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這是古人形容景德鎮薄胎瓷的詩句。
薄胎瓷是景德鎮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傳統産品,又名“蛋殼瓷”,胎壁只有o.5毫米。景德鎮燒造薄胎瓷歷史悠久,西元十世紀燒制的影青瓷,有的就達到了薄而輕巧的水準。明代著名陶瓷大師吳十九創制的“卵幕杯”,薄如蟬翼,巧奪天工。清代出現的“純乎見釉,幾乎不見胎骨”的“真脫胎瓷”,其薄如蛋膜,托在手中有如浮雲,雖有若無。這些都是景德鎮歷史上薄胎瓷的代表作,十分珍貴。
薄胎瓷的製作難度很大,技術性極強,特別是修坯工序,在僅一毫米左右的坯胎上運JJ,少一刀嫌厚,多一JJ即破。其厚薄程度的掌握,要靠身懷絕技的技術工人,不能有半點大意和疏漏。
如今,景德鎮製作薄胎瓷技術和工藝都有新的發展,其産品的薄度、透明度及造型,與過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能生産小型的薄胎瓷,如100件以下的花瓶,而且能駕馭製作300件以上的大型薄胎瓶和500件薄胎瓷燈具以及口徑80 公分以上的薄胎瓷碗。品種由過去的40多種增加到100多種,如粉彩薄胎瓷,青花、青花玲瓏、色泥薄胎瓷等。
景德鎮生産的薄胎瓷聞名遐邇,被稱作是“天上才有的珍品”,榮獲國家銀質獎和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主辦單位:景德鎮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華夏經緯網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