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策法規

新餘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

發佈時間:2010-05-20 15:28:51
發佈時間: 2009-5-19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關於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2008年12月12日市七屆人民政府第3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化被動為主動,變危機為生機,採取有力措施,紮實做好各項工作。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關於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確保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1.努力增加投入。以高投入拉動高增長,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把爭取支援與市場化運作結合起來,把加大投資與調優結構結合起來,加快推進在建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啟動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加快選擇明年可列入國家、省計劃的後備投資項目。力爭2009年建設1000萬元以上項目25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47個;力爭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500億元。

    2.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抓住當前建材價格下降的有利時機,調整建設目標,細化施工計劃,全力加快在建項目工程進度。建立和完善“六個一”的項目落實機制,重點對“1010”工程、國家投資項目和2009年安排投資的重點項目實行項目推進責任制,制定由100名縣級以上領導幹部挂點幫扶100個重點項目的方案,建立考評體系,確保項目建設按圖作業、按月報表、按季調度、按計劃推進。圍繞工業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重點推進賽維LDK多晶硅片、硅料,升陽光電2200兆瓦太陽能電池,瑞晶500兆瓦太陽能電池,中材10萬隻坩堝,贛鋒鋰業鋰電池,江鋰60萬噸硫酸、2萬噸電解鎳等項目;圍繞農林水基礎設施和農業産業化,重點推進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現代農業科技園、10萬畝蜜桔基地、10萬畝苧麻基地、10萬畝高産油茶基地、潤合百萬頭生豬加工、恩達家紡3萬噸微生物脫膠精幹麻生産線等項目;圍繞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重點推進袁河抬水工程、白梅水庫、天然氣分站、洋坊站改擴建、仙女湖大道、清宜線改建等項目;圍繞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重點推進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等6個污水處理廠、分宜縣生活垃圾處理廠、華電電力3000台螺桿膨脹動力發電機、力德風力1200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等項目;圍繞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重點推進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城中村改造,中醫院門診大樓建設,農村中小學改造,鄉鎮衛生院改造等項目。

    3.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援。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保障性住房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林基礎設施、重大基礎設施、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高新技術和産業結構升級等六個方面的重點,認真組織、協調好項目對接申報。把組織申報項目與積極做好“1010”工程銜接起來,爭取“1010”工程項目有更多的政策支援。對上報項目要指派專人,緊盯不放,建立項目跟蹤責任制。市直各業務主管部門年度爭取項目資金應不少於全省的十一分之一,各縣(區)爭取項目資金要求在去年基礎上增長50%以上,對爭取到項目資金的單位,按《新餘市爭取上級資金獎勵暫行辦法》(余財辦〔2008〕15號)進行獎勵。

    4.切實做好項目包裝和儲備。高度重視抓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做好項目可研、環評、安評、土地預審等工作,力爭儘快完成新電和分電擴建、華電膨脹螺桿發電機組、力德風力發電機組、電網改擴建、白梅水庫、現代農業科技園、10萬畝高産油茶基地等項目的報批核準,儘早開工建設並爭取國家和省政府支援。在抓緊時間上報項目的同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與發展改革部門溝通對接,在認真篩選、嚴格把關的基礎上,抓緊規劃、篩選和儲備一批項目,並根據國家投資政策需要,及時調整補充項目內容,力爭有更多的項目納入國家、省明後兩年投資計劃。

    二、加大扶持力度,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5.鼓勵支援企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大力扶持企業科技創新,重點推進賽維LDK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鋼船用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鋼絲廠民爆器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推進江西華電膨脹螺桿發電機、江鋰科技電解鎳等産品技術創新。進一步完善落實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科技進步和發展高新技術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凡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符合市政府確定的主導産業重點項目,可由企業提出申請並經市經貿委和市財政局審定,按企業信用等級給予20%-50%的貼息補助(單個項目貼息不超過10萬元);對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單位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經費支援;對被認定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包括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包括重點實驗室)的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10萬元的經費支援。

    6.全面落實增值稅轉型改革。按照國家的政策規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允許所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抵扣其購進機器設備所含的增值稅,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稅賦。積極研究對就業型、成長型困難企業實行有關規費緩繳和減免的具體辦法,主動幫助企業按規定減免和緩繳有關規費,渡過難關,實現平穩發展。

    7.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幫助企業降低生産成本,從2009年社會保險繳費年度起,工業園區企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由原按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核定,調整為按上年度企業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核定;工業園區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以上年度企業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按現行繳費比例參保繳費。2009年免費為工業園區新招用的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進一步降低公路運輸費用,鼓勵採用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對轉移企業的車輛運作費按其所在地常住居民車輛待遇享受月票包繳優惠。

    8.認真落實有關規費減免和獎勵政策。對投資建設工業標準廠房的,減半徵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對特色産業園及一期投資2億元以上的製造業轉移項目,除國家規定的收費外,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外商投資和市外投資的企業進行增資擴建或技術改造,新增投資2億元以上的,屬市、縣(區)有權減免的規費予以全免。凡固定資産投資5000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的新建工業項目,對涉及的市、縣(區)兩級行政性收費(不含人防易地建設費)按標準的20%收取,涉及的事業性收費按標準的50%收取;凡固定資産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新建工業項目,對涉及的市、縣(區)兩級行政性收費(不含人防易地建設費)按標準的50%收取,涉及的事業性收費按標準的70%收取。同時規範仲介機構的收費行為,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仲介服務,一律按最低標準收費。對出口農副産品和符合條件的進料、來料加工的出口貨物,減免部分檢驗檢疫收費。嚴格兌現《新餘市推進“十百千億工程”衝刺“工業1500億”考核獎勵辦法》。

    9.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按照集約節約用地的要求,土地供應向工業園區,向列入國家、省、市重點支援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産業項目傾斜;對三大産業、100個重點推進項目,財稅型、高新技術型、成長型、就業型企業,依法依規優先保證其合理用地需求,優先安排年度用地計劃,優先列入調度,優先辦理用地手續。建立重大産業項目用地保障制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供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加快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10.加快建立市、縣(區)聯動的信用擔保服務體系。力爭兩年內基本建成市、縣(區)聯動兩級信用擔保服務體系。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和民間資金以獨資、入股、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擔保;支援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擴大規模;支援縣(區)組建擔保機構,並以出資參股的形式加入市級擔保機構。對符合我市主導産業的財稅型、成長型、就業型的“四有三不”(有市場、有合同訂單、有信譽、有效益,不是高污染、不是高能耗、不是高危産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進行擔保。

    11.加強政銀企合作。進一步推進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間的協作,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支援我市經濟發展與自身穩健經營有機結合,引導新增信貸資源向主導産業、重點企業、中小企業、“三農”等方面傾斜。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的合作,力爭今後幾年合作金額達到80億元,主要用於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信用擔保機構擔保的貸款需求給予充分支援,並實行不超過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優惠利率;加強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對大幅增加信貸資金支援我市經濟發展的市內外銀行給予獎勵,具體獎勵辦法按《新餘市加快經濟發展優惠辦法》執行。

    12.積極支援企業直接融資。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按照《新餘市加快經濟發展優惠辦法》有關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重點推進永盛礦冶、贛鋒鋰業、科農種豬、新華公司、江鋰公司、恩達家紡等企業上市進程,爭取明年1-2家企業成功上市;加強對後備上市企業的優選培育,指導和幫助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券;支援企業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和資産證券化融資方式籌集資金;支援企業運用投資基企和信用工具融資;支援績優上市公司依靠資本市場開展並購重組做優做強;支援市內優勢企業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借殼上市;對註冊地在市外的上市公司遷入我市的,予以支援並按註冊資金的3‰-5‰進行獎勵。積極爭取國家支援我市設立新能源産業創業基金,爭取一期融資50億元,放大到200億元,推動我市打造新能源産業基地。

    13.努力發展地方金融業。積極支援保險和證券業的發展。大力支援保險行業協會建立規範有序的保險業市場,鼓勵保險機構擴大保險業務範圍。積極促進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對新引進的金融機構,按《新餘市加快經濟發展優惠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獎勵。

    四、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

    14.加快推進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2009年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萬平方米,通過實物配租或租賃補貼方式解決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1500戶。繼續抓好經濟適用住房建設,2009年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5萬平方米,解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710戶。採取政府收購市場低價房、二手房等措施,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設。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步伐,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

    15.創造良好的住房消費環境。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對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一律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半徵收經營性收費。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的,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按照國務院的文件精神,進一步鼓勵普通商品住房消費。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暫定一年實行減免政策,其中,將現行個人購買普通住房超過5年(含5年)改為超過2年(含2年)轉讓的,免征營業稅;將個人購買普通住房不足2年轉讓的,由按其轉讓收入全額徵收營業稅,改為按其轉讓收入減去購買住房原價的差額徵收營業稅。引導房地産開發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促進商品住房銷售;支援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對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特別是在建項目的信貸支援,對有實力有信譽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兼併重組提供融資和相關金融服務。同時,正確引導購房者和銷售仲介行為,促進房地産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16.對購買保障性住房提供信貸支援。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保障性住房和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以及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的下限可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比例下調至20%。對已貸款購買一套住房但每人平均面積低於本市平均水準,再申請購買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居民,比照執行首次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優惠政策。適當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延長貸款期限,提高最高貸款額度;對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保障性住房的,借款人及房屋産權共有人每月繳存住房公積金可直接衝抵還貸。

    17.啟動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為擴大內需,促進住房消費,參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財政廳、省直機關房改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在昌省直機關住房分配貨幣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贛辦字〔2008〕49號),制訂我市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方案,增強城市居民購房支付能力。開展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試點,對符合經濟適用住房購買資格的申購家庭發放購房補貼,讓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受益。

    五、努力擴大消費,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準

    18.積極引導消費。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安排200萬元設立服務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援重點服務業項目和企業的引進、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升;加快服務業配套設施和項目建設,推進天潤物流園、鋼材物流園、農副産品批發市場、農資交易市場等項目建設;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農村商業網點建設,逐步開設農家連鎖店200家,繼續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不斷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積極實施“家電下鄉、數位下鄉”活動,從2009年2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商務部關於印發家電下鄉推廣工作的通知》(財建字〔2008〕680號)規定,對農民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四類産品實行補貼。努力增加群眾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力爭明年城鄉居民收入均增長12%以上。

    19.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重點幫助困難家庭、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返鄉創業農民工的就業和創業。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引導服務,積極提供小額貸款和免費創業培訓,依法減免相關費用,降低創業成本。進一步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制度,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展幫扶;對零就業家庭建立就業臺賬,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確保實現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對殘疾人實行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和發展殘疾人福利企業實現就業。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鼓勵、引導其向工業園區、企業就近就地轉移。

    20.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從2009年1月1日起,為企業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準,並在此基礎上提高特殊對象補助水準。2009年為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提高護理費標準;適當提高城鄉低保戶保障標準;適當提高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特困群眾的供養標準;適當調高因公致殘人員傷殘津貼待遇;對因國企改制,又未納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的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補辦傷殘津貼所需費用,由同級財政給予補助。在2008年10月1日調高優撫對象和建國前老黨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的基礎上,2009年10月1日將再次提高標準。從2008年10月1日起,將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覆蓋全市所有鄉鎮,並提高補助標準。繼續完善城鄉居民養老、工傷、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消除城鄉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六、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1.推進農村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改革,以鄉鎮為依託,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推行土地流轉標準文本,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撂荒處罰機制,解決季節性、常年性和生産性撂荒問題;依法支援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發揮農村經濟組織作用,加快建立農村信貸擔保體系。進一步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改革。

    22.支援農業做優做大。繼續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加快優質糧食産業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業綜合開發、農業機械化改造等項目建設。按照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推進農業“十大農業産業化”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百樂米業、科農種豬、恩達家紡、潤合公司、金土地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技術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資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産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

    23.全面落實農業補貼政策。認真組織好農産品收購工作,按國家統一部署,逐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對增産增收的促進作用;加強對農業生産資料上漲價格的調控,進一步完善與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政策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納入政策範圍的公益林補償等標準,並將林業造林機械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範圍。

    24.著力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明年解決9萬人飲水安全。推進農村沼氣建設,建設1900個沼氣池,並將補助標準由800元提高到1400元。加快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明年完成300個自然村,特別是中心村建設,加快新房型推廣和“百萬樹木進村入戶工程”力度。實施鄉鎮垃圾收集轉運系統工程,明年建成垃圾收集轉運站7座,收集垃圾1136噸。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爭取明年達到93%以上,在每人平均籌資標準100元的基礎上繼續提高,統籌基金使用率達到85%,參合農民住院一次報賬率達到100%。

    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招商引資水準

    25.突出重點進行招商引資。全市組建100個招商引資小分隊,落實招商引資目標任務,突出我市産業特色和比較優勢,重點圍繞太陽能光伏産業、新材料、鋼材及鋼製成品産業、現代農業、重大基礎設施、旅遊業、商貿流通等産業和項目,大力實施産業招商,努力引進一批支撐我市經濟發展的重大産業項目。積極承接國際及沿海發達地區産業轉移,創新招商方式,加快産業對接,推進項目落戶。鼓勵支援市內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

    26.保持出口快速增長勢頭。認真落實國家關於提高出口退稅率、降低出口關稅等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援賽維LDK、新鋼、恩達家紡等出口産品企業擴大出口能力。加快推進新餘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的申報設立工作,支援工業園區吸引外資項目進區發展。完善通關服務措施,簡化通關手續,實行擔保通關,在企業提供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保的前提下,採取先放後稅等快速通關措施;積極建設鐵路口岸作業區,拓展鐵海聯運快速物流通道。

    27.加強對招商引資實效的考核。重點對招商項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市外1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上年度開工重大項目的投産率和重大産業項目的合同履約率、重點産業招商的實際成效進行考核,並按照《新餘市加快經濟發展優惠辦法》進行獎勵。

    八、加強和改進領導,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儘快落到實處

    28.加強組織領導。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當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貫徹落實中央、省的重大政策措施上來,切實加強領導,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化被動為主動,變危機為生機。市政府已成立加大投入擴大內需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各地、各部門也要抓緊成立相應的領導工作機構,加強溝通協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29.落實工作責任。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抓緊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和工作方案,切實把中央、省、市的各項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主要領導要親自挂帥,分管領導要具體抓,並抽調專人具體落實,確保每一項工作真正落實到位。

    30.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宣傳保持經濟長期發展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宣傳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先進典型,主動引導社會預期,增強公眾信心,努力營造促進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主辦單位:新餘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