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福(1837─1917),又名劉義,別字淵亭,廣西欽州人,是清末著名抗越、抗日民族英雄。光緒十二年(1886)三月二十一日,被欽命為南澳鎮總兵,八月上任,南澳人稱他為“劉義大人”。翌年五月,被調署陸豐縣碣石鎮總兵。十六年正月再任南澳總兵,4年後春天奉欽命從南澳島招潮勇千名,率師渡海赴台灣幫辦軍務,後英勇率軍抗擊日寇入侵,氣壯山河。
劉永福在南澳島任總兵(鎮署設于島北深澳)時,有一段寫“虎”字的趣話。
劉永福不僅驍勇善戰,而且寫得一手好草書,尤其是善寫雄糾糾的獨具一格的草書“虎”字,令南澳軍民欽佩,成為當時馳名閩粵的“深澳十奇”中書法的領袖。他應邀為島上官員、文友題書時,總是在宣紙正中,草書一個大“虎”字,下署楷書“劉永福贈”,再蓋上兩個紅印章。他書贈澎湖副將蔡安國(深澳人,墓在總兵府至雄鎮關之間東側山坡上)之子的宣紙大條幅,高約1米多,寬約半米,正中“虎”字,一筆千鈞而成,首筆酷似虎的兩眼,末墨猶如虎的一條尾巴。條幅挂于蔡府後裔蔡長科家中,不幸于40年前失管而遭白蟻蛀掉。此外,已知劉永福至少還有二幅“虎”字條幅留南澳,一幅贈給隆澳人紳士林鎮邦,1938年焚于日寇燒鄉;另一幅贈給隆澳山頂村人黃紹芬之父,今也無蹤影。不過,他第二次任澳鎮時,在轄下潮陽縣海門營蓮花峰石刻的“虎”字,卻有幸保存至今,十分完好,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
劉永福在蓮花峰寫“虎”字的經過,相傳是這樣的:明清兩代,漳州、潮州等地即閩南粵東沿海水師,皆歸南澳副總兵(清康熙二十四年起升設總兵)管轄。光緒壬辰(1892)十月,劉永福從南澳到海門巡閱營伍之餘,偕幕僚同至蓮花峰大石邊,見右邊石上,有9年前潮陽中軍守備、澄海縣人陳尚發所題石刻草書“龍”字,便説:“有龍豈可無虎?”於是,乘興揮毫,書高米余的“虎”,刻于左邊斜對面約10米遠的石壁。如今,人們一到蓮花峰旅遊,總在這“雲龍風虎”勝跡面前流連忘返。
飽賞“虎”字,只見它珠紅奪目,書法雄渾有力,“虎”視眈眈,令人仿佛置身於當年風雲四起的時世,見到愛國名將的虎威雄風。
筆者十進蓮花峰欣賞“虎”字,2006年冬偕杏園詩友重賞時,與丁火詩翁分站其旁留影,並賦<<憶江南·劉永福“虎”字石刻>>曰:
狂書草,虎字展雄風。兩眼睜開神似活,一毫揮下氣如虹。碑刻訴芳蹤。
(汕頭 林俊聰)
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郵箱:gdtb2020@163.com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