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陶瓷類別

東方瑰寶——粉彩瓷

發佈時間:2011-05-26 15:03:02

    “白胎燒成彩紅來,五色成窯畫作開;各樣霏花與人物,龍眠從此向瓶罄。”粉彩瓷作為釉上彩的一種,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粉彩瓷形成于明末清初,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于乾隆”之説。它的出現,為景德鎮陶瓷裝飾藝術增添了新的內容,帶來了新的繁榮,至今仍獨樹一幟,風韻不減。

    粉彩瓷的裝飾可追溯到唐三彩,它是在燒好的瓷器釉面上再施以彩繪。由於彩料中摻進了含砷的玻璃料,使色彩有粉質感而得名。一件上乘的粉彩瓷,給人的感覺是色彩豐腴,粉潤柔和,絢麗雅致,富麗堂皇。它深受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的喜愛,享有“東方藝術瑰寶”之美譽。

    粉彩瓷的表現技法十分豐富,表現力很強,濃淡分明,陰陽相襯,虛實相銜、兼工帶寫。它多取法于中國畫之技巧,講究畫中有詩,書韻印趣,裝飾題材極為廣泛。描寫山水,則“窮春夏秋冬之變嬗,圖川流峰岳之精神”;表現人物,則“展神仙佛道之貌,寫先哲名媛之美”。同時,奇花異卉,錦禽彩翎,蟲草魚藻,虎豹獅鹿以及各種靜物圖案等都無不可入畫。

    粉彩瓷在清代已達到很高的水準,但也存在堆砌、繁瑣的流弊。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陶瓷技藝人員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在保持粉彩瓷民族風格的基礎上,增添了反映時代氣息的內容,把粉彩瓷藝術推向新的高度,表現技法也有新的突破,如“落地粉彩”,“水點桃花”,“粉彩織金”、“青花鬥古粉彩”和“古粉新綜合裝飾”等。同時,在降低粉彩瓷的鉛鎘溶出量課題研究上,也取得重大進展,已達到國際限定標準。

    景德鎮生産粉彩瓷的廠家很多,其中藝術瓷廠生産的“福壽牌”粉彩瓷先後榮獲國家金獎和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主辦單位:景德鎮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