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下,是由岳麓書院衍續至今、辦學歷史悠久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已通過國家"211工程"“九五”期間建設項目驗收,是教育部和湖南省重點建設高校,辦有研究生院。
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西元976年)的岳麓書院。它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1903年岳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國立大學之一。千餘年來,這裡學脈綿延,弦歌不絕,故有"千年學府"之稱。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持書院時期,在此形成了中國學術史上著名的"湖湘學派",樹立了"愛國"、"務實"的優良傳統。從岳麓書院到湖南大學,這方育人聖土培養了難以勝數的經世致用之才。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夫之,第一位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改良主義啟蒙思想家魏源,第一位辦洋務籌建現代工廠的曾國藩,第一位籌建海軍並著力保衛與開發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中國第一任駐外公使郭嵩燾,舊民主主義革命領袖蔡鍔,無産階級革命家蔡和森、鄧中夏、謝覺哉,第一位到達南極的中國人張逢鏗,銀河巨型電腦設計者慈雲桂,都曾是這裡的學子。開國領袖毛澤東同志曾幾度寓居岳麓書院,偕同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李達為湖南大學解放後第一任校長,毛澤東主席還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全國院係調整,湖南大學曾先後更名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和湖南工學院,1959年恢復原稱。1963年起隸屬國家機械工業部,1998年調整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0年,在全國高等學校佈局結構調整中,湖南大學、湖南財經學院合併。2002年,原湖南電腦高等專科學校併入湖南大學。
目前,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文科獨具濃厚的文化背景、經濟學科富有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學校設有29個院係,擁有55個本科專業,6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3個專業學位授權,21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3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47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800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中科院院士4名,工程院院士7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8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有各類在籍學生6萬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近24000人、研究生近4300人。校園佔地面積114公頃,校舍建築面積80多萬平方米。學校藏書200多萬冊,實現了光碟檢索服務和圖書流通的電腦管理。已建成校園電腦網路主幹網,並建立了基於校園網的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
湖南大學在教學上保持和發揚"重基礎、重品質、嚴管理"的傳統,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特等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教學改革力度較大,有些項目在全國有一定影響。湖南大學設立了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化學)教學基地、中國大學生定向運動培訓中心,另設有國家機電産品外貿人才培訓中心、中國人民銀行培訓基地、國際性精算考試中心。除此以外,湖南大學還是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院校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998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全國首批現代遠端教育試點高校,現代遠端教育在國內産生了較大影響。
湖南大學繼承"愛國務實"的教育傳統,堅持培養"經世致用"之才,專業設置合理、生源品質和培養品質好,歷屆畢業生都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考入國內一流大學的研究生理論基礎紮實,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強,而且勤奮好學,深受招生單位和導師的歡迎。首屆全國10名優秀髮明企業家中,有2人是湖南大學的畢業生;1999年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基礎性研究一等獎及高新技術開發一等獎的獲得者中,均有1名湖南大學的畢業生。
湖南大學在科學研究上發揮基礎好、學科綜合性強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準的同時,致力於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已形成基礎科學、化學工程、建築設計、材料工程與科學、機械製造與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及自動控制、電腦應用技術和環境工程等科技集團力量。同時,管理科學與工程、國際貿易學、金融學、會計學等都已成為管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承擔有"八六三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等國家、地方科技計劃項目和一大批企業委託研究、合作開發項目。建立了"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德環境技術中心(湖南)"、"化學計量學與化學生物傳感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輸變電新技術與設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結構損傷診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分子模擬中心"等科研基地,還設有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甲級監理中心等。近年來,學校國際學術刊物論文數和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引證論文數均在全國高校中處於前列;學校還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部、省科技獎在內的獎勵600多項。
湖南大學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改革,聯合辦學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近年來,與地方政府、企業集團攜手合作,聯合共建從二級學院延伸到科研、開發、後勤等多個領域,大大拓展了學校的辦學空間,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學校在辦學體制和投資體制的改革方面,已初步走出了一條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的新路子。集自然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湖南大學,深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與關懷。劉少奇、賀龍、王震、華國鋒、胡耀邦、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喬石、尉健行、李嵐清、遲浩田等領導同志都曾來岳麓書院視察工作。他們指出,湖南大學與岳麓書院一脈相承,有光榮的歷史,又有大的發展,應該很好地加以重視,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好傳統,把湖南大學辦好。為擔負起發展千年學府、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湖南大學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戰略,弘揚岳麓書院的優秀文化傳統,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進,不斷強化特色,著力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學科建設水準和綜合辦學效益,經過今後三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把湖南大學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國內一流大學,並向世界高水準大學的宏偉目標邁進。
http://www.hnu.edu.cn/(湖南大學)
來源:中國高校資訊網