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通簡介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腹地,區位優勢獨特。境內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和省會各設區市全部實現高速化。有大小河流約2400余條,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均匯于鄱陽湖,流入長江。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形成以省會城市南昌為中心,以各設區市中心城區為重要交通節點運輸樞紐,以高速公路、普通幹線和贛江航道為主幹道的交通運輸網路佈局。
1.公路基礎設施:截止2010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為140597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84.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88公里、一級公路1386公里、二級公路9340公里、三級公路6670公里、四級公路81008公里。二級以上公路佔公路總里程比重為9.8%,等級公路佔公路總里程比重為72.2%。昌九、昌樟、溫厚、昌北機場路、九景、胡傅、梨溫、昌贛、昌金、溫沙、贛定、彭湖、九瑞、石吉、鷹瑞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相繼建成,我省公路建設已進入以高速公路和特大型橋梁為代表的現代化交通新紀元。全省“三縱四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100%的鄉鎮和10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
2.公路運輸:2010年,全省共有公路運輸經營業戶14.1萬戶,從業人員63.2萬人,營運汽車25.4萬輛,開通客運線路6420條,其中省際線路1103條,100%的鄉鎮通了客運班車,形成了城鄉一體、干支相連的公路客運網路。全年完成客運量7.1億人、旅客週轉量330.5億人公里、貨運量8.8億噸、貨物週轉量1850.2億噸公里。公路快速客運、旅遊運輸、集裝箱運輸、特種及專用運輸等發展迅速,為旅客和貨主提供了安全、便捷、多樣化的服務,適應了社會不同層次的運輸需求,推動了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公路運輸在全省綜合運輸體系中居於主體地位,其客貨四項指標分別佔全省綜合運輸總量的92.4%、36.9%、88.2%和67.6%。
3.水運基礎設施:全省以贛江及鄱陽湖航線為水運主通道,聯通撫、信、饒、修等101條主要通航河流,通航總里程為5716公里,其中一級航道156公里(長江江西段),三級航道343公里、四級航道87公里,五級航道238公里、六級航道443公里、七級航道1160公里,等級航道所佔比重為42.46%。全省現有內河港口生産用碼頭泊位1713個、泊位總長度62990米,年吞吐量萬噸以上的港口有56個,其中年吞吐量超過百萬噸的港口有九江、南昌、吉安、贛州、鄱陽、蛤蟆石、都昌等22個,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結合、內外溝通的港口群體。
4.水路運輸:2010年底,全省共有民用運輸船舶4217艘、凈載重量196萬噸位、載客量1.2萬客位,大量淘汰了老舊船舶,船舶運力向鋼質化、大噸位、多功能、節能型方向發展,可經長江達我國東南沿海各個港口。2010年全省水路運輸完成客運量231萬人、旅客週轉量3156萬人公里、貨運量6493萬噸、貨物週轉量175億噸公里。我省水運將形成內河、江海和一批現代化航道樞紐、專業化碼頭泊位,以及與港、航相配套的集疏運系統、修造船工業、通信導航、船舶檢驗、救助打撈、水上交通安全設施等互為補充的水運體系。
來源:江西交通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