山環抱,風景優美。
在寶鼎園下的"鼎湖"(山頂之湖)及相連的山谷新近開闢了一條蝴蝶谷探險旅遊線,能觀賞到黑桫欏等國家一級珍稀植物及自然林景色,有七、八個瀑布,遊程約一個多小時,很受遊客歡迎。
飛水潭
鼎湖山飛水潭,又名龍潭飛瀑,位於鼎湖山南半山腰、慶雲古剎下東側。 去飛水潭,由榮睿碑亭拾級登山,沿曲徑雲封直上,至半山腰向右拐,過眠綠亭即可。當然,亦可在榮壑碑亭前面的山溪邊起步,一直溯溪而上。這裡,山石嶙峋,瀑布從40多米高的崖頂深處狂奔而來,直往下飛瀉,忽而形成千尺飛流,如白練懸空,忽而濺作滿空雨花,如輕紗曼舞。瀑佈下,如注的水流匯成一泓碧水,中有巨石,上刻“枕流”2字。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偕夫人宋慶齡遊覽鼎湖山時,曾在此游泳,現崖壁上刻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游泳處”6個大字。潭水由此再往下傾瀉,繼而形成另一個深潭,據傳為蟄龍窟,故曰:浴龍池。 飛水潭側建有更衣室,崖間建有觀瀑亭,崖壁鐫刻著許多讚美飛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如“噴雪”、“能移我情”、“天然圖畫”、“飛泉咽危石”等,頗有詩情畫意。 夏日到此,觀瀑、游泳、濯足,均感遍體清涼,煩熱頓消。
水簾洞天
鼎湖山雲溪景區的水簾洞天,過“浴佛池”,隱隱聽得陣雷轟鳴,沿溪急上,壁上千仞,水簾從30米高處傾下,直衝一泓圓圓的清潭,狀如天井,四週青枝綠葉,將天井綠蓋,漏下星點陽光,折光照映水霧,段段彩虹,飛瀑落潭,形成激湍漩渦,洶湧澎湃,寒氣襲人,最可觀的是高空水簾飛越飄石下瀉,瀑布晶簾飄出,遊人可步入晶簾之後,貼崖而過,如入水簾洞中。只見雪光搖曳,簾幕垂落,數滴水花濕衣,情趣橫生。站在水簾洞內,隔著水簾往外看,猶如在竹簾窗內外望景物一樣,隱隱約約,簾幕掩映,岩壑朦朧,景物撲朔迷離,別有情趣。峭壁上“水簾洞天”四字,為齊田夫同志所書。距潭20多米的石壁上,建有觀瀑亭。亭內可見水簾洞天全景。每當陽光斜照時,一條長虹橫臥簾前,五彩繽紛,瑰麗奪目。
再沿石蹬溯流而上到水簾頂端,向前看,對面陡峭懸崖,矗立千尺,巍峨險峻,令人嘆為觀止,往下望,珠簾下垂,溫天霧雪,宛如撒玉,蔚為奇觀。
鼎湖山大事記
原《鼎湖山誌》在清康熙五十六年編定後,鼎湖山主要大事記要如下:
民國3年(1914年)高要知事兼警察事務所所長髮出佈告,圈定鼎湖山四至範圍內的山林樹木由寺廟主管,不準侵佔山林,制止破壞事故。四至範圍是:左至石仔嶺、竹篙嶺、飛水潭、青龍頭沿坑兩旁為界;右至三寶峰、虎頭山為界;前至百丈嶺為界,後至牽絲過脈等處為界。
民國5年(1616年)慶雲寺失火,西隅一帶房屋被燒燬,後又募化重建。
民國12年(1923年)七月下旬,孫中山先生偕同宋慶齡及魏邦平夫婦等人來鼎湖山遊覽,在飛水潭游泳,並在慶雲寺題留“眾生平等,一切有情”對聯一副,後被人盜走。
1916年8月10日學者章太炎來肇慶抵鼎湖山,並題“滌瑕蕩垢”字句,後製作題匾,懸挂于眠綠亭,此匾在“文革”期間被毀。
民國10年(1921年)香港同胞李寶光先生捐款建慶雲寺有德堂(三層樓一幢)。
1955年夏,原廣東省副省長古大存主持召開星湖管委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指出星湖管委會負責管理七星岩、鼎湖山兩片風景區。
同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在鼎湖山興建第五招待所(即現鼎湖旅行社)。
同年,廣州教育工會將慶雲寺部份建築改建為教工休養所(即現鼎湖山旅舍)。
1956年3月12日,古大存主持召開星湖管委會第二次會議,古大存在會議上提出:要以鼎湖山的陰涼,七星岩的秀麗,羚羊峽的雄偉,將三處風景遊覽勝地連接起來,建成一個名揚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會上決定由省交通廳負責修築鼎湖山登山公路,省文化廳負責整理文物古跡,省林業廳負責規劃登山公路綠化。
1956年6月,設立鼎湖山樹木園,並確定鼎湖山樹木園行政上歸星湖管委會領導,業務上由華南植物研究所領導。
1957年初,古大存主持召開星湖管委會第三次會議,會上主要是討論星湖建設方案,由星湖管委會撥款2000元綠化鼎湖山登山公路。
1958年高要行署水電處建省第五招待所(即現鼎湖旅行社)前水電站。同年,省五招改為鼎湖旅行社並交星湖管理處管理。
1959年星湖管委會下放歸肇慶專署(原江門專署)領導,並改星湖管委會為星湖管理處。
1961年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視察鼎湖山風景區。
1962年至1965年,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多次到鼎湖山視察,並於1964年春親筆題寫“鼎湖幽勝”四個大字,後建“鼎湖幽勝”牌坊。
1963年省人民政府確定鼎湖山風景區為對外開放單位。
1971年5月12日星湖管理處接管教工休養所並把其改為湖山旅舍
1973年修築草塘至慶雲寺登山公路。
1978年秋,經國家建委提出,由廣東省委主持在鼎湖山召開有全國16個風景旅遊城市參加的肇慶市城市規劃和星湖風景區規劃座談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鼎湖山風景區資源豐富,各種條件具備,國內罕見,大有可為。
1977年原國家地質部副部長何長工視察鼎湖山,寫下《鼎湖春色》詩一首。
1978年10月1日,省委劉田夫書記對鼎湖山的規劃建設作出指示:鼎湖山的規劃要沿著天然瀑布、古寺、原始森林來規劃。慶雲寺的古建築要保存下來,不要把它拆掉。四個大殿要儘量想辦法修好,大殿的修復要保持原貌。並親筆寫“水簾洞天”四個大字,鎊刻在飛瀑右側石壁上。
1979年1月17日,國務院批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列入“人與生物圈”的一個定位研究站。
1979年4月,國家建委在杭州召開全國風景區工作會議,把星湖、鼎湖山列為全國22個國家級自然風景區之一。
1979年5月,省委批准撥款修繕鼎湖山慶雲寺並建榮睿碑亭、榮睿大師大事記碑。
1979年7月,省、地建委和財政局撥款維修白雲寺、躍龍庵、老龍潭以及古道、棧道,恢復雲溪景區。
1979年12月,葉劍英委員長在視察鼎湖山後在廣州親筆題“鼎湖"’三字。
1979年10月20日,肇慶地區革委會發佈鼎湖山風景區管理條例,交星湖管理處具體實施。
1980年春,日本唐招提寺住持森本長老一行晉謁榮睿大師紀念碑,併為白雲寺書寫“山川異地,風月同天”八字以為紀念。
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發出186號文件,將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列為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1983年4月中旬,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朱暢中先生及建築系師生到鼎湖山考察,並協助編制鼎湖山總體規劃.
1984年4月,日本顯影岐阜縣日中友好訪問團一行晉謁榮睿大師紀念碑,並在碑亭前植樹紀念。
1985年10月8日肇慶地區行政公署發出肇函(1985)12號:《關於慶雲寺由佛教僧人管理使用的通知》,並於1986年1月正式辦理移交手續。
1986年2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名揚中外的詩人赴樸初視察鼎湖山風景區。
1987年8月下旬,葉選平省長視察鼎湖山雲溪景區。在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從慶雲寺後山開始步行,沿山間小路經雲脈亭、白雲寺,躍龍庵、聖僧橋、飛騰臺、涅檠臺、老龍潭、三味潭、水簾洞天,沿西坑順路下山,經含珠澗、伏虎聽泉、望鵠亭返回,沿途步行近6個小時,進行了詳細的視察。他認為鼎湖山雲溪景區名勝古跡眾多,林壑幽美,溪流淙淙,瀑布懸空,大有可能建成遊覽勝地,並提出要把老鼎(雲溪)建成森林公園對外開放。
1988年5月3日,慶雲寺舉行榮睿紀念堂揭幕暨坐像安放儀式。以日本國歧阜市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歧阜市藥科大學校長崛于夫博士為團長,岐阜市真福寺住持楃浦宗覺大師和岐阜市議員,歧阜市日中友協常住理事松尾孝和為副團長的日本岐事市友好訪華團一行,于5月3日上午前往肇慶市鼎湖山慶雲寺,參加榮睿紀念堂揭幕暨坐像安放儀式。
1989年9月2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下達肇府函[1989]140號文件:《關於加強對鼎湖山管理工作的通知》,共主要精神是:
1.成立鼎湖山管理協調領導小組,由肇慶市政府、省國土廳、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和肇慶市規劃局、國土局、宗教事務局、星湖管理局等單位各派一位負責同志組成,組長由肇慶市政府一位副市長擔任。名單如下;
組 長:溫 樹(肇慶市副市長)
副組長:黎彥明(肇慶市星湖管理局局長)
組 員:余邦賡(廣東省國土廳副廳長)
張經煒(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
屠夢照(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
黎瑞福(肇慶市政府副秘書長)
梁永席(肇慶市宗教事局局務長)
陳啟客(肇慶市國土局局長)
馮寶林(肇慶市規劃局局長)
2.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和寺廟的現狀及其性質和任務不變。樹木園、風景區、寺廟三個單位的現行體制和人、財、物的管理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務單位現有的財産、設施的歸屬也不改變。
3.鼎湖山(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和寺廟)如需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建設規劃,須由管理協調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協商,並經肇慶市政府審核,報省政府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新的開發建設項目所需資金,原則上實行集資的辦法;其所得的收入,除部分留作發展資金外,其餘部分按集資比例分成.新建設施和新添置的其他財産屬國家所有.
4.肇慶市人民政府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和寺廟,要實行統一管理,並負責做好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如涉及改變管理體制問題,要請示省政府決定。
1989年10月28日,肇慶市編委下達肇編(1989)26號文件,同意設立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鼎湖山辦事處,為副局級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任務是:在市府的統一領導下,協助市府各職能部門加強對鼎湖山風景區的行政管理,協調各單位及各方面關係和利益;執行星湖管理局有關規定,負責組織並實施對鼎湖山風景資源及現有設施的管理、保護、規劃、綜合開發利用等工作;完成鼎湖山協調領導小組和星湖管理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此後由有關部門下達文件分別任命鄭心存為星湖管理局鼎湖山辦事處主任,鄭奴錦為副主任,劉蘭大為辦公室主任。
1990年2月8日,肇慶市政府下達肇府辦[1990]08號《關於鼎湖山遊覽門票事項的通知》,其主要精神是:1.實行統一門票,一票進山遊覽。2.門票收入的資金50%用作駐鼎冊各管理單位的管理費用補貼,其中慶雲寺管委會20%,樹木園、旅行社、辦事處各10%;余的50%,用於景區景點的建設維護基金。
1990年1月15日,肇慶市物價局發出肇價字(1990)08號《關於鼎湖山統一門票價格批復》。其主要精神是:為有利於鼎湖山的管理協調領導工作,由星湖風景名勝管理局鼎湖山辦事處在“鼎湖幽勝”牌坊處設立統一門票收費點,每人票2.50元,同時撤銷原慶雲寺旅行社的收費點。今後,未經批准,任何部門、單位不得在鼎湖山設點收費。統一門票從1990年1月2日起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