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記者 符櫻) 昨日下午,在漢陽翠微路,市民陳小姐在一家冷飲店買了根伊利山楂爽,幾口吃完後抱怨,如今一些冷飲分量變少了,價錢卻沒少,“這不是變相漲價嗎?”
本地一家大型超市買手和一位品牌冷飲經銷商昨證實,今夏,部分冷飲確實“瘦了身”,以伊利的幾款産品為例,山楂爽凈含量從81克減為75克,冰片蜜桃從89克“縮水”為80克,還有款伊利牧場香濃布丁,從76克減為75克。但它們的賣價並未因分量縮水而下調,“相當於是變相提價了。”該買手直言。
記者隨後走訪了解到,今夏不少飲料也加入“瘦身一族”,減量不減價。康師傅每日C橙汁、紅葡萄汁等系列飲料,單瓶容量從500毫升減少為450毫升,但不少超市售價仍是2.8元,“和以前差不多”。百事可樂瓶裝碳酸飲料,原來單瓶容量600毫升,如今500毫升,但賣價仍為2.8元左右。
和直接漲價相比,瘦身不減價更具隱蔽性。“如果不注意,還以為價格沒變呢。”昨日,到超市購物的高女士,經記者提醒發現飲料容量縮水的“秘密”後,細算了賬:每日C橙汁每瓶少50毫升,價格不變,實際上就是價格暗漲,相當於每瓶比原來貴了3角錢。
物價人士表示,冷飲、飲料的價格屬市場定價,由經營者自主定價,但必須明碼標價。如果廠商明示了“減重”後産品的凈含量、價格等資訊,應不屬於違規。
有顧客則認為,多數消費者更關注價格調整資訊,易忽略産品凈重變化,廠家“減量不減價”,有利用此心理誤導消費者之嫌。“如果能讓顧客對産品前後重量、價格變化一目了然就好了。”
武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