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之簡史

發佈時間:2011-03-17 15:33:53

    硯與文字同興,予黃帝之代也,從近代考古學家證實,早于五千年前便有了磨墨用的研墨器了。當時的墨,尚未是固定形態,故需要多加一塊小研石用來磨研。

  秦漢時期的硯多以石為材料,但多了紋飾,或獸形雕刻,線條亦較為流暢。

  魏晉南北朝時代除用石來造硯,亦曾以瓷及陶來造硯,硯臺多以三或四足支撐,較近代之硯臺為高,可能跟當時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有關吧。

  唐、宋朝代的經濟、文化皆有高度的發展,文人輩出,詩、詞、書法、繪畫皆盛極一時,硯臺的發展亦于唐宋時代達到高峰,我國的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以及澄泥硯亦相繼出現,各領風騷。這時代的硯臺多以實用為主,形狀多為字形及形。

  明清兩代所制的硯以從實用轉為工藝美術品了。明代的硯端莊厚重,紋飾也較古樸,但到了清代,硯的製作極注重雕刻,方法,題材和其他石雕、牙雕、玉雕也很類似,而且,一些不太發墨的材料如玉石、翡翠、水晶也用來制硯,美觀性増多了,但實用性卻大為減少。

宣城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