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策法規

江西省光伏産業發展規劃

發佈時間:2010-05-21 16:44:53

    為抓住全球新能源推廣及光伏産業興起的機遇,積極搶佔市場和技術制高點,為江西崛起新跨越提供有力的産業支撐,特製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08-2012年。
  
  一、面臨形勢
  
  光伏産業是新能源開發帶動的新興産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光伏産業發展也出現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
  
    (一)産業從爆發期開始轉入平穩較快增長期。受發達國家鼓勵使用太陽能産品等因素拉動,近十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消費量年均增幅超過40%。由於硅料生産技術被少數企業壟斷,硅料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急劇上升和大量資本投資光伏産業,産業處於典型爆發增長期。近五年來,我國光伏産業蓬勃發展,已有10家企業實現海外上市,太陽能電池産量年均增長49.5%,2007年達到1180兆瓦,位列世界第一位。但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直接減慢了光伏産業市場需求擴張的步伐,多晶硅料生産技術擴散也使光伏産業市場供應能力顯著增加,全球光伏産業市場呈現量增價減的趨勢,産業轉入平穩較快增長期。 

    (二)新技術正在不斷創新和變革中。技術進步是太陽能光伏産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廣闊前景吸引世界各國致力於太陽能應用技術的研發,不斷推進技術進步,並逐步逼近光伏發電市場化的目標。近幾年,太陽能電池技術不斷升級,光電轉化率不斷提高,硅料生産工藝也在不斷改良進步,生産效率和環保安全性大大提高。新技術在降低光伏産業製造成本、擴大光伏産品應用的同時,將使舊技術、舊産品、舊企業逐步失去市場和競爭力。
  
  (三)産能相對過剩狀況可能出現。近幾年,國際國內大量資本涌入光伏産業,光伏産業産能急劇膨脹。2007年,全球硅料産銷量4.5萬噸,而我國目前高純硅料在建規模約8萬噸,擬建規模約17萬噸,硅料供過於求即將出現。我國90%以上的太陽能電池用於出口,光伏産業發展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在目前國際光伏消費市場發展放緩、國內消費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光伏産業産能過剩的局面將出現。隨著光伏産品價格回歸合理範圍,技術簡單粗放的光伏企業發展將受到制約,而規模大、技術高、成本低的光伏骨幹企業將在結構調整中發展壯大。
  
  我省光伏産業從無到有,形成了以新餘為主産地、以賽維LDK為核心企業的較強生産能力,初步建立了從硅料、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配套産品的完整産業鏈,擁有了對外合作的有效途徑和一批關鍵人才,在國內已具有較明顯的規模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多晶硅片生産能力達到200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産能力已有100兆瓦,啟動了高純度硅料、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建設。在新的形勢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應對挑戰,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堅持政策導向不變,堅持工作力度不減,就一定能夠實現光伏産業加快崛起。
  
  二、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自主創新,以工業園區為平臺,以骨幹企業為依託,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搶佔發展先機,強化競爭優勢,保持光伏産業發展的強勁勢頭,為實現江西崛起新跨越打造新興産業板塊。
  
  (二)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政策支援。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實行政府部門與産學研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制定規劃,推動産業合理佈局,實行集約發展。加強政府引導和協調,制定有效政策措施,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大力支援核心企業做強做大。
  
   ——高位切入,搶佔優勢。在生産技術和生産規模上瞄準國際先進水準,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在若干環節加強自主創新,在生産設計上一步到位,搶佔技術優勢和規模效益優勢。
  
   ——延伸産業,強化配套。推進原料、中間料的發展,掌握資源控制的主動權。在後續産品、配套産品上延伸産業鏈,推進産業集聚,形成産業發展的整體優勢。加強科研和人力配套,建立健全人力資源保障體系。
  
   ——規範實施,安全環保。在資源開採過程中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項目選址、設計、建設和投産運作等各個環節嚴格遵守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産規定,推進節能減排、資源迴圈利用,實現清潔生産和安全生産。
  
  (三)主要目標
  
  到2012年,將光伏産業發展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産業,在國內擁有一流的生産規模、一流的工藝技術、一流的勞動效率、一流的骨幹企業,將江西打造成全球重要的光伏産業生産基地。
  
   ——一流的生産規模。到2012年,全省光伏産業銷售收入達到3500億元,高純硅料8萬噸,多晶硅片和單晶矽片17000兆瓦,太陽能電池及組件16000兆瓦。將新餘經濟開發區、上饒經濟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設成光伏産業高度集聚的特色産業區。
  
   ——一流的工藝技術。在高純硅料、多晶硅鑄碇切片等領域應用世界先進製造技術,建立國內領先的光伏科研院所及企業研發機構,引進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準的研發團隊,加快開發新技術,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國內領先水準。
  
   ——一流的骨幹企業。培育1家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2家銷售收入超500億元企業,6-8家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
  
   ——一流的勞動效率。推進先進管理技術,不斷降低生産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建立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中職生相互配套的光伏産業人才培養培訓體系,提升勞動者素質,使勞動生産率處於全國同行業領先水準。


  三、主要任務
  
  實施重大項目,培育龍頭企業,優化産業佈局,加快建設從硅料、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配套産品的完整産業體系,促進産業集聚。
  
  (一)優化産業佈局。將新餘、上饒、南昌建成全省光伏擊産業主要集聚區。在新餘建設從高純硅料、多晶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配套産品的綜合産業體系。在上饒建設從粗硅、高純硅料到多晶硅片、太陽能電池,側重於前端産業的産業體系。在南昌建設乙太陽能電池新技術新産品開發為重點的産業集群。在其他地區鼓勵發展後端産業,適度發展中端産業,慎重發展前端産業。
  
  (二)加快形成硅料規模化生産能力。引進國際先進高純硅生産工藝和設備,加快消化吸收改良西門子工藝技術,掌握還原爐系統、氫化系統、尾氣幹法回收系統以及全過程自動化控制等關鍵技術,重點建設萬噸級高純硅料項目,支援賽維LDK、晶科能源等做強做大。探索硅料生産的新技術、新工藝,促進其産業化。限制千噸以下的傳統工藝硅提純。將每噸硅料綜合電耗控制在13萬千瓦時以內。
  
  (三)鞏固發展鑄錠切片生産優勢。依託現有多晶硅片生産能力和技術裝備優勢,加強對熔鑄、剖錠及多線切割等關鍵技術的再創新,進一步提高鑄錠容量、降低晶片厚度、減少硅料損耗,實現切割漿料回收利用。重點在新餘建成10000兆瓦多晶硅片和1000兆瓦單晶矽片項目,在南昌建設3000兆瓦多晶硅片項目,在上饒建成2000兆瓦多晶硅片和1000兆瓦單晶矽片項目。將每兆瓦硅片綜合電耗控制在56萬千瓦時以內。
  
  (四)提升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産能力。充分利用我省硅料、硅片産能優勢,加快發展電池及組件生産,延長産業鏈。引進工藝技術成熟、設備先進的薄膜電池生産項目,積極跟蹤非(微)晶硅薄膜電池技術進展,努力發展單位耗能低、耗材少、效率高的太陽能電池。鼓勵發展光電轉化率國際領先的單晶矽電池、多晶硅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把新餘、上饒太陽能多晶硅電池生産能力分別提升到6000兆瓦和1000兆瓦以上,將南昌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産能力提升到2000兆瓦以上,重點支援賽維BEST、升陽光電、瑞晶科技等企業做強做大。
  
  (五)積極發展配套産業。圍繞硅料規模化生産,建設制氯、制氫和專用材料項目。發展太陽能電池用光伏玻璃、光伏系統平衡裝置、電池生産輔助材料、固體照明器件等配套産業。擴大新餘石英陶瓷坩堝、南昌發光二極體、上饒高純石英粉生産能力,積極引進和建設大功率逆變器、控制器、蓄電池、光伏電池專用玻璃等光伏系統配套産品,以及建設切割液、線鋸、石墨製品、氮化硅、電極材料等輔料生産項目,使其與産業發展相配套。積極開發太陽能鐘錶、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計算器、太陽能換氣扇、太陽能水泵、太陽能玩具等終端産品。
  
  (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重點以南昌大學賽維LDK太陽能研究中心為基礎,建設國家級硅材料與太陽電池工程研究中心。整合省內相關研發力量,依託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引進世界一流專業人才,在光伏産業各環節及輔料開發、廢料再生、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形成較強研發能力,為我省光伏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鼓勵自主開發的技術及時申報專利保護。支援賽維公司和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分別設立博士後工作站和博士後流動站。在省內建立國家光伏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在晶硅片和多晶硅材料、薄膜太陽能電池三個領域支援賽維技術成為國家級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標準。支援賽維制定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片》、《太陽能級多晶硅》企業標準修訂完善為國家(行業)標準。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1)加強組織領導。省促進光伏産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光伏産業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將重點項目納入省重大項目調度範圍、納入省重點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抓好日常調度,推進項目實施。項目所在市縣區及時落實省裏協調的重要事項,具體組織項目實施。(2)推進行業管理。由核心企業&&成立江西省光伏産業協會,協會加強對光伏産業的指導、引導和協調,促進行業自律,推進企業間資源共用,加強技術諮詢,推動光伏産業健康有序發展。(3)加強諮詢論證。按照精幹高效原則,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在制訂規劃、産業佈局、項目論證、技術選擇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撐。
  
  (二)財稅政策。(1)優先安排省級資金。對重大項目的開發論證提供前期工作經費。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自主創新産業化項目,優先列入省高新技術産業化扶持範圍。對光伏産業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優先提供財政貼息。對光伏産業技術攻關提供科技三項費用。(2)優先爭取國家扶持。支援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向國家申報節約和替代石油專項,爭取國家節能改造財政獎勵資金支援。支援硅料、硅片和太陽能電池項目向國家申報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專項。對符合條件的光伏企業優先給予高新技術企業待遇,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落實稅收減免。對光伏産業引進生産和研發所需的設備,按國家規定減免關稅。3至5年內,市縣財政將光伏企業上繳的增值稅、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獎勵給企業用於發展。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經認定可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企業高管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作為獎勵返還。(4)實行收費減免。對光伏企業行政事業服務性收費,包括環保監測專業服務費、壓力容器管道安裝檢驗費、土地交易服務費、房産登記測量費、建設部門上級管理費等21項統一按不超過最低收費標準的20%收取。
  
   (三)企業融資。(1)提供貸款擔保。省財政&&集中設區市財政力量,吸納社會資本,成立貸款擔保基金,優先向重點光伏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擔保。(2)成立光伏産業發展基金。設立由財政、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電力企業、風投公司、信託投資、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和其他資本共同出資的光伏産業發展基金,專項扶持光伏産業發展。(3)支援上市融資。幫助光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在資産重組、優化配置、財務管理、輔導上市等方面提供協調服務,一企一策,予以上市政策扶持。幫助企業做好資本市場及有關機構的溝通銜接,扶持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特別是境內市場發行上市。(4)發行信託産品。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協助光伏産業優勢地區發行信託産品,籌集光伏産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四)對外開放。(1)加強産業招商。在江西(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等大型招商活動中專題推薦光伏産業,省外經貿廳、有關設區市政府每年參與或舉辦一次國際性光伏産業招商活動。(2)支援企業合規收結匯、落實保險。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爭取,將重點光伏企業的收匯、結匯、用匯按特殊企業處理,提高預收貨款等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率。支援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南昌營業部為重點光伏企業提供預付貨款保險。(3)建設保稅倉庫。積極支援光伏産業集聚地建設公用和自用保稅倉,適時建設綜合保稅區。
  
  (五)電力保障。(1)制定電網建設規劃。在南昌、新餘、上饒、景德鎮、宜春、撫州等地,對光伏産業用電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滿足實際用電需求。初步規劃,到2012年,與光伏産業配套建設30座變電站(含光伏産業自行建設變電站),最大用電負荷550萬千伏安(50萬伏變電站4座、22萬伏變電站10座、11萬伏變電站16座)。其中,新餘市13座,南昌市7座,景德鎮6座,上饒4座。(2)確保穩定充足供電。地方和電力部門積極支援高純硅料、鑄碇切片等項目建設供電專線和雙回路。電力部門隨著項目進度及時增加相應的輸變電容量。
  
  (六)前置條件。(1)優先安排建設用地。重大光伏産業項目建設用地優先使用省級預留計劃指標,設區市按一定比例安排商住用地計劃指標,配套建設生活設施,以引進和留住人才。(2)優先安排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重大光伏産業項目新增工業排放指標,經省環保部門核定後,由省、市兩級分攤,主要由市裏調劑消化。(3)加快項目審批。對於在同一地點,擴建相同規模、相同工藝、相同産品的同質光伏産業項目,項目核準、環評、安評批復手續可以並聯辦理,部門內部的審查環節可以合併辦理,提高審批時效。
  
  (七)人才保障。(1)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選拔40名中青年教師前往國外一流光伏科研院所進修,在全省形成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中職生為一體的光伏産業人才培養培訓體系。調整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到2012年,為光伏産業累計培養出20名博士、200名碩士、2萬名本科生、4萬名高職生、6萬名中職生。(2)提升高等教育水準。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擴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規模,2009年完成1000名招生計劃。鼓勵電子、材料、化工等專業的在校學生轉讀光伏專業。加快新餘高專升本科步伐,建設全國規模最大、專業最全的光伏本科學院,2009年完成3000名招生計劃。(3)擴大中等教育規模。集中力量在南昌、新餘、上饒等地辦好6-8所中高等光伏職業學院,鼓勵學科相近的職業院校設置光伏專業、開設光伏課程。(4)引進人才智力。建立外籍專家定點授課制,邀請國內外專家來贛講學、科研。以重大項目為紐帶,開展科技合作攻關,柔性引進海內外光伏人才。(5)舉辦專場招聘。省人事部門每年各舉辦一次至兩次光伏人才交流會,配合企業加大光伏領軍人才的引進力度。針對大中專畢業生和社會從業人員,勞動保障部門在當地人力資源市場設立長期用工招聘點,為企業提供現場用工招聘平臺。教育部門健全校企業對接機制,支援光伏企業在省內中高等院校靈活開展對接會和現場招聘會。(6)提供培訓補貼。省工業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做好光伏産業人才需求統計和資訊發佈工作,利用再就業資金,對省內光伏企業用工培訓進行補貼。(7)提供財政扶持,落實職業介紹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政策,降低企業用工門檻,幫助企業招到合格員工。(8)建設光伏産業高層人才定期研修長效機制。由省財政支援,省人事廳每年舉辦光伏産業高層次人才提供一個與國內外同行溝通交流、研修探討和能力提升的平臺。
  
  (八)市場開拓。(1)支援産品採購。財政部門優先將本省多晶硅光伏産品列入採購目錄,鼓勵在城市建設、公共建築以及重點工程建設等方面優先使用本省産品。(2)啟動照明示範工程。運用省財政節能獎勵資金,引導和支援南昌、新餘、上饒等地先行建設應用太陽能照明示範街、示範廣場、示範住宅小區、示範大型建築。(3)建設太陽能電站。選擇沙洲、非航線水域,積極開展太陽能電站建設前期工作。爭取國家發改委支援,批准江西開展太陽能電站建設試點,實現並網發電。(4)推廣應用領域。推動太陽能發電系統在移動通訊基站、加油站、交高速公路隧道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領域的應用。

主辦單位:新餘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